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文武双全朱厚照 > 第一百三十章 重开武举

第一百三十章 重开武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文武双全朱厚照!

宗人府的消息传了出去,但根本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一是有着京察牵扯着文武官员的精力,二是宗室现在式微,要人手没人手,要势力没势力。

在京的还都是郡王,远不如亲王。

哪怕是宁王造反,也是通过很多年的联络文臣,争取护卫等造势,才造反的。

不过没几天就被王守仁按住了,这也从侧面反应宁王造反,只是流于表面。

不管是从军事实力这方面,或者是武将集团的大力支持,宁王造反的手段是远远不如当年的燕王靖难的。

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朱厚照还是下了一道旨意。

旨意是一道关于京营的。

内容是,京营改十二团营编制,复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由五军都督府选拔勋戚统属,三大营不再归兵部尚书节制,改由五军都督府节制。

京营粮草均由上林苑监直属负责。

上林苑监增设监副一名,左监副负责皇室供应,右监副负责军需供应,监正统属上林苑监全部事宜。

这么一改,京营就从兵部拿出来了,不再由兵部管理。

这也是于谦埋下的祸根,是他执意把京营改为团营,由他执掌,开启明朝文官统兵的先河,夺了武将的权,也不至于明朝后期都是文官统兵。

毕竟文官都是学八股文出身的,谁看过兵书啊?

文官带兵有几个能打胜仗的?明朝上上下下也就那么十几个人罢了。

打仗还是交给武将比较好,文官就别掺和这些事情了。

朱厚照单独又下了一道圣旨,命五军都督府负责管理武举事宜,明年六月准时开设武举。

实际上明朝武举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大概是在正统年间开始确定的,当时武举不过是当成了武将的一种补充办法。

但由于举办时间不固定,不像文科举那样每三年举办一次,而且武举的待遇低,所以来参加武举的资质都比较一般。

能力强的大部分都是世袭的武官这边,而他们又不用参加武举,所以也就导致了武举式微。

而原本的武举是礼部负责,文官本来就瞧不起武将,想让他们尽心尽力的举办武举更加不可能,武举也就更加的雪上加霜了。

所以现在朱厚照先把武举给五军都督府,让武将这边自己管理武举,以后也就能文武科举并举了。

但是这之后还有问题,那就是怎么去安排这么多的武举人。

因为之前京营的武官就两万多了。

现在到能少一些了,因为京察的机会,吏部和两院借此机会弄掉了许多武官,但现在武官的数量最少还能在一万五千人以上,不过朱厚照现在还没有统计数量。

然而武官其中有一部分是实职官员,另一大部分则是闲职官员,光拿俸禄不干活那种。

闲职多是因为武官实职官员太少,没有办法安排,只能让他们等待实职官员下去之后提拔。

所以朱厚照以后还要对武官这边增加改革,按照后世的军队模式进行改革,增加相应的武官职位。

这样一来武举的这些人就能有地方安置了。

这两封诏书一下,文武官员两边反应都很大。

文官这边则是兵部,其余官员跟风,这是因为武将要把统兵的权利拿回去,上书劝阻陛下。

科道官员则是陈清利害,言称武将须受节制,否则将来必受其害。

武将则是因为要把权利还给他们,反响巨大。

这可是他们自土木堡之后,重新掌握京营的机会。

文武官员开始互相指责,武将这边迸发了前所未有的能量,这可是他们回到朝堂的好时机。

而宗室的事情更加无人关注了,他们的事情在这里面显得微不足道,毕竟宗室改不改,怎么改,现在跟他们也毫无关系,也不可能侵占他们的权利,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宗人府。

朱厚照则是安坐豹房,天天看着底下的这帮人互相掐架,整天不亦乐乎。

这件事折腾了两个多月,文官这边见陛下没有更改诏书的想法,也都偃旗息鼓了。

五军都督府则是干劲满满,开始向全国发布明年武举的消息。

朱厚照没有再管武举的事情,他已经把这件事交给了五军都督府,之后只需要看结果就行了。

宗室这边也是选出了几位郡王,暂时担任宗人府的各项职位,至于宗人令则是未定人选。

朱厚照是想着安排一位亲王担任,但在人选这里犯了难。

实在是现在的亲王太多了,就光太祖封的亲王,现在还有十多位呢。

但实话来说,太祖封的亲王,真要让他来担任宗人令,他反倒是不敢担任这个职位。

因为他害怕朱厚照等他干完活来个卸磨杀驴。

真要论亲戚的话,他们可都是排在五服之外了,要不是朱元璋定下的亲王袭爵不降爵位,他们早都和平民一样了。

朱厚照决意改革也是有着不降爵位的因素,这亲王每承袭一代,那就最少有一位亲王,数位郡王,还有人数不等的中层宗室袭爵。

对于朝廷来说,中央的财政和地方的财政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明朝后期收不上来税,跟这个肯定是有着关系的

而明朝后期文官和宗室一起在朝廷身上吸血,也导致了明朝分崩离析。

朱厚照想借鉴汉朝的推恩令,来针对明朝的宗室爵位改革,最起码也要把亲王的人数降下来。

牟斌当时在南方带回来的许多证据,倒是能让朱厚照削掉几位亲王。

可是现在不行,这件事不能急躁,大规模削藩的后果早都有人试验过了。

明朝的好几位皇帝都通过亲身试验告诉了朱厚照,急躁会害了自己的。

这里面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朱允炆,朱祁镇。

朱允炆是庶子登基,根基不稳,急躁的想要削藩,逼反了朱棣和武将集团,开启了靖难。

朱祁镇则是年轻急躁,想要迫切的证明自己,从文官手里夺权,还要下西洋等,然后折戟在土木堡。

夺门之后的朱祁镇就不急躁了,稳扎稳打,然后文臣玩不过他,就开始盯着太子朱见深,没想到朱见深比他爹厉害,比他爹厚黑。

朱厚照现在有的是时间陪这帮文官武将们一起玩,大不了自己学嘉靖,几十年不上朝,有事你们找司礼监去。

司礼监对付文官可是很有一手的,刘瑾、魏忠贤,哪一个不是个中好手?

朱厚照只要保住刘瑾,那他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