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这还不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支教十年,你告诉我这是大唐!
李靖之所以如此做,那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刘林蒲的话,就代表了李二的话。
别人不知道,但是李二可是和他说了,现在渭水那里的产业,都是刘林蒲在打理。
打理是什么意思?
就是干活儿的。
给谁干活儿?
那渭水之地,现在已经变成了皇家之地,这给谁干活儿,傻子都看的出来。
刘林蒲这么说,那肯定就是陛下的意思。
只不过是想要通过他李靖的奏折,来表达一下而已。
这样一来,就会更加的顺理成章。
如果连这个都不明白,他李靖那就不要在大唐混下去了。
刘林蒲并没有说完。
“大总管,还有一件事需要写上。
那是为了鼓励商贾在草原开厂,朝廷免五年赋税。”
这免除商贾五年赋税,鼓励在草原开设工厂,是刘林蒲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是为了更好的把广袤的草原,纳入大唐的管辖。
想要彻底的把北方草原并入大唐版图,靠打仗取得胜利,仅仅是一部分。
如何让北方草原的百姓,成为大唐的百姓,才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否则的话,几十年之后,这些草原百姓,又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让这些草原百姓,彻底都成为和中原百姓一样,认同大唐才是上策。
而让商贾去草原开厂,就是一个好使。
草原上的牧民,为何会不短的南下劫掠?
那是因为草原民族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
完全凭天收。
一旦受灾,则草原民族就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聚集起来南下劫掠。
但是如果改变这些人的生产方式,让他们和大唐百姓一样,那么这些人对灾害的承受力,就会变大。
在灾害面前能够活下去,谁还会冒着死亡的危险去劫掠?
让商贾来这里开设工厂,就能够给这些草原牧民带去一条全新的生存之道。
除了放牧之外,这些人还可以凭借力气,再赚取一部分钱财。
时间一长,他们对大唐的认同感,就会增加。
从而彻底的融入大唐。
这个是需要时间的。
虽然时间长,但是这才是彻底的解决战争之道。
“还有就是,对于北方草原的牧民,请朝廷不要过分限制。
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草原上放牧生存,一旦朝廷限制太大,很可能会引起牧民们的反抗。”
“另外,属下以为,在北方草原,设立都护府。”
李靖听的连连点头。
在草原设立都护府,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仗打赢了,如果连个都护府都不设立,那如何管辖?
看到刘林蒲不说话了,李靖愣了一下。
“刘大人,说完了?”
刘林蒲点点头:“还请大总管斧正。”
李靖听到刘林蒲没话说了,心中有些不快。
“刘大人,你前面说的这些,都非常对。
本总管十分赞同。
可是你为何独独不提边地的百姓?
这次大军北伐,百姓出力量多。
多有死伤。
这你都是看到的。”
“你将草原上巨大的利益,都送给了商贾,这恐怕不合适吧?
最起码,也应该拿出来一些让给百姓才是。”
李靖身为行军大总管,对将士和百姓,是十分爱护的。
打仗,受到伤害最多的,是百姓。
不管是死去的将士,还是那些手无寸铁的边民,说到底,都是大唐的百姓。
现在仗打赢了,到了分果实的时候了,却没有了百姓。
这一点,李靖不能接受。
刘林蒲对李靖说道:“陛下已经说过,免去边地百姓五年赋税。”
李靖摇摇头。
“这还不够。”
在李靖看来,那些煤炭,也应该分给百姓一些才是。
全部送给商贾,太多了。
刘林蒲知道李靖想要说什么,不是他不想分,而是现在这个时候,不能分。
对于朝廷来说,最为重要和迫切的事,就是利用商贾都力量,尽快的把草原牧民变成大唐百姓。
此事万万不可拖延。
边地百姓的奖赏,只能等朝廷慢慢来。
为了大局,这也是无奈之举。
这这个道理,刘林蒲本来可以直接说的。
但是大帐里面,一个是李靖,一个是李承乾。
这个骂名,总不能让他们两人来背吧。
他刘林蒲是已死之人。
现在的他,不过就是刘管事。
他不背,又能让谁来背呢?
刘林蒲对着李靖拱手行礼。
“大总管,此事你就听属下的吧。
这都是为了朝廷。
我刘林蒲对外已经死了,钱财于我,也不过都是身外之物。
我所做之事,都是为了大唐。大总管日后,定然会明白的。
所以这请功之事,还请大总管就按照我说的写吧。”
看着刘林蒲脸上郑重的表情,李靖也是叹口气。
刘林蒲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这其中定然有隐情。
看着离开的刘林蒲,李靖一阵疑惑。
为何只要是那位楚先生的学生,都会如此大与众不同?
几位殿下是这样,那些勋贵的子弟,也是这样。
现在连刘林蒲也都是如此。
他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看着远去的刘林蒲,李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大唐江山在这些人的手里,一定会更加的强盛。
很快,奏折就到了李二的手里。
圣旨也很快下发。
李城在把圣旨宣读之后,整个草原,立刻就热闹起来。
大唐的商贾,几乎是发疯一样的奔向了草原。
他们的目标,就是草原的那些煤矿。
为了更好的寻找煤矿,商贾找来了大量的草原牧民。
毕竟这些牧民对于草原才是最为熟悉的。
在那些商贾看来,草原上的煤炭,和中原应该差别不大。
都是需要挖掘的。
但是等到他们真正看到了草原上的煤矿,在震惊的发现,草原的煤矿,居然是露天的!!
根本就不用挖什么洞!
直接把浅层的泥土挖开,下面就是数量庞大的煤矿!!
这……
这挖掘起来,要省不少的力气啊。
到了这个时候,大唐的商贾才发现,刘林蒲说的有多么的正确。
和这些大型的煤矿比起来,他们前面时间为朝廷筹集的那些粮草,根本就不能比。
别说一家占领一个煤矿了,就是几家一起占领一座煤矿,那获得的利益,也绝对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