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 如何让楚国融入了世界?

如何让楚国融入了世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自周天子分封天下以来,南楚之地从来都被中原诸侯所鄙夷,地处蛮荒,人文粗犷。但是,从来没有君王喜欢永远被别人看不起。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所有人都希望获得尊重以及敬畏,甚至是更美好的一切。楚王自然也并不例外。

无论是当年举兵北上问鼎中原,还是频兴战事震慑群雄,历代楚王心底都有着让这个崭新的楚国获得认可的欲望和决心。他们挥舞着锋利的武器,纵横沙场,南征北战,向整个世界展示着楚人绝强的武力。当年楚地周边,小国附庸邻里,其中既有楚国当年的盟友,也有曾经的敌人。然而时至庄王年间,这些国家,已经伴随着楚人震天的喊杀声和猎猎的旌旗,烟消云散。

频繁的战争除了带给楚国越发广袤的土地之外,也带给了交战双方百姓难以磨灭的伤痕。任何一场战争,哪怕规模再小,也必定有人为之付出财富和鲜血。对战败一方如此,楚国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楚王决定颁布新的货币政策,因为战争所消耗的财富并不能凭空诞生,如果凭借政权和军队的力量,从百姓手中强行收取,对于王国的稳定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原本在这乱世中艰难生存的黎民百姓已经品尝着足够苦涩的命运,如果连基本的生活资料再被执政者强行夺取,那么与其穷困饿死,还不如揭竿而起。楚王深刻地了解这份源自求生本能的可怕力量,当然也并不想尝尝这份力量的威力。

楚王很聪明,他决定发行和引导使用金属含量更低、面值更大的货币,通过市场流通,来调节和聚敛民间贵重金属所代表的财富。然而还是有人能明白这一点,于是大批商人和底层生产者开始恐慌,市场和经济系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和危机。此时,新货币政策仅仅颁布了三天。

孙叔敖发现了这一点。他明白如此手段,对于民间财富几乎无异于一场掠夺。于是,在所有大臣都因王权而畏缩不前的时候,他决定上书进谏,保护民利。

仁厚的品行,为民争利的决心,以及对全国局势的准确判断,让孙叔敖毅然冒着被君王否认甚至贬退的风险去劝谏楚王。他深刻地了解,国力有尽,民力有限,逆理强施,必然会导致可怕的结果。艰辛的童年民间生活,赋予了他体恤百姓的慈悲,而官宦世家的出身带来的广阔视野和饱尝政坛心酸的人生智慧,也铸成了似乎足以刺穿阴云的命运之剑。

楚王并不傻,从来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谏臣。孙叔敖在朝堂之上的据理力争和坚决如铁的态度,让他明白了此项财政改革将会引发一场足够动摇统治根基的混乱。政令下达后的民间反馈以及令尹孙叔敖的直言犯谏,终于让这位并不想就此摧毁楚国的君王改变了主意。于是新币政策迅速终结,民间欢声鼓舞,朝堂君臣一心。

随后,孙叔敖立刻着手整顿和振兴经济。遵循天时,广开农耕。春夏时节,减免徭役,解放民力,推动农业生产;秋冬之际,伐木拓荒,利用农闲,生产建设。同时,确立法令权威,清新吏治,教民遵法向善。一时间,楚国大治,政通人和。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邱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史记》

时光荏苒,楚地一派勃勃生机,民生富裕。楚人有风俗,喜乘低矮车辆,楚王不满,希望予以改革,以便通俗中原。然而直接下令改变一地风俗,并不是那么容易。此时,孙叔敖不动声色地提出,政令屡改,百姓必将无所适从,何况想要移风易俗,何必强用政法之力。中原大户,高贵门庭,门槛颇高,既然百业振兴,楚国自然也可以加高门槛,以示尊贵。

楚王不解其妙却遵从令尹计策。孙叔敖随后宣扬,君子仪容,乘车徐行,岂有总是下车之理?

门槛高而车马低,出行虽然无碍,却似乎真的像令尹大人所说,君子出行,岂有总是下车的道理?于是民间风俗一新,车马仪仗,出行习俗,渐与中原相通。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困。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史记》

风尚革新,民礼教化。孙叔敖马不停蹄地开始设计和规划建设新的国家大型水利设施,以便农业生产,百姓民生。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和教化引导,每一个楚国百姓似乎都开始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归属和感情。于是兴建水利工程的计划,顺利推行。

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前后,楚国开始兴建了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工程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其主体建设区域,位于安丰(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附近。安丰为楚国北疆农业重镇,地处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遇雨则洪涝,遇旱则荒野。

按照孙叔敖的规划,当地居民将东部积石山、东南部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所出溪水引导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并建五个水门,以石闸控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于是,洪涝无水患,旱期有甘泉。随后,于西南开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芍陂水利工程,达到了灌田万顷的规模与功效。

并不是所有的赞同都来自于武力,因无法抗拒而表达的认可本应叫做屈服。泱泱楚国,带甲百万,兵强将勇,曾经这份强大的武力,却并没能蘸着鲜血,在人心中留下痕迹。连绵不断的血战和声嘶力竭的呐喊,看似声势浩大,却根本无力穿透人心中那一层厚厚的云彩。

然而当楚国在孙叔敖的调控之下,偃旗息鼓之时,一种莫名的力量却悄然达到了原本刀剑和厮杀也没能实现的效果。

并不是所有楚国百姓都惧怕战争,摒弃荣耀,也不是每一代楚国君王都昏聩不堪,屡战屡败。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如何拼命争取,却始终无法让自己的国家在混乱的世道中,得到一个能够得到所有诸侯从心底认可的名分。明明比楚国更弱小的中原国家,却依旧敢于发自内心地对楚国表示鄙视,冷嘲热讽一句:“蛮夷也!”

楚国几代人都没有真正地明白,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或是缺少了什么。融入世界,难道不是凭借手中锋利的武器吗?让天下诸侯尊崇赞美的这份荣耀,难道不是凭借着千乘兵车浴血奋战吗?一任任楚王为了能够组织起千乘兵车的宏伟大军和足以斩断一切的锋利刀剑,殚精竭虑,耗尽心血。终于,军队和武力初具规模,中原诸侯的认可并没有随之而来,而楚国的百姓们、官员们,却已疲惫不堪。

然而孙叔敖似乎冥冥之中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他所有的执政举措,所有的工程建设以及民生调整,并没有延续前代楚人的道路和思维。他似乎觉得,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用武力解决,所有地位都建立在刀剑之上。或许足够强大的武力可以让楚国百姓和天下诸侯都卑躬屈膝,足够锋利的刀剑能够一时撑起铁与血的荣耀。然而被力量强迫的弯曲总归会随着力量的衰减而反弹,所有堆砌在刀锋上的荣耀,早晚必会被锋芒割伤。

当然乱世中足够保护自己的武力也无可或缺,然而楚国似乎缺少的并不是这种武力。在诸侯们眼中,充满了蛮荒与粗野的楚地,荆棘遍布,穷山恶水,所有的楚人,歇斯底里,疯狂好斗。

当潺潺的河水随着建设好的水利工程滋润了大地,当丰收的味道弥漫在楚国上空。终于,孙叔敖发现了,楚国到底缺少了什么。

宁静与稳重,平和与浪漫。

终于蛮荒楚地一点点变成了肥沃富庶的江南,足够丰富的物产和资源让始终如困兽般与天地搏斗的楚人松开了手中的刀剑。宽仁大气的法令让人民不再为了缺乏安全感而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到了此时,上顺天道、下应人和的楚国,终于开始向世界展现江南美好的浪漫。

于是楚国瑰丽动人的文化渐渐成型,崇尚仁礼的思维缓入人心。人们充满敌意而暴躁的目光渐渐清澈,更多的楚人开始尝试着不再用充满愤怒和戒备的态度去面对他人。

战争固然是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许多看不见的力量面前,武力并不能完全解决一切问题。当平和澄净的信念渐渐深入人心,中原诸侯们那一道竖立在心中的壁垒,没有被刀剑刺破,却无声无息地烟消云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