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燃2003 > 第四十六章 在我还没倒之前,你们不用想资金的问题!

第四十六章 在我还没倒之前,你们不用想资金的问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燃2003!

9月30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復旦校园的林荫洒落,给这座历史悠久的学府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梧桐树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送着学生们的十一小长假。

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一群学生围坐在一起,似乎在进行着假期前的最后聚会,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在空气中飘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假期的无限憧憬。

校园的主干道上,一众学生纷纷拖着行李箱,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笑容,他们或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旅行计划,或急切地打电话与家人确认归期。

然而,在这幅热闹非凡的校园画面中,卿云却显得与众不同,逆着人群步履匆匆的往前走着。

与周围学生们的轻松愉快形成鲜明对比,卿云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和决心,眉头紧锁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走在他身边的萧雅,望着旁边这个少年的侧脸,心里莫名有点为他而感到不值。

他才18岁啊……

随着人群的变多,萧雅也不得不落后一步,跟在他的身后。

不过这个角度看去,卿云的背影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校园一隅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紧张。

卿云站在会议室的门口,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推开了门。

好吧,将黎光楠、黄令仪、徐端颐、王守武、王阳元、许居衍、邹世昌、严晓浪等一众半导体产业的大佬,扔在復旦大学讨论他提出来的《华国半导体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云帝,终于还是出现在了这里。

根据王德超的线报,大概已经吵完了,也吵累了,一众大佬叫嚣着如果卿云这个小王八蛋再不出现,他们就要去炎黄集团把他抓过来打屁股了。

屋内,一众半导体产业的领军人物围坐在长桌旁,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期待。

当然,老校长王德超也坐在其中。

毕竟,这是復旦大学,主人家还是要到场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王德超,復旦大学几乎在家的领导班子都到场了。

体现对这次研讨会的重视。

甚至包括卿云那便宜师兄石广勇,作为校长助理也坐在后面一排的椅子上。

见到卿云出现,他们的眼神中同时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决定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命运的会议,其关键人物,竟然是一个18岁的少年……

“小卿总,你可算是来了。”徐端颐院士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但更多的是严肃。

卿云点了点头,走向为他预留的座位。

他知道,这些大佬们的讨论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该淘汰的,已经淘汰了。

剩下的,也就是他们吵不出结果的。

“各位前辈,让大家久等了。”

卿云坐下后,环视了一圈在座的泰斗们,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对《华国半导体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了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王阳元院士轻轻敲了敲桌面,“卿云,你的规划很有远见,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实施细节。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卿云点了点头,“各位前辈,在我们进行讨论之前,先开宗明义确定一个基调。

关于半导体产业发展之路的讨论,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半导体的发展,必须贸技并举。”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就是在对‘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做一次重新的划分,这小子其实是在对路线进行修正。

一众大佬纷纷笑骂着卿云太滑头了。

黄令仪首先笑了起来,她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子亲切,“小卿,你这是要我们这些老骨头重新学走路啊,贸技并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哦。”

看着这个程进灵前自己新收的记名弟子,黄令仪是打心底喜欢,赶紧出声为他兜着。

而那边的许居衍就没那么客气了,他摇了摇头,半开玩笑地说,“小卿总,你这是在玩火啊,贸技并举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的。”

众人吭哧吭哧的笑着,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那边坐着的黎光楠,想要看笑话。

但让众人失望的是,一直主张‘技工贸’的黎光楠此时却没有开腔,只是笑眯眯的看着。

众人奇怪的同时,突然想起,这货和黄令仪一般现在都是卿云名义上的老师,估计是事前有沟通的。

卿云继续说着,“诸位前辈,我认为,发展半导体产业先别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我们先看这个皇冠上的基座。”

他打开了自己带来的笔记本电脑,将投影仪打开,一幅幅精心准备的PPT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思路,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再到市场推广,每一个环节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座的泰斗们开始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此时,王守武院士突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卿云,你的规划听起来很完美,但我们如何确保在国际竞争中不落后?

瓦森纳协议的限制,使得我们无法突破欧美国家为我们设下的专利技术壁垒,你打算如何应对?”

卿云疑惑的看向了他,“王院士,为什么要突破专利技术壁垒?绕开不就行了吗?”

王守武院士的眼中闪过一丝严厉,“卿云,你这是在异想天开!比如指令集是芯片的大脑,我们没有自己的指令集,你造出的芯片就永远受制于人。

国外的专利壁垒已经形成,我们怎么可能轻易绕过?”

他就差指着鼻子骂眼前这小子是个外行了。

王阳元也紧随其后,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赞同,“编译器是软件开发的关键工具,没有自主研发的编译器,我们的软件生态就永远建立不起来。卿云,伱别太理想化了。

还有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核心,国外的专利已经形成了严密的保护网,我们怎么可能绕得过去?卿云,这些问题你考虑过吗?”

严晓浪的语气中透露出失望,“卿云,你的规划很有创意,但在专利问题上,你显然缺乏足够的了解。瓦森纳协议的限制,不是我们想绕就能绕的。”

许居衍院士则直接指出,“小卿呐,你的想法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国外的专利壁垒已经非常成熟,我们要想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面对这些质疑,卿云并没有慌乱,他微微一笑,“各位,关于瓦森纳协议,我们确实无法回避。

但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发展自主技术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外部技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指令集我们不能自己写吗?编译器不能自己编吗?数据库不能自己做吗?”

卿云最后的三个反问,让会议室里沉默了下去。

卿云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有。

但在一众大佬看来,这是在耍流氓。

半晌,邹世昌神色复杂的开了口,“小卿,不是不能做,也不是做不出来。

而是……第一,国家没钱这么做。第二,这些都是需要进行不断迭代的,我们从头开始追,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与资金。”

卿云知道,这位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爷爷是在给自己打圆场。

不过这个好意他只能心领了,冲着邹院士歉意的笑了笑,他站起来对着众人耸了耸肩膀,

“所以,今天站在这里说话的……是我!因为,是我在掏这个钱。”

王守武院士闻言,眉头一挑,忍不住吐槽,“小子,你也没这个钱,你加上你那岳父秦天川的钱都不够!”

他觉得卿云这想法实在太天真了。

半导体这个产业,所需的资金简直是个无底洞,以华国之大,尚且供应不起,哪里是卿云这个民营企业能做的事情?

大家坐在这里商讨,无非是根据卿云这个纲领起草人的草案,形成一个细化方案,而后国家进行拨款,力争花小钱办大事,尽力缩短和国际上的差距。

而不是听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在这里瞎指挥的!

卿云却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手指,“王老,您这是缺乏商业思维。

我们不能一上来就做高端市场,那都不是以卵击石,而是根本达不到。

我们应该从低端的成熟市场做起,逐步积累技术和资本。”

许居衍院士闻言,立刻吐槽道:“这么做铁亏!成熟市场上,你的成本不可能比得过因特尔他们。人家的规模效应摆在那,你怎么竞争?”

卿云却不以为然,他反诘道,“许老,难道国家砸钱就不是亏?

我们要算大帐,算长远账!您们能不能暂时放弃靠国家拨款的思路,我们从纯商业角度来看看。

我且不说这样做,可以养活多少人,带动多少相关产业的发展了?

比如说我们现在要量产NE555计时芯片,这玩意儿就是电工基础芯片,70年代发明的,到现在烂大街了。

现在的价格国际上是0.2元,你们设计出来应该不难吧?”

许居衍皱着眉头说道,“你要要,我现在都可以给你画出来,太简单了。”

卿云点了点头,“我做,从零开始,假设成本是需要0.4元,这么算,我肯定亏,卖一片亏一片,准备没什么好说的。

但你们要明白,我每片还有两毛钱的收入啊!

我有资金回流啊!

这总比国家纯掏钱砸钱不计成本让你们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投入的钱少得多吧?

而我花费的,不过是第一代NE555的建线费用,以及在初代、次代上面因为验证迭代走量亏掉的每片2毛钱。

但是我提供给了你们从NE555起步往上到NF、DR、IDR、DRG的不断迭代路径!

让你们可以将放大器电路、摩托车转向信号控制、双极型LED驱动电路、汽车转速表、持续性测试仪、鸣叫式警报器、模拟激光器、锁存电路、雨水报警电路等等东西里面的芯片给全部国产化了。

你们算算,这是多大的市场,国家可以节约多少外汇储备?

而且,谁说我一定会亏钱?

我的成本也可以因为规模效益而不断下降,我做出来了,国内的市场就是我的了。

至于我最终到底亏多少,就是你们科研人员说了算的,要想让我少亏,就看你们研发的进度。

在我还没倒之前,你们不用想资金的问题。”

一时间,各位大佬面面相觑。

卿云所说的,是他们的知识盲区了。

他们都是搞科研的,确实不太擅长商业领域的思考,哪怕是黎光楠,此刻也是懵圈的。

邹世昌院士却觉得有点意思,他对卿云的提议产生了兴趣,示意卿云继续说下去,

“小卿,你这个想法很新颖。坦率的说,我们确实不懂上商业上的事情,你给我们这些老头子们细说一下,你打算具体怎么操作?”

“诸位前辈,我是一个商人。

在商言商,我习惯于从商业视角来看待世界的发展。

这种视角好不好,另说,但请各位前辈能够明白,这是半导体产业。

它首先是一个产业,它的发展,是一定有其产业经济发展逻辑在支撑的!”

会议室里,卿云长身而立,郎朗而言,“在我阐述商业视角之前,我先说一个观点。

我们和阿美莉卡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我认为,华美在科技领域之争,乃至到整个经济上甚至更大维度的竞争,就是这个世纪的主旋律。

所以,要想不被卡脖子,我们必须摒弃过往的打补丁做法!”

这话一出,让众大佬们面面相觑。

说半导体,怎么又说到经济上去了?

黎光楠挠了挠头,“小卿,现在和平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全球在加速一体化的进程,你这么想……是不是太激进了些?

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我们现在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既然我们是身处于一个国际协同的全球产业链中,自然可以借力用力,不需要所有东西都全部来上一遍。

这样太浪费资源了。”

毕竟是自己的记名弟子,黎光楠想帮卿云兜一兜,让他不要那么秃噜嘴的。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