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朝旧事 > 第50章 要的是忠义

第50章 要的是忠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朝旧事!

大汉王朝起步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让饱受战火创伤的大地恢复了些许生机。

人心渐渐安定下来,在刘邦抓生产的同时,开始着手清理影响安定团结的危险分子。

项羽故将钟离昧,季布,丁公等人至今下落不明,枭雄田横也仍然在逃,原本田横跟刘邦并没私怨,但他在齐地人脉极广,且是齐国贵族,号召力很大,若不加控制始终是心腹之患。

刘邦敏锐的政治天赋告诉他,要么除掉这些人,要么把他们控制起来。总而言之,不能让他们隐藏在自己的视线之外。荆轲刺秦王的好戏并不久远,要是哪天他们出来放放冷箭调节下生活,刘邦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在刘邦眼里,钟离昧等人俨然成了恐怖分子,令刘邦最担心的是,以他们的威望在民间蒙蔽些不知深浅的老百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怕他们一冲动,振臂一呼,召集些亡命之徒占山为王,专与朝廷作对,情况就糟了。

虽然刘邦当皇帝的日子并不长,但他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家了,那个年代,能活到这把年纪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老婆成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作为开国君主,他得为大汉王朝的江山延续作长远打算。

基于这个目的,他决定先发制人,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通缉令,撒下天罗地网,要将恐怖分子一网打尽。

行踪最先被发现的是田横。

彭越封王后,田横带着五百人躲到海岛上,有人得知后便马不停蹄地向朝廷汇报。刘邦派使臣带着招抚书,到达岛上,要求田横马上入朝觐见。

这一次招抚,田横以害怕郦商报杀兄之仇为由拒绝了。

使者跑回去报告刘邦,刘邦听后,叫来郦商先打好招呼:田横要来了,你小子可千万别冲动!郦商虽然一百个不乐意,但也不敢违逆刘邦的意思。

刘邦为免田横再不奉诏,顺便让使者带去一句话:你来,封王或封侯,不来,那我只好派兵了(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刘邦的话说得客客气气,客气之中隐藏着杀气。

田横从汉使的传话中感受到了凉飕飕的寒气,他不敢拒绝。再敢说个不字,岛上的五百个弟兄都会被汉军扔到海里喂鱼去。他对众人说道:我先去见汉帝,若果真受封,再来召你们。

田横带着两个门客,跟随汉使踏上了去觐见刘邦的路程。

能一睹龙颜,仰望天子的风采,是很多人一辈子的夙愿。可此时此刻的田横却丝毫兴奋不起来,他反而陷入了抑郁。

田横望着眼下熟悉的风土人情,这位硬汉枭雄在踏上故土的那一刻感到了一种穿透心底的悲凉与感慨。

他心中万千惆怅,越往前走越是郁郁寡欢,心想当年自己与刘邦同为诸侯,自己身为王室贵族,没有建功立业,而刘邦一介布衣却荣登帝位。同人不同命啊,要我卑躬屈膝去觐见布衣草民,我怎么有勇气低下高贵的头颅?刘邦与我素无交情,却这么急着召见我,无非就是怕我威胁他的江山,我何必去作践自己。

在离洛阳三十里的时候,田横做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决定。

夜里,他召来两个门客,说道:想当年,我与刘邦同为诸侯,如今国破家亡,还要去朝见他,我无法承受这样的耻辱。他刘邦也并非真要许我官做,他是想控制我而已,你们把我的头颅送给刘邦,去获取富贵吧。

说罢,轻叹一声,拔剑自刎而亡。

两个门客抚尸而泣,汉使得知田横身亡,大惊失色,赶忙叫门客带着田横的头颅去见刘邦,晚了的话尸体腐败就看不清面貌了。刘邦见到田横的头颅,心中一阵哀怜:没想到一世枭雄田横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不管怎样,田横的死对刘邦来说,是件再好不过的事。

既然田兄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你的后事就交给我刘邦吧!刘邦老泪纵横道。

刘邦对田横门客好言相劝后,下令以王礼厚葬田横。

两个门客在给田横送完葬哭完灵后,没有离去,而是在田横墓旁挖了两个小坑,挖好后躺进坑里,自杀身亡。

刘邦见田横的门客竟这么忠心,对留在海岛上的田横故旧很顾虑,他派人去海岛上诈称田横已经受封,将田横的五百门客骗到长安,等这些人到达后,他们才知道田横已死的消息。这五百人也没有散去,却不约而同地跑到田横墓前悲歌哭嚎,哭声之哀婉令天地动容。

接下来的一幕足以让人为之汗颜,五百门客哀哭完自己的主子后,在田横墓前集体自杀。

在刘邦的心里,虽然深感惋惜和同情,但他还是有点高兴的,他们自己解决了不仅省了刘邦的力气,而且还留下一段文章可以作,文章的题目叫忠义,刘邦现在最需要得就是这个东西,他不怕臣子无德无才,怕的是他们不忠。

于是,他下令表彰这些人的忠义,给他们厚葬,让他们享尽哀荣。

接下来是季布,季布是当年项羽手下的悍将,曾经数次把刘邦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逃跑,大多时候,刘邦恨季布恨得咬牙切齿,在通缉令中他专门发榜千金悬赏捉拿他,以示区别对待。

项羽兵败后,他一直四处逃往,最后躲在濮阳周姓人家中。

周家人与季布素有交情,得知朝廷下达通缉令,周家人叫季布髡钳伪装为奴。

先来说说髡钳是什么意思,它是汉朝的一种刑罚。

汉初的刑罚,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再参照秦法,作九章律。九章律规定了汉朝的六等刑罚,六等从轻到重,分为:赎刑,罚刑,迁刑,徒刑,肉刑,死刑。

赎刑顾名思义,即用金钱来赎罪。罚刑,主要是罚黄金,夺爵免官。

迁刑包括一部分徒刑,七科谪。前者指把犯人发配到指定区域干活看管,后者指汉武帝规定的专门用于特殊的七种人群发配到边疆地区服役的一种刑罚。

徒刑包括髡钳城旦舂,男犯剃掉头发带上械具去筑城,女犯舂米,刑期五年,季布采用的伪装术就是这个。完城旦舂,不加肉刑也不加髡刑的男子筑城,女犯舂米的劳役刑,刑期四年。鬼薪白粲,男犯为宗庙砍柴,女犯为宗庙择米,刑期三年,说得直白点,就是给鬼神干活。司寇,男犯到边境防御寇贼,女犯服相当劳役的刑罚,刑期二年。罚作,男犯守边,女犯为官府干活的劳役刑,刑期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肉刑包括宫刑,斩右趾,斩左趾,劓刑,黥刑。

死刑包括弃市、腰斩、具五刑、夷三族,殊死等,如果不是谋反,谋逆之类的重罪,死刑是可以用钱财,和更轻的宫刑替代的。像司马迁先生就是由死刑申请改为宫刑,忍辱写出巨著史记。

汉文帝时因为一个女孩的上书,废除了肉刑,改为笞刑,减轻了刑罚,后来发现到笞刑毁人程度不比肉刑差,犯人不是被打死就被打残。景帝时将笞刑标准减低,为了防止打死打残人,他同时规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比如规定笞刑刑具的尺寸,规定不能行刑时不能换人,打人要打在屁股上。

汉朝在刑罚原则上有所开创:亲亲得相首匿。即指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除谋反、大逆以往,可以互相包庇犯罪行为。具体来说,一家之内,长辈犯罪,晚辈包庇是对的;晚辈犯罪,长辈包庇,则要看晚辈的罪重不重,具体情况由廷尉裁决。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开创自汉代,它几千年来一直被历代王朝沿用,间接促成了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

汉代的法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的补充,增加,但在指导思想上以“德主刑辅”为原则,在刘邦极其杰出子孙的努力下,汉代一改秦朝睚眦必报,奢侈淫邪的风俗,成了扬名中外的礼仪之邦。

理解一些汉朝的法律制度有助于理解一些史实。

言归正传,伪装成髡钳奴的季布被辗转送到当时豪杰,鲁人朱家那里,朱家为人仗义,见季布相貌不凡,便盘问季布来历,季布觉得朱家是个义士,便和盘托出自己的身份。朱家久闻季布大名,有意相救。于是,他给了季布一些钱财,自己则扮作商人,去了洛阳,为季布四处活动。

朱家在洛阳的时候,了解到夏侯婴比较讲义气,他想办法见到夏侯婴,夏侯婴对朱家也很仰慕,两人一见如故,相言甚欢,一来二去,不免称兄道弟起来。一段时间后,两人已是无话不谈,朱家见时机成熟,对夏侯婴说道:我其实是来为季布说情来的。

夏侯婴笑笑,他早已料到,像朱家这样的游侠怎会无事不登三宝殿呢?

朱家继续说道:季布是个贤人,现在朝廷逼的急,就可能把他逼到胡,越国去。为什么要把贤人给敌国用呢?难道忘了伍子胥的事情吗?滕公您是国家的功臣,应该向朝廷进谏啊。

夏侯婴是个明白人,他素知季布的贤明,当年各为其主,情有可原。为朝廷招纳贤才一直是夏侯婴的夙愿,他也乐得做个人情。

果不其然,在夏侯婴的谏言下,刘邦打消了杀季布的念头,颁布赦免季布的诏书,宣召季布入朝,刘邦再一次展示了他宽大为怀的一面,他给季布官做。

季布官拜郎中,对朱家感激不尽,但朱家为了避免卷入官场争斗,再也没与季布相见。

季布做官的消息传到他的同母弟丁公耳里,丁公当官的念头又蠢蠢欲动起来,他想到当年自己曾放刘邦一马,大哥都能封官,凭什么自己不能。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一路做着做官发财的美梦,马不停蹄地赶到洛阳,在洛阳城门外趾高气扬的对守卫说道:快去禀报陛下,就说我丁公求见。

守卫见丁公这么嚣张,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赶紧向上头报告。很快,刘邦就宣丁公觐见,在去宫里的路上,这位仁兄还在想着该向刘邦求个什么官呢?

刘邦见到这位久违的恩人,看着他那一脸的媚笑,心中一阵恶心:这种人怎么可以做我的臣子呢?他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他命人将丁公绑了起来。丁公顿时懵了:陛下,陛下,这是为何?

紧接着只听刘邦喝道:将他拖出去斩了,以敬效尤!

丁公傻了,他回过神来高声骂道:刘邦,难道你忘了当年是我放你的吗?你,你,忘恩负义的小人!

随着宫门外一声惨叫,丁公一命呜呼。丁老兄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莫名其妙送命。

其实道理很简单,刘邦要巩固自己的皇权,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做文章,对他来说,杀季布也没人会说三道四,给丁公官做也同样是理所当然,然而,他偏偏不那样做,他现在要抬高忠臣的价值,自然要杀掉那些卖主求荣的人。为了养成忠诚的风气,作秀是必须的,杀人也是必须的。

项羽重将,就剩下钟离昧还了无踪迹。

钟离眛在垓下之围后,就逃到了韩信的府上,钟离昧把最后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韩信身上了,但韩信为了防止刘邦的猜忌,与钟离昧说了一番话,韩信的这番话让钟离昧陷入了绝望,万念俱灰之下,自杀身亡,死前大骂韩信:你不厚道,我今天死,你也活不了多久了!(公非长者。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

汉五年九月,韩信还是将他的人头献给了刘邦。

常言道,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时韩信并未在意老朋友的临终遗言,他相信刘邦不会这么干,但可悲的是,钟离昧的预言不久后终成为现实。

刘邦深思熟虑解决了前朝余党后,他继续发扬不怕辛苦,不怕折腾的精神,他打量着那些为建立大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宿将们,开始酝酿着恐怖的计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