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赐蟒袍玉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不是阉党!
对王鹏君和孙传庭而言,无论如何都要把祖大寿安抚住,只要祖大寿没有异心,那么大明就还有机会把鞑子赶回关外!
多尔衮带走的人肯定不会低于两万,而且多半是满八旗和蒙八旗的精锐,所以这是一个攻打皇太极的好机会。
孙传庭赶走索尼后当即开口问道:“此时攻打皇太极的大营,有几分胜算?”
“不能在被后金牵着鼻子走了,多尔衮虽然带走部分精锐,但如果两军野战,吃亏的多半是大明。”王鹏君早就想返回京师整顿锦衣卫,然后把粮饷的问题彻底给解决了。
如果不是崇祯着急忙慌地把王鹏君赶来攻打后金,解决粮饷问题的王鹏君有足够的信心应对接下来的变局。
“现在不是反攻后金的好时机。”祖大寿虽然没有明说,但王鹏君和孙传庭显然听懂了——皇太极那边有漏洞,但明军的漏洞更大!
即便祖大寿愿意死心塌地效忠大明,但此刻他的心也乱了,因为他也不知道崇祯和朝堂上的诸公是怎么想的。
祖大寿的心都乱了,辽东军得知相关消息后,多半也会慌乱。一是担心辽东的家眷,二是担心朝廷会因为祖大寿被封燕王一事迁怒辽东军,三是担心祖大寿会投靠鞑子、接受燕王的封号。
如果要攻打皇太极,辽东军是关键,但辽东军上下皆心慌意乱,如何能够出战。
“我们要主导对后金作战的话语权,若继续任由他们胡乱指挥,用不了两年、北直隶就会被皇太极占据。”这个时候自然要夸张一点。
“都督有何主意。”祖大寿问道。
王鹏君从怀中拿出一道折子递给祖大寿,一盏茶的时间后,祖大寿写下名字递给孙传庭。
王鹏君的折子写的是对抗后金的战略计划——王鹏君提议崇祯夺情,拜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拜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挂兵部尚书衔;拜卢象升为七省总督,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七省军务,挂兵部尚书衔;任命孙传庭巡抚河南、山东、湖广、四川等七省军务,挂兵部左侍郎衔;任命陈新甲为宣大总督、挂兵部右侍郎衔、兼右佥都御史;封郑芝龙为南安伯。
此举无异于兵变,所以尽管孙传庭认为这些任命合理,但也彷徨不决。
王鹏君之所以会举荐这些人,完全来源于梦中世界的知识。这些人虽然各有各的缺点,但绝对都是能人,若是用的好,绝对够后金喝一壶的。
“不管如何,这道折子都要上的。”王鹏君开口说道。
若孙传庭和洪承畴等人不支持,以文官集团的尿性,绝对会往死里整王鹏君和祖大寿,这两人绝对不是逆来顺受的主,那样的话大明可能真的要完蛋了。
“陛下那边……”
“陛下那边我会安排人去游说,陛下乃明主,定能分出忠奸。”崇祯对杨嗣昌、孙传庭、洪承畴等人还是非常了解的,这些人也都是他想用的人,这些人不可能投靠王鹏君。
即便王鹏君把这些人推上高位,这些人也不会对王鹏君假以辞色,正因为如此,孙传庭也认为王鹏君是一心为国。
在孙传庭看来,如果王鹏君想犯上作乱,即便是祖大寿、吴山桂等人,也未必会跟随王鹏君。
“郑芝龙此人、王都督可了解。”郑芝龙海盗的身份,让孙传庭有些不信任他,这也是朝廷没有让其勤王的原因。
“此人不是忠心报国的人,但也绝对不是敢裂土封王的人,以高官厚禄诱之,其多少还是愿意替朝廷出点力的。大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无须过分考虑拥兵自重的问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鞑子赶回关外才是重点。”郑芝龙被招安后,立即在老家修建豪宅,被清朝一忽悠,又立即接受招安去面见天子——此人没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也没有多少野心。
从王鹏君这些年的观察来看,这个世界虽然和梦中的世界有差异,但相关人物的性格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孙传庭一咬牙也签了名字。
王鹏君又把折子递给吴山桂,吴山桂显然认为自己是不够资格的,所以有些吃惊,但数息的时间后,他看也不看就签上了名字。
这是王鹏君早就制定好的计划,所以杜勋等盟友、早就一直在暗中向崇祯灌输大明就快完蛋的危机意识。
得知皇太极的战略意图后,王鹏君又忙上了一道折子把情况告诉崇祯。
崇祯等人知道后金的战略意图后,吓了一大跳,要是让后金在关内站稳脚跟,那就只有迁都了,但如果迁都、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崇祯召集文武百官一商议,决定命令王鹏君、孙传庭、洪承畴等人主动攻打兵力不足的皇太极,同时升吴山桂为关宁总兵——关宁总兵也驻扎在关外,此举自然是分祖大寿的权。
吴山桂升官后,辽东军的慌乱开始加剧。
在孙传庭的游说下,洪承畴和卢象升也在奏折上签了名。
两路明军汇合后并没有攻打后金而是咬着后金撤退的尾巴,不断骚扰后金撤军,皇太极也曾命人设伏、但并没有成功。
明军畏战不前,朝堂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主张安抚——孙承宗由于重病无法前来京师担任蓟辽总督,所以赵德业、温体仁人建议崇祯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挂兵部尚书衔,总领所有在北直隶的勤王军。
兵部尚书张凤翼、户部尚书侯恂、国丈田弘遇、以及东林党人则都主张严惩——他们主张拿下祖大寿和王鹏君!
“侯尚书,洪总督已经多次上书粮草不足,户部可有解决的办法。”赵德业见侯恂不依不饶的死咬王鹏君和祖大寿,当即动了真火。
“陛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多尔衮领数万真鞑子杀向迁安、永平,皇太极身边不过区区数万大军,若能一举击溃殿后的后金大军,甚至有生擒皇太极的可能。”兵部尚书张凤翼忙帮侯恂转移话题。
为了粮饷的事,侯恂头都大了,但如今依旧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勋贵、在京官员和士绅死活都不愿意在捐款。
“陛下,若锦州、山海关等地有失,鞑子就能在北直隶彻底站稳脚跟,所以必须让勤王军拦阻皇太极的大军,即便不能击溃皇太极的大军,也要重创他们,从而为后续驰援创造机会。”钱谦益被罢官返乡后,侍读学士黄道周、成为京师东林党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在黄道周看来,应该趁鞑子分兵之际、抓住机会放手一搏,若无法把鞑子赶回关外、就只能迁都了——鞑子一旦在关内站稳脚跟,京师便会直面兵锋,肯定撑不了多久。
“陛下,有祖大寿和王鹏君在,洪总督无法号令三军,当斩此二人以安军心。”攻击王鹏君,侯恂从来是不遗余力的。
“陛下,臣得到消息。明军之所以畏战不出,皆因祖大寿和王鹏君暗中阻扰,洪总督才无力进军。”东林党御史徐权也站出来摇旗呐喊。
崇祯看了眼杜勋,杜勋缓缓走出来后,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念王鹏君、洪承畴等人联名上奏的折子。
崇祯收到这个折子后,一度怒火滔天,认为王鹏君等人要兵变,但冷静下来后,在太监的安抚下,也颇为认同王鹏君的战略计划——崇祯自然知道洪承畴等人不可能和王鹏君结党!
崇祯之所以同意这份计划、其实也有几分被迫的成分——这些人手里掌握的力量足以翻天覆地。
“陛下,这些人皆是国贼,请陛下遣使捉拿,然后诛其族。”东林党第一时间跳了出来。
“臣附议。”即便不是东林党的御史和给事中也纷纷附议。
“陛下,当派遣锦衣卫捉拿王鹏君返京。”在田弘遇看来,一来王鹏君是发起人、二来王鹏君是锦衣卫,所以抓王鹏君杀鸡儆猴即可,其它人还真不好动。比如祖大寿、洪承畴等人,你动他,他要是真反了,那乐子就大了。
内阁选择了沉默、勋贵也选择了沉默。
除了崇祯外,满堂诸臣都感受到了丝丝寒意,这可是在京师眼皮底下的数十万大军,也是大明最能打的数十万大军,要是惹出乱子,那大明就真的要完蛋了!
“陛下,王都督此言虽然不妥,但也是一心为国,不可严惩,以免寒了三军将士的心。”赵德业也顾不得明哲保身,忙站出来说道。
在文武百官看来,洪承畴、孙传庭等人不可能和王鹏君结党,他们对朝廷依旧是忠心的,只是被蛊惑了而已,所以田弘遇的方案、部分人认为是可行的,但经过赵德业的提醒,很快便打碎了他们的幻想。
即然签了名就代表在这件事上要共同进退,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帮王鹏君出头?
谁敢冒这个险?
若大军真的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谁能阻拦?
“赵阁老说的对,王都督也是一心为国,不可严惩。”温体仁也站出来表态支持。
“陛下,杨嗣昌、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等人皆是文武双全之人,此策可行。”黄道周可不是那些只知道喊打喊杀的东林党言官,在他看来,朝廷除了同意,没有其它路可走,在加上这些人都对朝廷忠心耿耿、且有能力,所以准奏是最好的选择。
“陛下,这些人都是老成谋国之人,若用他们督抚地方,中兴大明指日可待。”彰武侯杨崇善担心崇祯犯浑,也忙开口附议。
“锦衣卫指挥使王鹏君自入京勤王后,屡立战功,朕决意封其为永安伯、赐蟒袍玉带。”由于太监的危机暗示,让崇祯深信大明已经步入死生存亡之地,若不搏一搏就要完蛋了,所以崇祯已经接受了这个方案。
“陛下圣明。”温体仁等人忙站出来支持。
“陛下,此贼当千刀万剐,岂可封爵。”言官们瞬间炸了。
在内阁的安抚下,任命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的旨意被封驳了一次后,顺利通过!
王鹏君之所以把郑芝龙抬出来,是为了让其从海路进攻后金的根据地,除了伯爵的赏赐外,朝廷还许了郑芝龙两百万两白银的军饷,所以郑芝龙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朝廷的旨意。
王鹏君被封为永安伯后,崇祯让其返回京师,筹集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