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论海禁的危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朱炫注重的,是倭国的矿产。
小日子那边的矿产资源,还是挺丰富,煤炭、黄金、白银、铁矿、铜矿等,都有一定的储量,不过在二战前后,被开挖得差不多了。
现在还是大明,那些矿产资源,依旧丰富,不过朱炫不是想去倭国挖矿,只是想用金矿和银矿,吸引老朱的注意力,让他觉得打倭国有好处。
倭国的人,对于那么多矿产,也只能认出金银铜铁等,其他的都不知道是什么。
“金矿、银矿?”
朱元璋打开一看,首先就捕捉到这些字眼。
现在的大明,算是穷疯了,看到金银这些东西,朱元璋马上被引起关注,就算现在税务和盐务改革,大明逐渐有钱了,但是对于穷怕了的朱元璋来说,金银这些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
“倭国,还有大量的金银矿?”
郁新马上问道。
作为户部尚书,他也知道,大明有多穷。
他也穷怕了。
每一次户部要拨钱出去,他都会心疼很久,在想那些钱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
“根据锦衣卫拷问的结果,金银矿颇丰!”
朱元璋眼前闪过一道亮光,忽然觉得,乖孙前几天的提议不错,或许可以把倭国给打下来,将那些矿产据为己有。
打下来之后,只要能挖矿,战争的损耗,就可以弥补。
詹徽瞬间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小心翼翼地问:“陛下是想,对倭国动兵?”
邹瑾摇头道:“陛下,臣认为不可!要对倭国动兵,就得出海,需要造船,海上风云变幻莫测,当年忽必烈都打不下倭国,我们贸然去攻打,只怕也讨不到好处。”
朱元璋淡淡地问:“你是说,咱不如忽必烈?”
“臣不敢!”
邹瑾惶恐道。
朱元璋明白他们的意思,目前重心,其实还在漠北那些敌人,摇头道:“倭国的矿产虽然好,但要出海攻打倭国,很容易导致开海,海上倭寇甚多,方国珍等残部,一直想着要打回来,造船也得花费不少人力和物力。”
他这么说,就是暂时放下出海的念头。
“请问皇爷爷,我们大明海外,为什么会有倭寇?”
朱炫满脸好奇地问。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也乐于回答,笑道:“还是因为咱太厉害了,当年天下大乱,义军四起,咱把鞑子赶走了。所有义军都想争夺天下,互相攻伐,咱带领大明胜出,其他战败的人,不愿归顺于咱,就有部分逃到外海,还企图打回来,于是成了倭寇。”
“皇爷爷真厉害!”
朱炫高呼道。
“哈哈……”
朱元璋得到孙儿的赞赏,心里美滋滋的,又想到当年的豪气,现在已经老了,续道:“还有部分倭寇,是来自倭国,一直无法禁绝,咱只能禁海,片板不得下海,让大明沿海百姓,免受倭寇侵扰,那些倭寇只敢在沿海掠夺,是不敢打进来。”
既然现在还不想对倭国动手,朱炫想了想,要不就先帮大明,发展海上事业。
以后发展得差不多,把漠北的敌人解决了,就能随时出海,干掉倭国。
“孙儿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乖孙想说什么,尽管说,咱不会生气。”
朱元璋宠溺道。
三个阁老看到陛下对小皇孙的宠溺,眼神有些奇怪,他们想离开了,不想听他们爷孙的悄悄话,但又不太好直接提出。
陛下没说可以离开,他们不敢乱走,再听到朱炫有些可爱的声音响起:“那孙儿就说了,孙儿觉得,那些倭寇,还有可能是我们大明百姓。”
“怎么可能!”
朱元璋当即摇头笑道:“咱的大明百姓,哪里会放着陆地上的生活不过,出海当倭寇,再来掠夺大明百姓呢?乖孙想多了!”
朱炫解释道:“孙儿觉得,有这个可能,以前没有海禁,沿海的百姓,可以出海捕鱼和经商。皇爷爷现在下令,片板不得下海,会让很多百姓失去谋生的根本,无奈之下只能出海为寇。”
郁新想了想,反驳了一句道:“小皇孙聪明伶俐,可以想到这么多,但也想错了,就算不出海,大明沿海的百姓也可以种地。”
“是啊!”
朱元璋道:“乖孙这是不太了解,沿海的百姓怎么样。”
朱炫解释道:“也不一定会这样,孙儿听说,应天府东边的海边,会有海水倒灌进来,那些海水是咸的,怎能耕种?”
他们一怔!
海水倒灌,他们是听说过。
但问题有多严重,就不太清楚了。
听到朱炫这些话,好像对耕种,有一定的影响。
朱炫又道:“还有就是,沿海的百姓,往内陆迁,内陆能有足够多的土地,分配给他们吗?”
这句话,又让他们陷入沉思。
大明土地问题,只是最近税务改革过后,才能逐渐缓解。
以前内迁的百姓,可以分到足够的田地吗?
如果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出海当倭寇,并非没这个可能。
比如他老朱,当年就是连饭都吃不起,才去反了元朝。
朱炫的话,好像又说中了,海禁的弊端。
“你们觉得如何?”
朱元璋看向那三个阁老。
他们三人,又一次被小皇孙震惊了。
这些问题,他们暂时想不到,但小皇孙直接说中要害,是有点严重。
“小皇孙言之有理。”
詹徽首先点了点头。
朱元璋又问:“应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开海?一旦放弃海禁,那些倭寇打来,大明的海边那么长,我们如何保护沿海的百姓?”
他们三人,陷入苦思,又觉得放弃海禁,不可行!
“皇爷爷,孙儿有办法。”
朱炫举起小手道。
朱元璋揉了揉他的小脑袋问:“乖孙有什么办法?”
朱炫说道:“以前皇爷爷和孙儿说过,鲧禹治水的故事。鲧的治水方法,是堵截,但治水九年,一无所获。后来鲧的儿子禹去治水,方法和鲧的完全不同,而是疏导治水,疏通水道,使水汇入东海,效果显著。”
朱元璋听着。
三个阁老,也在听着。
他们好像在这个故事里,听出了什么。
鲧禹治水,前者堵,毫无所得,后者疏,效果显著。
朱元璋治理倭寇的方式,好像和堵截水道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