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许秀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徐二哥!
文成香皂厂开工啦,徐文在村里宣布招工、月钱一两银子。村里瞬间就炸开了,徐文家的门坎差点没被踏平,要求来上工的村民实在是太多,在一番安抚与保证之后徐文从中间挑选了20个老实本份的招进工厂。
目前整个工厂徐文安排徐忠在管理,至于技术方面、只要材料搭配的比例不出错,一切就没有什么问题。
香皂厂的周边正在大建设,徐文要搞一个大饭堂一个能同时容纳几千人一起吃饭的大饭堂。周边也在扩建、按照徐文的规划、中间留一条大路进出,两边多要盖上大厂房。
虎子和大狗这两天骑着自己的大马在附近村子到处招人,实在是招不到的时候、更远的县城一天也会跑上一两趟。
。。。。。。。。。。。。。。。。。。。。。。
许秀才《是童生,屯里人称呼他为许秀才》感觉自己好像快要死了,干了快一天的重活的他、此时就连扛个树桩走起路来也是摇摇晃晃的、好像随时都会倒下一般。
可为了生活他又不得不咬着牙,告诉自己坚持住、只要在坚持一会就要收工了,马上就能拿到50文工钱了。
有钱就能给家里买些米、让自己母亲有些吃食,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身体却是诚实的。坚持不住的时候它就是坚持不住,这不、连人带树桩一起摔了个狗吃食的模样,那场面好不狼狈。
许秀才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名读书人,可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徐文的工地上呢?这话还得从他名落西山时说起。
许秀才原名叫:许锦秀,名字寓意锦绣前程的意思,他家住邹县城外许家屯、此人是名读书天赋很高的人,从小更是立志、要金榜题名报效朝廷。
他家中靠双亲与姐姐一起种地供养他读书,许锦绣起初也还算争气、年仅15岁就接连通过了官府主持的县试与府试、成为一名童生。
童生啊。。。。这成就可是了不得、要知道15岁就成了童生,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只要他在考过一场院试、就能成为一名秀才、俗称:秀才姥爷。
所以啊,当时的许锦秀绝对算得上前程似锦、春风得意。那时、他家每日都是门庭若市、前来道喜的亲朋好友不知多少。
所有人都明白许锦秀将来肯定能中举、当官那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此时不和他打好关系、等待何时。
然而在他十六岁的时候,情况突然变了、那年的院试、他既然落榜了。当然、一次落榜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并经他也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届届高中。
可一而再、再而三的落榜,这就不正常了。许秀才连续落榜的打击首先接受不了的、便是他的老爹,起初还是一病不起、等他再次落榜之时,更是双腿一蹬、、、直接走了。
他爹这么一走、姐姐也快熬成了老姑娘,没过多久经人做媒也嫁了人。至此、他家地里的活都落到了许母一个人的肩上。
家中一系列的变故、许秀才仿佛不知情一般,他每日依旧不是练字、就是温书。哪怕许母累的腰都弯了,他还是如此。
直到不久前的再一次落榜,失魂落魄回到家中的许秀才,这才发现自己的老娘累倒了,站在床前、看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满头白发的老娘,他内心愧疚不已。
黄粱一梦、说的就是自己这种人吧,只有梦醒了、方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枉为人子。
“娘、咱家的钱银在哪,我去请个大夫来。”许秀才非常才心痛的问道。(那种带着浓浓的自责与愧疚的心痛)
知子莫于母,看着眼前这个只知道读死书的儿子,许母摇了摇头安慰道:“我儿、莫要担心,娘睡一觉就好了。”
书呆子虽说有呆子二字、并意味着他就是个傻子,自己老娘在床上如此难受、岂是睡一觉就能好的。
见老娘心疼银子,不肯告知。。。。无奈、许秀才只好去找亲朋好友借些钱银、先把大夫请来在说。
后世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飞得越高摔的越狠,得意之时高朋满座、失意之时后无一人。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体会其中含义。
许秀才是满怀希望的出门,一圈走下来竟连一文钱也没有借到,那些平时好的跟什么一样的亲朋好友、此时都说着自己家里已经快要揭不开锅了、没有银子之类的屁话。。
心如死灰的许秀才回到家中,想尽一份孝心给老娘做些吃食,然而残酷的现实又给这位读书人当头来了一下,米缸里、竟连一粒米也没有。。。。。
听到动静的许母艰难的爬下床,她一路扶着墙走出来说道:“我儿可是饿了,娘去邻居家借点米给你熬碗粥喝。”
许秀才哭了、伤心的哭了,是那种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又找不到缝的哭了。只见他慌忙拦下老娘,自己厚着脸皮到领居家借米去了。。
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不假,远嫁的姐姐指望不上,许秀才硬着头皮从平时看不上的邻居家借来了半斗米。
当晚母子二人喝了稀粥、便早早上床休息。躺在床上的许秀才是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怎样才能养活自己的老娘,还有尽早还上邻居家的半斗米。
第二天许秀才早早的爬起来,先给老娘熬了碗粥喂下、这才出门去了县城。他要去找工作、他昨晚发誓要好好尽孝、要让老娘有个好的晚年。
然而、谋生的艰难岂是他一个书呆子能够想象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许秀才、就连去面试酒楼跑堂的,人家掌柜的也是爱莫能助的摇了摇头。
心如死灰、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先回家,在想想别的生计。
“工地招工。。。五十文一天、包两餐、天黑下工就结工钱。”城门口有人卖力的吆喝,许秀才仿佛炎炎夏日、如得甘露般,想都没想便靠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