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成与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曲戏之王!
忽的一阵寒风,将房间的门吹开。
两人才知,雪又开始下了。光看着那抹白色,便觉寒冷。
取来火盆,黑炭闪着红光,哈,也许不能真的暖和多少,但至少给了个安心。
于承艺和左兄几杯下肚,问:“左兄,这几年江南军营中出力,可有立下什么战果?”
“我从不上前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哦,这么说,正当诸葛孔明再世?”
左兄捋捋胡须:“正是如此,营中人皆称我为‘今亮’,喻为当今诸葛亮。”
脑海中的记忆突然窜了出来,于承艺忙问:“我曾听人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湘,湘中不可一日无亮,此亮,莫非指的就是令兄你?”
他点点头,默认了于承艺的话。
“如今天京事起,天下动乱,敢问兄台,几时可定叛乱?”
左兄摇摇头:“哎,怕是将僵持良久,主要的原因是,阵地非但无法推进,反而一步步远离天京。”
于承艺听到这里,想起以前没少玩三国志,他对这种战略游戏一直很感兴趣:“左兄不妨说说,说不定,我也能提点建议。”
“哈哈哈,”左今亮大笑几声,“你一个戏子,怎敢言懂得军国大事?”
“嗨,你是‘今亮’,但我可是常常扮演卧龙,所不定,身上早沾染了点孔明的影子,也许真能说出些什么来,再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何况,你还不是真的诸葛亮。”
也许是有几分醉意了,左兄捻起胡须:“好吧,我就与你说说。”
左兄沾几滴酒,在桌面上绘制了粗糙的地图。
指出哪里有敌军的驻军,哪里是我方的大营。
何处地险,何处易伏,左兄全部细致讲出,看来,他这个当世孔明,恐怕不是吹嘘。
于承艺仔细观察地图,用三国志的思路来看问题。
三国志中,若对敌人形成合围之势力,便可夺取地盘。
靠的依据,便是断了敌人的后勤钱粮,以及联系支援。
所以,要推进战事,必先断其粮道。
于承艺便手点一地:“若我军以此为根据地,可能反击?”
左兄一看:“杭州?”
“余杭之地,自古兵家必争,便是看中其水陆的运输作用。”
“此事我怎么不知,但有两个隐患,第一是深入敌军腹地,容易被偷袭、包围,第二,敌人若想断粮,杭州便成了一座孤城。”
“非也,洪老魔的陆军虽厉害,可是水兵难以一时起,若从海路支援杭州,必可保杭州久久不失,并能成为敌人的心头刺,使得他们不敢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前线。”
左今亮闻言,陷入了沉思,竟然觉得,三爷所言有几分理。
便道:“这么一说,倒值得研究,不过,若要真正成为战略,距离还是很远的,纸上谈兵只可作为参考,若是有天我回到曾督统帐下,再同他一起论论吧。”
于承艺对这个回答已经满意了,历史无法改变,能得到军事战略家的肯定,已经是最大的赞许了。
此时,两人都已经微醺。
“三爷,今天你来拜访,我很开心,而我却真不识趣,一直只顾讲自己的破事,欸,咱俩多年没见,你怎么样了?”
“嗨,戏子除了唱戏,还能做什么?”
“人家称你是‘三刀子’,说京戏能有现在的精致,少不了你一刀子一点地细心雕琢。”
“改革京剧是我的夙愿,就像安天下,是你们这些儒士的追求一样。”
“最近,是否取得了什么进展?”
于承艺摇摇头:“现在的观众和戏子,都说我的汉派好,可我能感觉出来,它还不够完善。”
“别那么吹毛求疵,有些时候,放下方能成就自己。”
于承艺无奈地笑笑,他倒是想放弃,可如果这样,自己就失去了一次赚取能力的机会。
“这是我一生的追求,怕是放不下了。”
左今亮还想说些什么,却突然听见屋外的喧嚣。
打开门,雪比刚才更大了。
可这风雪声,难掩街道上的热闹。
左今亮说:“三爷,听这动静,似乎又是皇上巡街。”
于承艺也走上前来:“好像是第三次了吧?”
“咱们去看看?”
“这有什么好看的,用我们行话说,叫要菜,说不上光彩。”
左今亮微笑道:“粉饰太平,虽然难言光彩,但必须要做,否则,百姓怎么安心,百姓不安,国家如何安得。表面上,皇上可能在乎这些小功小德,但背后忧虑的事情,可也比咱们多得多。”
望着左兄,方才想起,他在几月前,也是名赐戴花翎的四品官呢,他眼中的皇帝,的确要比平常人家立体得多。
两人来到街上,已经人满为患,一个个跪倒在地,等待圣架通行。
这个时候,要是偷瞄两眼龙颜,那些带刀侍卫也不会怎么样。
这是于承艺第一次亲眼见皇帝,虽然觉得皇帝生得小了些,但皇家的气派,还是叫他惊讶的。
待皇帝远去,于承艺才起身。
左今亮望着余三爷的背影,此时此刻,有许多话想说。
问:“三爷,你说我朝第一圣主是谁?”
于承艺想也不想:“康熙爷!”
“那你可知,平三藩、收台湾的圣主康熙,也有遗憾未了?”
“比如说?”于承艺饶有兴趣地问。
“康熙末年,政吏腐败,可康熙爷心有余而力不足,终也无法改变。可是,雍正爷登基之后,施展铁腕手段,立即改变了这个形式。”
“你想说什么。”
“你的遗憾,也许自己完成不了,但京戏不会断绝,汉派,自有人会改良的。”
这是,余三胜说道:“我并非对汉派未能得到改良而遗憾,而是对我没能见到它大成后的样子而忧郁。”
听完三爷的自诉,又听到左兄的劝解。
于承艺突然想起,印象中,三爷的儿子余紫云,在后来也成为一代京剧大家,他的成就之一,就是改良了京剧。
莫非,他改良的,就是汉派?
于承艺虽然品味不出不同派别之间的韵味,但利用技巧,只学其形,还是做得到的。
于是,便拿余三胜的嗓子,用余紫云所改良的派别,随便常了一段戏。
刚才在沉浸在面圣喜悦当中的路人,皆被余三爷高亢的嗓音吸引,不自觉地安静下来。
一段毕,行人拍手叫好,有人认出了他,便上前喊了句三爷。
而余三胜呢,听到了这种唱腔,马上便知,这就是汉派改良后的成果,不禁喜极而泣。
当街与左兄云:“强戏未能一代成也。”
左闻言,亦笑道:“强国亦难半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