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不朽军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飞豹出击!
第二百五十一章不朽军魂
杨正林用40火箭筒对冲上来的苏军步兵射了一高爆榴弹,顿时把5、6名苏军士兵炸的血肉横飞。zhu.co
“****,看你们这些老毛子还在老子面前蹦跶不”他一面骂一面拉着林小虎快速的转移阵地。
装弹、瞄准、射击,一气呵成,仅用10多秒的时间。林小虎被副连长把手中的这颗40火箭筒玩得技艺如此的炉火纯青所惊呆了。 【】
“这他**的老毛子也没什么好怕的。不到一分钟就叫连长干掉了一辆坦克和5、6个苏军”。林小虎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十分的惭愧和懊恼。打他完全忘记了害怕,不顾处境的险恶,拼命的扣动着自己手中51式自动步枪扳机的,将一串串子弹,刮风般的扫向暴露在坦克掩护范围之外冲上来的苏军士兵。
侦察分队7班长小王被轰鸣的坦克声震醒了,他的腹部被弹片撕开一条长长的口子,肠子流出了一堆。他看到一辆苏军坦克轰隆隆的向自己开来,他以惊人的毅力,掏出了两颗无柄手榴弹,他已没有力气再扔手榴弹、再做任何战术动作了。他眼睁睁的看着苏联坦克从自己的腿上压了过去。他咬紧牙关,用自己生命最后的能量,按响了手榴弹,与跟在坦克后面的苏军同归于尽了。 ”“
跟随着巡逻小分队的两名随军记者,也打光了自己手中自卫手枪中的子弹,然后捡起了牺牲战友的51式自动步枪和那些勇敢的战士们一样,不断的向冲上来的苏军扫射。
“轰”又是一声炮响,苏军又一辆坦克被炸飞了。这已是扬正林击毁的第4辆苏军坦克了,当他再次扛起火箭筒,准备打第5辆苏联坦克时,不料一辆苏军坦克炮塔上的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喷着的火舌击中了扬正林的左臂,他的左臂被这颗12,7毫米的子弹切断,血流如注,他无暇包扎,喷涌而出的鲜血染红了半边军衣。
现在,他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些什么了。他从已牺牲的报话员身上拿起了报话机,大声呼叫:“塔城、塔城,我是杨正林,我们巡逻队在铁里克提东10公里处遭苏军的伏击,苏军坦克18辆,步兵600余人,我们现在击毁坦克9辆,消灭苏军100多人……”这时,空中传来“嗡嗡”的轰鸣声,杨正林抬头看到两架苏联的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两圈,然后通过舱门不断的向下扫射。他接着说,“直升机两架,后面可能还有大量的苏军装甲部队,请转告上级,苏联这次是对我国大规模的武装入侵。”
杨正林报告完敌情,最后沉重他说:“请党相信我们。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粒子弹,决不会出现一个俘虏,……”
“杨连长,你们一定要坚持住,王司令员已带人接应你们去了”塔城军分区南参谋长在电台中大声的喊着。
“南参谋长,已经来不及了”杨正林扔下话筒,把51式自动步枪架在牺牲的报话员身上,用单手拿着51式自动步枪又扫倒几个离自己只有4、50米远的苏军士兵。这时一苏军坦克的105毫米榴弹在他的身边爆炸,又把他的右腿炸断了,他已完全的失去了知觉,鲜血浸透了身下的砾石荒漠的戈壁。
“啊**你妈老毛子我和你拼了”林小虎不顾一切的站了起来,一面愤怒的呐喊着,一面端着一挺51式班用机枪向冲上来的苏军疯狂的扫射着。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战士,视死如归,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的震撼了苏军,他们再也不敢前进一步。他们改变了战术,不再用坦克导引步兵冲击,而是用30多辆坦克,将这些顽强凶悍的中国士兵团团围住,用坦克炮火逐个进行打靶式的射击。
巡逻队陷入了拼杀不能,抵抗无望的境地。
空旷的戈壁变成了血腥的屠场。有的中国士兵早已死去,仍然成为苏军炮火的打击目标,尸体被不断的掀上天,直到被撕成无数冒着一缕缕青烟的碎片。这样苏军感到还不能解他们心头之恨。他们又向中国士兵毫无依托的阵地射了20多颗汽油燃烧弹。随着四散喷溅的黑色油液,大火象吞噬人的野兽张开了血红的大嘴。火海里,中国士兵在不停的翻滚、扑跌。一阵阵撕心裂肺凄厉的惨叫声,伴着血肉被烧焦的腥臭味,在苍茫的戈壁滩上飘散,回旋……。
仅存的两名伤兵爬到了杨正林身边。3排长胡白杨右眼被击穿,右眼眼球挂在眼眶外,满脸都是鲜血。他轻轻的对杨正林说:“副连长,我先走一步了”然后,他紧咬着牙关,面目狰狞艰难的从报务员身上摘下了电台,把电台一点点艰难的推到了熊熊燃烧的火堆里,然后自己也滚到了那熊熊燃烧的烈火之中。他在自己生命最后的一刻,还没有忘记不能让中国先进的军事装备,落在敌人的手中。
第一次参加执勤的新战士林小虎的腿、腹、胸先后中了4弹,军衣与皮肉烧结在一起,稚气的脸上被硝烟和黑红色的血污涂抹的乌七八糟,他把已打光了弹药的一支火箭筒和班用轻机枪扔到了火堆里之后,从被烧的破烂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紧紧的握在手里。露出雪白的牙齿,带着自豪的微笑着对杨正林说:“杨连长,我不哭了,我第一次参加战斗就击毁了一辆苏联坦克,又打死了5、6个老毛子,等我们到马克思那里,我还要当解放军战士,还和你在一起保卫祖国。”
杨正林看着这个不满18岁刚刚9年毕业的林小虎,笑着点了点头,苍白的脸上滚落下两行热泪,他对林小虎说:“小虎,让我们再看一眼,我们的祖国吧。”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回头深情的望了一眼祖国的土地,然后林小虎缓缓按响了手中的手榴弹
一声巨响过后,整个战场上旋即沉静下来。只有那滚滚的黑烟,还在升腾、膨胀,远远望去,如一只狰狞可怖的恶鬼。
69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2名军报的随军记者的残骸弃置一地,变成了一块块烧焦了的黑炭。方圆几百米的戈壁,被炽热的大火焚烧得焦黑一片。
在这71名遇难烈士中,有19人象林小虎一样刚刚或不满十八岁年轻的战士。杨正林带领的这个加强排级的巡逻队,在与苏军一个摩步营,持续4个小时的激烈厮杀中,击毁苏军坦克9辆,消灭苏军163人。
其悲壮惨烈,撼天动地,可歌可泣,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钢铁长城。
大漠孤烟,火光惨照,天将倾,地欲堕,在这铁与血,血与火之中炼就了中华民族要压倒一切敌人,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不朽军魂。
塔城军分区司令员王鑫光带领100余名警卫连战士,在距3连巡逻队遇难的3公里处,与这些屠杀自己战友的苏军相遇了。王鑫光沉着指挥,警卫连二排在副连长金万山的率领下,以四班掩护,五,六班从右侧迂回到苏军侧翼用火箭筒连续摧毁敌苏军的两辆坦克,全排分两路直插,并采取小群多路的方法,接近苏军的坦克突击群,每个班以40火箭筒为中心,先用火箭筒敲打苏军坦克,然后再用手榴弹、自动步枪杀伤跟在后面的苏军步兵。
警卫连一排从左侧迂回到一个30多米高的小高地,占领有利地形,用1门82无后坐力炮的火力牵制正面主攻方向上的苏军。苏军见这个不太高的小高地上有中**队,苏军的坦克炮火从三面疯狂向一排阵地打来,不到两百平方米的高地上落下上百炮弹,炸得土石乱飞。
随后苏军的攻击开始了。枪声越来越密,配属警卫连一排作战的机炮排长李向阳怒喊声:赶快架炮炮手们反应快速,不到一分钟就按指定方位架炮完毕,此时只见前面山坡下有三辆苏军坦克,轰轰隆隆的向上开着,机炮排长李向阳亲自操炮,快速地按照标尺、方向锁定后,打只见苏军的一辆坦克火光一闪,随后冒出滚滚浓烟。另外3支40火箭筒也纷纷向苏军的坦克开火,一排战士的自动步枪马上开始向坦克后面的苏联步兵进行猛烈的射击,一时间枪声大作。苏军被成片成片的扫倒在地。
塔城军分区司令员王鑫光带领警卫连三排从正面阻击苏军,这支边防部队平时训练出来的专业军事技术得到了充分挥。尤其是把步兵反坦克的技术挥的淋漓尽致,距离稍远一点的用82无后座力炮射击,近点的用40火箭筒交叉射击,保证一次射击,打掉一辆苏军的坦克。
用12.7毫米的高平两用重机枪不断的向苏军的装甲车进行扫射。
82无后座力炮由于防止苏军坦克炮火的反击。不断的转移阵地,根本来不及架设炮架,炮手们只能进行简便射击,他们把82无座力炮抗在自己的肩上,灵活的打击着苏军的坦克和步兵。
王鑫光看到苏军越打越多,一波接一波的苏军装甲集群连续不断的向自己进攻。他知道,就凭自己带来的这一个连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苏军进攻的。但为了全局的胜利,自己带的这个警卫连必须承担着最大的牺牲,在此拖延苏军的进攻速度,为后面部队的展开,进入阵地争取一点时间。
他不断的向北疆军区报告了这里的敌情。
北疆军区副司令员任苏天接到报告后告诉他,你的正面是苏军的中亚军区的一个摩步师,你们先向嘎拉山撤退,在那里先顶4个小时,然后再向后面20公里的巴洪卡拉山口方向撤退。待边防8团进入了巴洪卡拉山口预设的阵地后,他们在那里接应你们。
撤,哪里有那么容易啊,没有重火力的掩护,没有大规模的反击怎么可能撤的出来呀。
王鑫光只好命令各排在原阵地留一个班,其余的跟警卫连崔连长向4公里之外嘎拉山3连的预设阵地撤退和3连的余部汇合,要把烈士的遗体和伤员先撤走。在嘎拉山3连的预设阵地上阻击苏军。
“不行这样绝对不行。”警卫连连长崔永生不容置疑的拒绝了军分区司令员王鑫光的命令说:“我们这支队伍的确是讲干部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但是我是这个连的连长。我应撤在最后。你作为军分区司令员到我们连,你只有宏观上的指挥权,具体的战术安排和人员调动,由我这个做连长的安排。我现在命令你,和伤员一起向巴洪卡拉山口撤退,要快”他看要火的王鑫光真诚的说:“司令员你要真想,解救我们留下这40几名同志,只能请求上级对眼前的苏军进行轰炸,给我们造成和苏军脱离接触的机会,这一点只有你能和上级说上话。”
王鑫光想了想,然后命令身边电迅员说:“给我呼叫军分区指挥部”
“塔城,呼叫塔城”,随后电迅员把耳麦交给了王鑫光。
“南参谋长,我是王鑫光,请你马上和驻乌鲁木齐空军吴迪司令员联系,把这里的情况和他说明,请求他们空中支援。”
“这要通过省军区才行”
“我知道”王鑫光打断了参谋长的话说:“但现在谁知道咱们的那个大司令员什么时候睡醒,这事十分紧急,特事特办,别废话了,马上联系,我等你的消息。”
新疆军区司令员龙苏进很惬意的睡到了自然醒,他有条不紊的洗漱完毕后,不慌不忙的喝完了“粤式早茶”,嘴里含着一支牙签,懒洋洋的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看到自己的办公桌上,放在厚厚一摞这两天有关西部边界的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