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论朝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家状元郎!
第210章 论朝堂
二月中旬的会试时间紧迫,距离京城太远必须得尽快出发。
陈多海与向氏纵然再不舍,也不敢再多留陈平几日。
二老带着全村人送出几里地,马车载着全家的期许,很快消失在南溪村外。
回到永顺县城,陈平直接去华庭书院拜过几位师长。
李阳与王院长喜极而泣,拉着他的手久久不忍松开。
自十年前叶老出事之后,书院便逐渐萧条,最后干脆停止招生。只留了几位师长在此常住,也算是大家有个伴。
如今时过境迁,陈平高中解元归来,书院内外也多少长了脸,以后出门后腰板都能挺直了。
众人用过午膳后,便驾着马车直奔正兴府。
赶在傍晚前回到了江夏书院,正与准备回家的赵文和撞上。
“老师!”
陈平满脸喜色,隔着数米就直接拱手一拜,“学生给您拜年了!”
赵文和吃了几两酒,正是酒劲儿上头,见到是陈平之后,顿时喜笑颜开。
“哈哈哈,猜你就是这几日回来。快,跟为师进来!”
赵文和大步上前,一把抓住陈平的手走向书房。
书房里还烧着炭炉,窗户却是紧闭着的,陈平连忙打开。
“老师以后可别把门窗闭得这般紧,炭火气太重会中毒的。”
“老夫岂能不知,你这还没真正出师呢,倒管起我来了?”赵文和挑着眉开玩笑道。
陈平也随着一笑,然后把茶壶放在炭炉上,问道。
“看来老师今日的心情很好?”
“自然好,”赵文和在炭炉边坐下,搓了搓手,“今日见了几个老友。如今年纪大了,这些人啊,也是见一面少一面咯。”
说完突然想到了什么,侧头看着陈平问道。
“你是后日动身对吧?”
陈平正在清洗茶杯,闻言头也没抬回道。
“是后日,程师兄不是也明日才回来吗。老师可有什么吩咐?”
赵文和沉默片刻,缓缓才道:“下午跟老友聚会的时候,一起聊起过京城的局势。”
那几个老朋友中,有曾做过京官的,或者府中子弟、学生如今也在京中任职的。
京中形势变化莫测,尤其是这几年大案频发,官场之路倒比往日更难走了。
赵文和虽与老友难得相见,可大体能猜到陈平除了读书以外,还在忙着什么。
这是陈平心中的执念,所以作为老师只能默默地支持他。
陈平察言观色,心下微动,正坐在对面。
“老师,您有话直说无妨。”
“不必这么正经,只当你我师徒闲谈。”赵文和朝他摆摆手,略一沉吟才道:“我且问你对这次的会试出题,有何看法?”
会试乃汇集天下优秀学子于贡院科举,考过便进入最终的殿试。
而会试出题者,礼部、太学乃至天子都有可能参与。
只要过了此关,后面的殿试不失仪,正常发挥即可过关。
陈平细思片刻,认真回道:“此番科举,自十年前始,便是战事迭发。凡我读书之人,岂能避过?学生以为,会试出题必然绕不过这‘军事’二字。”
赵文和欣慰地点点头,补充道:“除此之外,这几年间大案频发,官商勾结、贪污受贿、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这律法只怕也在其中。除却这些,商、农、礼、政皆为重点。总的来说,也无外乎文武二字罢了。”
考试出题不仅仅是对考生的考核,更代表着朝廷的施政风向!
天子以科举出题来敲山震虎,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陈平站起来行礼,请教道:“还请老师详解。”
赵文和笑道:“这其一,如今朝廷积贫,国库空虚,战事消耗国力甚剧,而蠹虫横行!庙堂之上,固有诸公贤良满腹经纶,然而.......天子已老。”
说完,语气一顿。
陈平有些不敢置信,“老师你的意思是.......”
“你心中知晓便可。”赵文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会试所选拔之人,虽然是辅佐帝王,但是.......东宫也不可忽视。”
陈平颖悟绝伦,赵文和言语至此,他立刻明白过来。
“太子?不知他秉性如何?”
“年少有为,深受帝师熏陶,年不过十七,上年方有了太子妃。但有消息传出,太子好武,杀伐果断。”
简而言之,那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太子爷!
陈平还是有些不解,问道:“纵然如此,会试、殿试出题者,东宫太子也不能插手。”
“他自然不能插手,但贡院出进士,天子释官位,这些人最终都是要作为储君人才。”赵文和意味深长地说道:“会试中规中矩固然可行,但殿试却是直面天子。若要得到天子和储君的赏识看重,便不可太过老成中正。”
陈平素来喜欢稳扎稳打,但大多数时候人们真正注意到的还是那抹锋芒。
陈平暗忖片刻,微微点头,“学生明白了。”
“这是其一。”赵文和没再继续这个话题,随即又道:“其二,朝中动荡,所需之人皆是经世治国之栋梁,虽然现在会有官商勾结做大者,但说到底还是明德正礼之人更受青睐。”
朝廷恢复科举,为何?
不正是因为缺少人才!
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朝廷如今最稀缺的?
陈平如雷贯耳,严肃说:“明礼正德,治国安邦,或威严不训,不通谄媚,不苟心计,学生记下了。”
“还有其三。”
说到这里,炉子上的水烧开了。
咕噜咕噜的声音打断谈话,陈平连忙为老师斟茶倒水。
赵文和静静看了他几息,然后方才开口,“其三,吾知你尤擅诗文,在京畿贵族之中若能寻机展露,必会受人欣赏追捧。”
“但,这诗文字句也得小心斟酌,不可贸贸然行之,更不可将之用来换取功名利禄,失了正心。如何善用,老夫相信你自有判断。”
“老师的叮嘱,学生一定铭记在心。”
“你心中自有一腔热血正气,此事为师并不担心。”赵文和慵懒地靠着椅背,身上还散发着酒气,“朝中三省留步,吏部掌官员考核晋升,礼部握典仪德行,工部低调,兵部权重,户部监管国库,刑部与大理寺、都察院等紧密相关。无论你将来入了哪一部,都需要进退得宜,纵使是做直臣、纯臣,也需要明晓轻重......你可知道工部的王衡?”
陈平微怔,不明所以:“学生未曾听过此人。”
“这也不奇怪,王衡曾是我的学生。其母青宁郡主下嫁于太常寺卿王家,与天子乃有子侄之亲。”
如此出身,按理说是应该入权重之部,不该落得个工部闲职才是。
“他怎么了??”陈平委婉地问道。
“王衡失于耿直,曾先入户部,自以为颇得体面,正气凛然,看不惯朝堂阴私,时常犯言直谏。最后惹怒天子,才被送到工部做了个右侍郎,落寞几年如今也无消息了。”赵文和提起此人,也觉得极为可惜,“他急公好义,可惜不知轻重,然而心肠却是很好,日后有机会见到他,可唤他为师兄。”
“是,老师。”
赵文和后面又给陈平介绍了几个人,位置都不算是太高,也不沾大权,但却颇有深意。
而且全是赵文和历年来的学生,今日突然提起深意自然不用明说。
师徒二人一直聊到深夜,赵文和酒已经醒了,站起身准备要走。
最后说了一句,“天子......是个慈父。”
然后在陈平的肩膀上拍了拍。
“慈父,都喜欢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