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二.三、乡土乡音忆曾经(1)童年糗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光霞庄园!
065《光霞庄园》第二卷“遇”
第三章乡土乡音忆曾经(1)童年糗事
\/
来人是村里的‘老尖儿’之一,名叫王世恭,在他这一辈里总排行老二,已经是六七十岁的年纪了,早年在村里做过村支书,后来还在镇里工作过两年,在王建伟的印象里,这位‘二爷爷’一贯的稳重慈祥、和颜悦色,说话慢声细语,而且无论是下地干什么农活儿,周身上下都是干净整洁,还总是习惯穿一件白衬衫,无论夏天怎么热,扣子最多也就解开一个,更是从来没见他袒胸露背过,一儿两女也很是争气,大女儿已经在县城里教了书,儿子大学毕业后在铁路工作,小女儿也是大学毕业,好像是在哪里做了设计师,几个孩子的儿女也都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到老家来看他……
王建伟见是‘二爷爷’过来,就几步跑到切近,忙的伸手过去要扶,王世恭就笑吟吟地望着王建伟,问“你二爷爷老了没?”
王建伟就忙地收了手,赶紧搬过一个凳子来,嬉笑着道“没~~有~~~二爷爷坐——”
“不坐了、不坐了~~~我也正要回家呢,就听说建伟回来了——”,然后就上下仔细打量打量王建伟,口中道“挺好、挺好!对象~~~一起回来了没?”
“没有~~~”,王建伟恭敬地应了一声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是继续说‘没有女朋友’,还是说‘没有一起回来’。
“哦~~~”王世恭笑呵呵的道“过年了,也该带回家了啊!”。说完,就转身往外走,母亲忙丢下手里的活儿,道“二叔晚上在家吃吧~~~”,王世恭就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再溜达溜达~~~”,母亲和王建伟就一起送着出了院子。
要说这位‘二爷爷’,王建伟的母亲曾经这样评价过:“这么多年,王世恭这一家人,我就没见过和谁红过脸,没听过人家说过一句别人家的‘家长里短’,没和任何人争过一丝一毫——而且,一辈子还没上过当,没吃过亏!!人家不但没有‘吃喝嫖赌抽’类的恶习,最厉害的是,从没见过人家穿过一件脏衣服,就连以前穿打补丁衣服的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连补丁都补得规规矩矩——那老两口儿~~~下地干活儿回来,我都没见过人家鞋上粘过泥——任哪儿往人堆里一站,要说里边有个干部,肯定能挑出他来。”——后来,王建伟也仔细观察过这‘老两口’,又结合母亲的评价,王建伟找到了自认为很适合的两个字评价——‘乡绅’。
而这样的一位‘二爷爷’,倒是十分的喜欢王建伟。
王建伟听村里人讲过自己小时候的‘糗事’,也总是能听到关于这位‘二爷爷’是如何‘大加赞赏’自己的。可能那时自己年纪小,记不太清了,但几件事却在村里‘流传’了很久。
据说有一次和小伙伴去河里洗澡,一些比他大的小子就张罗着去偷河边西瓜地里的西瓜,王建伟也就和大家一起去偷,‘偷西瓜’嘛,大家都是趴在地边的草丛里先是看看有没有人,然后‘匍匐前进’,看准机会随便划拉一两个西瓜,再迅速地跑回来,或是藏在地边,或是跳到河水里,然后众人再砸开西瓜一起‘分享’,可前面几个胆大的‘偷’回来的都不熟。王建伟就觉得奇怪,怎么‘吃’个西瓜就这么‘费劲’呢?——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可能真是有点傻傻的,因为他把大家所有的‘偷’的过程都省掉了,直身就进了西瓜地,大摇大摆地找着那些大的西瓜,学着大孩子‘敲敲听声音’的模样,就这个敲敲,那个敲敲,敲了几个,终于相中了一个,抱起就往回走,西瓜挺大,抱着还挺费劲,就一步三晃,看瓜人见有小孩‘偷瓜’,就高高的喊了一嗓子“偷瓜的?!”,众人见被‘发现’,就呼啦的一下作鸟兽散,只有王建伟还抱着瓜,也不跑(也可能是跑不动),看瓜人就跑过来,‘追’上王建伟,此时正巧王世恭路过,看瓜人自然也认得王建伟,就站定了,看王建伟抱着西瓜坐下,捡起石头砸瓜,也不上去阻拦,只是和王世恭说话“二爷,下地干活儿啊?!”
“嗯~~~刚看一群小子跑,这是咋了?”王世恭笑呵呵的和看瓜人说话。
“偷瓜的~~~一帮坏小子!”看瓜人解释道。
“有他这么偷瓜的吗?~~~”王世恭望着搂着西瓜看俩人说话的王建伟笑呵呵的问。
“呵呵呵~~~我开始还当是谁呢——走近了才知道是我二叔家的‘老大’啊!”看瓜人笑呵呵的道。其实,这个看瓜人叫王海明,与王建伟的父亲同岁,只是辈分小了一辈。
“这小子~~~将来有出息!”王世恭笑呵呵的扛着锄头一边走一边扭身冲王海明道:“走了!”
“二爷,吃口瓜再走吧,我这个‘小老大’选的这西瓜应该不赖!”王海明紧着就去敲开西瓜。
“不了、不了——”王世恭扬了扬手就走远了。
王海明就抱着西瓜,拉着王建伟道:“走吧‘老大’,那咱就吃一半儿,回头你抱回家一半儿吧——”
从此后,王海明每次见了王建伟都笑呵呵称呼他为‘老大’,而王建伟‘偷瓜’的事,也就尽人皆知了。
还有一次,是‘偷桑葚’,村里有家院子里有颗大桑葚树,挨着墙种着,熟了的时候总会有隔着墙长到墙外,惹得一群小小子就过去摘着吃,也有胆子大的,就会爬上墙头去摘,等听到屋里有动静了,就会跳下墙来四处‘逃散’,小小子们有了上次王建伟‘偷瓜’的经验,都不爱叫着他去,嫌他胆子太大,总爱惹事。恰巧有一次被王建伟赶上了,王建伟也跟着爬上了墙头去摘,一边摘一边吃,但他觉得不过瘾,就跳到人家院子里去,直接爬到了树上,坐在大树叉上一边摘一边吃起来,一众小伙伴见王建伟这样,先是‘吓’跑了几个,没走的也只是趴着墙头往里望,王建伟就在树上摇了起来,桑葚哗哗的落地,他再下来捡,用上衣兜着往墙外送——当然,衣服上留下的紫黑色很容易的就让王建伟的母亲‘破了案’,母亲就‘拎’他着去种着桑葚的那家赔不是,那家人说“以往,也有来偷的小捣蛋们,我们在屋里‘咳嗽’一声也就都吓跑了,就你家建伟,直接就上了树,可把我们吓坏了!——怕他摔下来,想出去把他抱下来,可又怕有动静的话万一再吓得他掉下来,我就趴着窗户一边往外看一边着急,还连大气都不敢出……”。这事也是后来王建伟长得大了些,一次在过年的时候母亲聊起王建伟小时候‘做过的捣蛋事’提到的,王建伟说只是恍惚记得,小的时候在哪家的树上吃过桑葚,怎么后来就不记得谁家有桑葚树了呢?
“那就是你三奶奶家的树——”母亲说起的这个三奶奶是同宗里的另一支,这个三爷爷叫王世年,离世的早,只有那时的三奶奶和一个儿子一起生活。
听母亲说是三奶奶家的树,王建伟惊奇地问,“那三奶奶家现在怎么没有了啊?”
“砍了——当年就砍了”,母亲感慨的说“要么怎么说你三奶奶心肠好呢——她是怕再遇到几个你这样的浑小子,担心有人会从树上摔下来——这事全村都知道,要么你二爷爷说呢:一个虎小子,砍了村里唯一一颗种了十几年的桑葚树”。
“真是够可惜的!”王建伟也觉得可惜。
母亲就笑呵呵的道:“可惜啥啊?!~~~那棵树说是当年你三爷爷活着时候栽的,众人都劝,说风水不好,你三爷爷不听,后来你三爷爷没了,你三奶奶就也舍不得砍——要么你二爷爷怎么说:‘当初怎么劝我那三嫂砍树,她都不肯,这下倒是让她这个快‘出了五服’的孙子‘劝’服喽!’……”(五服: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出五服’即从自身算起非一个同高祖父的同族。通常村里对于没出五服的习惯统称为‘同门\/一门’、‘同支\/一支’,就是‘同族’的意思,出了五服但并不‘远’的,称为‘同宗\/一宗’)
当然,还有一次,就更是传为了全村人的‘笑谈’——
村里人彼此见面都习惯问“吃饭了?”、“干啥去?!”、“啥饭呢?”之类的话,也不是刻意的要问什么,只是一声‘招呼’罢了。据王世恭讲,在王建伟更小的时候,有一次他见王建伟在门口‘和泥’玩,就凑过去问“你吃饭了没呀?”
“二爷爷——我吃饭了~~~”,那时候王建伟长得周正,大脑袋、大眼睛,虎头虎脑的,小嘴说话不但知道称呼叫人,还总是脆生生的,很是讨人喜欢,王世恭就有心逗逗他,问“吃的啥饭啊?!”
“大米饭——”,王建伟脆脆的回了一句。其实王建伟小的时候,别说村里人,就是城里人,能时常吃上一顿大米饭就很不错了,自己家里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几顿。
王世恭就觉得这小子挺好玩儿的,就又逗他“大米饭啊?!~~~真好~~~,那我也去你家吃行不行啊?”
王建伟一边玩泥巴,一边笑呵呵的答,“——还没做呐~~~”
这一句话把原本蹲在地上说话的王世恭乐得直接坐到了地上,‘咯咯咯’的笑着又问“到底是啥饭啊?!”,王建伟就不耐烦的说了句“我不是告诉你了么?大米饭——还没做呐~~~”——自那以后,“大米饭——还没做呐~~~”就尽人皆知了,凡是村里稍微年长一点、并且爱逗王建伟的人,每次见了王建伟都会笑呵呵的问“建伟啊~~~你家大米饭做好了没?”,每次想起这个事来,王世恭还总是会忍不住的笑“这小子,可是鬼得很嘞~~~”
其实,说起王建伟小时候‘名扬村里、经久不衰’的事迹来,真的是很多……据说王建伟小时候爱吃糖,也不知道那时是怎么回事,反正有段时间,隔几天他就会跑去村里的小卖铺‘买’糖吃,进门就说“买一块儿糖,先赊着——”
店家开始就觉得奇怪,怎么来赊糖就赊一块儿呢?莫是听错了?就问“就买一块儿啊?~~~不多买点儿?”
“就要一块儿~~~”小王建伟俩小手扒着高高的柜台干脆的说。
店家也觉得这小子有意思,觉得挺逗的,想着可能是家里不同意给买糖吃,就逗他过来自己赊,一块儿糖也没几个钱,店家也就没想着要记账,拿出一块在手里攥着,又问小王建伟“先赊着啊?那记谁的帐啊?”
“记我爹的帐~~~嗯~~~记我的账也行~~~”
“呦呵~~~”店家就笑,“那我记你的账~~~谁还钱啊?”
“我爹还!!”
店家就把糖递给了小王建伟,笑哈哈的说“行~~~那就记你的帐!”
“你别忘了记账啊!!”,小王建伟一边拿着糖出去还一边嘱咐,店家就哈哈哈的笑着应道“好、好、好~~~忘不了、忘不了~~~”
据说小王建伟这么隔三差五的来‘赊’过几次糖,后来有一段时间也没来,店家偶尔在村里遇见小王建伟,就逗他“怎么总也没去我那买糖了啊?!”,王建伟就嘎嘣脆的回答道“还没想吃呢——”
其实那时候家里不怎么在小卖部赊账,父亲王存海偶尔会因为没带钱才赊盒烟,也会很快地还上,还钱的时候还总会问‘还有别的账没?’,小王建伟‘赊’的那几块糖也没几个钱,店家也就不提,原本家里人也不知道,就这么‘任’着王建伟‘白赊’了一段时间的糖吃。
据母亲说,‘赊’糖这事儿,还是很长时间以后,小卖铺的店家有一次和父亲闲聊天的时候‘说漏了嘴’,家里才知道的。有一段时间,父亲总觉得小王建伟不怎么爱搭理人,除了热衷于和自己家的大狗‘摔跤’,就是爱看蚂蚁搬家,蹲在地上一看就能看上大半天,任谁叫他都不爱搭理——父亲就和店家扯闲磕的时候埋怨起王建伟的‘呆头呆脑’来,却正说的时候就被店家‘嘎嘎嘎’的笑着止住,道“你可拉倒吧二叔~~~你要说我那个‘小老大’要是‘呆’,那世上的人就得都是傻子了——全村大大小小这么多的娃,就你家建伟跑我这自己开账头(赊账时记账的名字)——他可鬼淘着哩……”,这个话头一提起,自然小王建伟‘赊’糖的事就‘暴露’了,父亲王存海也觉得好笑‘谁也没教过他这事儿啊?’
反正这事,王建伟大了些后就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只是恍惚还记得村里有个小卖部,里面有一个比自己个子高很多的柜台,“那你们知道我去‘赊’糖后批评我了没?”王建伟问母亲。
“谁管你啊?你爹说先不管,爱赊就赊!”母亲道。
“那人家就还赊给我?”
“给!~~~要么怎么说你小时候太鸡贼!你每次去就只要一块儿糖,多给都不要,而且还不是总去,有时候十天半个月才去一次~~~你那三哥(店家)也不要钱,你爹也不好意思给那两块儿糖钱,买东西的时候有了零头也就不要找钱~~~”
“那我啥时候才不再去‘赊’糖了?”
“也不知道是啥时候~~~后来你三哥见了你还总爱给你糖吃,你还总不要!”
“我小时候还这么鬼淘呢?!”
“嗨~~~鬼淘的事儿多着呢——”母亲聊起这个来就‘如数家珍’似的起来“你小时候,村里你三姑结婚,让你去‘送亲压车’,到了地方你说啥也不下车,后来人家给了你1块钱,你还非要5块,那时候5块钱可是钱呢——你才下了车,后来你把钱给你三姑,说让她给你买糖吃——”
“啊?!我那时多大?”
“也就三、五岁?~~~也没谁教你啊?你三姑现在都还记得呢,说当年你这个小侄儿给自己‘撑过腰’~~~”
“我不记得了~~~”
“这还不算啥,你大伯你有印象没?”
“有点印象,咋了?”,母亲说的大伯是远在川城的‘亲大伯’王存山,当过兵,也不知道具体细节,反正后来复员转业到了川城,在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保卫处工作。
“你那时候也就六七岁吧~~~应该也能有点印象——他那年回家住过几天,有一天要出去走亲戚,就要带着你去——这事我记得清清楚楚,你大伯喊了你几声你也不答应,就在地上抠蚂蚁玩,你大伯就凑过去问你‘建伟啊,跟大伯去走亲戚呗~~~’,你头也不抬的就说“我才不去呢~~~走亲戚都穿新衣服、新鞋,我又没有~~~我不去!’——噎得你大伯和你爹都是一个大红脸,就你奶奶听了坐在门墩上哈哈的乐~~~”
“那后来我去了没?”
“哪也没去成——你大伯说‘哎呀~~~我这个大伯当的啊,让我大侄儿挑了理喽~~~’,就带着你和你姐每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新鞋。”
——关于王建伟幼年的各种糗事,每每都是自己和母亲在过年时聊起的必备的话题之一,但似乎每年都有不同,而每年母亲或者姐姐还总能‘爆出’一些自己并不能记得太清楚的事情,甚至是一些细节——总之,王建伟觉得,这是他和母亲的一种交流,无论各中具体内容如何,他愿意和母亲一起‘回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看到母亲一边干活儿一边流露出的那种展颜欢笑的模样……父母在慢慢地老去,那些自己童年无从拾起的许多记忆,正是他们可以满心欣慰又满脸幸福的可以追忆的美好——总比催着自己处对象的话题要让自己轻松许多。
而每每这个时候,王建伟总是从心底感叹,‘这些回忆,看似如此的轻松嬉笑,如此的怪诞滑稽,可当年那些岁月里,又会有多少父母这一辈人的苦辣酸甜呢?而如今追忆的那个孩童时代顽皮可爱、机灵又淘气的王建伟,和眼前被‘望子成龙’却几乎一事无成的他来说,哪个才是父母眼中更倾心的人呢?
——不,这是不能也无法比较的,因为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