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为了大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唐朝的草蜢!
二月二,龙抬头,春种,乃重中之重。啥事都得给春种让路。大唐立国开始,皇家每年春种要举行春种大典,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皇帝带着家眷,皇子们,会亲手耕出一片田地,播下种子。作为表率。作为对农的重视。
李世民自己就有片地,是礼部给选的。只能他自己种,自己打理,出的粮食只能给自己吃。包括长孙皇后也同样如此。李世民登基之后,长孙皇后入后宫之主。带头节俭,直接在后宫把花园给刨了一片地出来,自己亲力亲为种地种菜。以身作则督促丈夫勤俭。
关中地区,以麦谷,栗米为主。李世民是拢西人。房玄龄是山东人,杜如梅是陕西人。都是北方汉子。去过南方,打过仗,杀过人,见过水稻,吃过稻米(就是大米)。水稻是移栽的他们大体都知道一些,那育种自然知道。
身居高位者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水稻种植时间姬云记得如此清楚。水稻需育种自然知晓。可是李世民他们仨不懂如何育种。
除了司农那边,整个朝堂之内,懂麦谷,栗米的比比皆是。但是懂育种的一个都没有。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梅三人处得久了。这次心灵相惜,很光棍。就俩字“不懂”让姬云把自己所知道的说清楚就行。
这让心急自己有病的姬云有了点优越感。就没接着移栽的话头往下接,转而直接说三季稻。
这也导致后来姬云更改传统移栽水稻使用的插秧法更改为抛秧法,不管水稻是一年几季,方法通用。得出产量增加的成果后。李世民悔不当初,捶胸顿足。房玄龄与杜如梅干脆光棍到直接写了篇悔过贴大门上反省自己失察。
姬云连种植的地方都指了。包括岭南,琼州(海南),台湾
“台湾?”房玄龄摸摸下巴胡子
“怎么了?”姬云
“在哪里?”李世民
姬云在他画那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在地图外用手指头点了一下“这图上没有。依据这图的比例尺寸来说大概就是这里,在东海。江南东道。福州泉州往海那边过去就是。能看见”
“夷洲?莫非是流球?”杜如梅想到是哪里了
“哎对,叫琉流也成”姬云提笔在空白纸上写出这俩字
“琉球?”房玄龄从姬云手里夺过笔,舔了墨,挨着姬云写的那俩字又写了两个字:流球
“真是,唉!是流球,不是琉球”李世民白了姬云一眼。这都咋学的?地名都搞不清楚?
(这里球通求。一个字)
“那里不是我大唐管辖”杜如梅
“今日不是我大唐管辖。不等于明日不是。反正台湾必须是我们的。必须是”姬云
“是流球,流球。刚与你说过。才一句话而已,你这又给改了名字”李世民白了姬云一眼,他这缺脑子的病是越来越严重了。
姬云扯着嗓子吼“我不管!我大唐的服务宗旨就是看谁不顺眼就弄死谁。我就看上那流,台湾了。”
姬云罕见如此执着,这档口李世民也不想多生事端“好好。依着你。我们的”
姬云指天立誓“先秦那时就是我们的。是中国的。那自然也是我大唐的。谁敢染指,我跟他没完,不死不休”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只有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但是名称从未改变,曰:中国。
姬云这话说李世民心里去了。他立志要做超越秦皇汉武的君王。若祖宗的产业都保不住,这皇帝当得得有多失败?这是我李世民能干的事?“说得好,哪怕是不毛之地,也是先祖基业。朕自会将它拿回来”
“这个三季稻,其它指出的地方不敢说,要试一试。就这个台湾不用,决对能种”姬云反对这不毛之地的说法
“可那毕竟是个岛哇。能有多少产出?”房玄龄心说岛能有多大?
“那可不小。堪比一道之地。而且物产丰富”姬云大致想了想“方圆足有八万里”
“竟然有这么大?”李世民看了眼房玄龄杜如晦,皆是感觉匪夷所思
“句句属实。绝无虚言。那里现如今只是少量土人,还有些跑海的夷人以及些流民。陛下若许,臣愿前往收回。不要朝廷一兵一卒”姬云来大唐前,弯弯还闹腾着呢。打得过,国际形式大环境又不合适,一家人,打起来顾虑多。不打,它天天恶心你。你说气不气?现在到了大唐,它敢闹腾,直接平了它。肥水不流外人田,哪怕为了台妹,也得拿回来。
“那容后再议。这说三季稻,这”大唐从李渊到现在李世民这会,对南方管控还不足。只能徐徐图之。李世民看着姬云写的那堆乱糟糟的东西。还是看眼前再说。
“哦。三季稻也是暂时的名字。便于区分而已。水稻从一季,有了如今的二季。现二季种下去,并不足年。这三季稻的说法就是去找到已经适应南方冬日依旧可以生长成熟的水稻作为粮种。补上那几个月的空缺”
“噢!这样说来,这稻种有些挑剔”李世民
“正是。还利用这稻种的特性,再与其它稻种混杂,相互影响杂交,更可改良粮种之用。这就需司农那边多多费心了”姬云
“嗯。有理”李世民点点头
“天地万物,优胜略汰,适者生存。存在,即合理。前辈先贤从一季稻,至二季稻。那为何不能三季,乃至四季,五季?”
“哦?这么自信?”
“这里是秦地。天地间只有两个秦王。上一个秦王一统六合八荒,唯我独尊。这现在呢?怎屈于人后?后背总比前辈高。这里的臣民,断然不会越过越回去。”
李世民眼冒精芒“好!你忠的是谁?”
“脚下这片土地”姬云
“朕呢?”
“秦王,此后,再无秦王”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