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守田因病爱上了中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拜师历险记!
陈春林给小儿子办百岁席,人们一定以为他的家境不错。其实说起来,陈春林的生活并不富裕,之所以给小儿子办百岁席,是因为他和媳妇苗氏有一段离奇的经历。原来老陈家的祖上,除了给陈春林留下了几间土房,还留下几亩旱地,而这几亩地,就在村西北离关帝庙不远的山坡下。
去年春天,已过了农历春分时节,年近三旬的陈春林,这一日看天气晴朗,一早便去下地干活。谁知这日到了中午,媳妇苗氏还没有给他送饭来。陈春林站在村头的坡上张望,看媳妇送饭左等不来右等不到,肚子里饿得咕咕叫,便朝坡上的关帝庙走来。陈春林知道,中午时分,本村的学生和教书先生都已回家去吃午饭,他正好在破庙里歇息一会儿。
村西北的这座关帝庙,据老辈人讲,是多年前村里的人们集资修建。庙里除三间大殿外,还有东西配殿和耳房,但由于多年未曾修缮,关帝庙里的东殿已经破损漏雨。
那几年村里的长辈们闲聊议论,村外的这座关帝庙,平日里没个庙祝看管,而村里的十几个孩子,也没个地方念书。大家不如凑点钱,请个教书先生,把庙里的西殿改造成厢房,让村里的孩子们在这里念书。平日孩子们在庙院里,除了上学,还兼管打扫卫生,管理庙院。这样,既解决了孩子们念书的问题,小庙也不至于破败下去。而村里有个孔二先生,听说此事后愿意教学。结果村里的人们一起动手,关帝庙的西殿就被改造成了学堂。
却说陈春林这日进入关帝庙后,见庙院中已空无一人,便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他看庙院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西厢房改造的有模有样,心道:这庙院里有人管和没人管就是大不一样。
陈春林对关老爷是非常敬重的,他见庙院的东殿破损不堪,而正殿的关公塑像还算完好,嘴里便念叨着:今后我要是发了财,定要把这关帝庙重新修缮一番。接着,他在正殿的关老爷塑像前拜了拜,然后出了正殿,在殿外右侧的一块青石上躺了下来。
中午的阳光晒在身上暖烘烘的,不一会儿,陈春林竟然快睡着了。迷迷糊糊的状态中,他好像听到有细小的声音传了过来:“痒死了,痒死了。”刚开始时,他以为自己听错了,继续在青石上躺着不动。但过了一会儿,“痒死了,痒死了”的声音好像又传过来。
陈春林翻身坐起,心里嘀咕道:这庙里难道还有没回家的学生?他起身后,先在庙里转了一圈,可连个人影也没有看到。陈春林觉得奇怪,便又进入了庙里的正殿,对着关帝爷的塑像检查了一番。
看没有什么新发现,他失望地抬起头看了看殿中的关帝爷。此时,他心里突然一动:如不是自己耳朵听错,难道是关帝爷显灵了?
陈春林心里想着,便登上关帝爷的塑像台上去观看。他突然发现,关帝爷塑像的耳朵里竟然有臭虫!陈春林见状,急忙去院里折了一根小树枝,然后把树枝伸到关帝爷塑像的耳朵里,将一窝臭虫全部消灭。接着,他找了把笤帚,把正殿里的灰尘打扫了一番,又对着关帝爷的塑像拜了几拜。
就在这时,忽听得庙门前,媳妇苗氏在大声呼喊他的名字,陈春林急忙跑出了殿外。看到着急变脸的苗氏,他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然而媳妇根本不信关公显灵的事情。
苗氏笑着道:“你拉倒吧。儿子守望又哭又闹,我送饭耽误了一会儿功夫,你就跑到这破庙里来睡觉。你肯定是迷糊发癔症,怕我埋怨就编了这么一个瞎话。这个破庙,虽说有学生们打理,但几个毛头小子,平日里打扫卫生肯定马马虎虎,关老爷的塑像里生了臭虫也很正常。这事情,你也就是跟我说说,别说出去给我丢人现眼。”
这件事情,陈春林夫妻俩当时绊了几句嘴就过去了。但没想到,这事情过了不长时间,媳妇苗氏就怀孕了。到了当年的腊月,苗氏顺利地生下了小儿子。
陈春林虽说没有文化,斗大的字也不认识几个,但是他信奉好人有好报的理念,平日在村子里特别愿意助人为乐。生下小儿子这件喜事,让他更加坚信,这是他做好事有了好报。小儿子长大以后胆子特别大,他还说这是沾了关老爷的光,这当然是后话。
陈春林家里有了喜事,村里的乡亲们都说,老陈年近三旬,却连生了两个儿子,真是好福气。但是在家里,他却对媳妇说,这是他办好事积德的结果。苗氏听了道:“做好事有好报我信,但清扫了一回关帝庙,就得了个儿子,纯粹是你瞎找乐子。”
媳妇苗氏生了小儿子以后,全家其乐融融,老陈更是乐得合不上嘴。而亲戚朋友们看了都说:老陈家里添丁加口,这是大喜事,老陈应该请客。过年的时候,陈春林和媳妇在家里商量,咱家虽然穷,但不能薄了亲戚朋友们的面子。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来年春天等小儿子过百岁的时候,办上几桌百岁席。一来,和亲朋们庆祝一下,二来,为小儿子讨个好彩头。这样就有了请亲朋好友们吃酒席这件事情。
在爹娘的呵护下,小守田一天天长大了。谁知在他五岁的时候,却得了一场大病。小守田得病刚开始时,他的病类似感冒,整日觉得浑身无力。爹爹陈春林带着他,到镇上去找老中医看过病,但小守田吃了药后并没有见效。到了后来,小守田就病的不思饮食,每日昏昏沉沉地躺着。
见小守田病的厉害,村里的人们深表同情,但也有人在背后议论说:“守田小时候算的卦灵验了,这娃儿恐怕没救了。”
见小守田的病情一天天沉重,苗氏急得声泪俱下,她先跑到庙里去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自己的孩子,后又走了十几里山路,请来舅舅这个土郎中。苗氏哭着说道:“守田的命就交给大舅了。”
然而舅舅苗根有看过他的病情后,说道:“守田这是得了慢性伤寒,这个病非常缠手,但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康复。”
小守田还是命大,在舅舅不停地诊治调理下,他的病终于治好了。但这次得病,对他的身体伤害很大。每年的春秋两季,小守田就容易感冒咳嗽,快到十岁了,药罐子还是不离手。爹娘心疼他,所以大人们下地干活也不带着他。
看着守田瘦弱的身体,爹娘有时侯也念叨起孩子的将来。他们本想让小守田,到村里的学堂去念上几天私塾,长大也能学点吃饭的本事。但他们俩怎么也没想到,守田这个毛头小子,却因病爱上了中医。
爹娘发现,小守田平日里喝过的中药,用过的一些偏方验方,他都能记下来,这使得爹娘感到非常惊奇。苗氏见守田和舅舅很亲近,便与陈春林商量,守田这孩子和他舅舅挺投缘,干脆让守田跟他舅舅学个土郎中吧。
陈春林听了有些犹豫,他对苗氏道:“咱家是农户,他舅家是医户,这能行吗?”苗氏则说道:“当年洪武皇帝开国时,曾定下了民户、军户,匠户、农户、医户等各种户别,而且不能妄改。其实到了万历年间,此等规定已形同虚设。不然的话,他舅怎能半路出家学了医?”而此时的苗根有,也因为岁数大了,想收一个合适的徒弟来接班。
原来苗根有只有两个女儿,由于受医道传男不传女的影响,因此他的医术并没有传给自己的闺女。当知道小守田想学医后,苗根有看外甥聪明伶俐,也愿意收他做徒弟。
十岁那年,小守田离家和舅舅苗根有正式拜师,从此开始了学医的生涯。从那以后,苗根有严格教习自己的外甥徒弟,而小守田则认真学习中医知识。由于爱上了医道,所以他无论是跟着舅舅走乡串户去出诊,还是翻山越岭去采药,守田从不叫苦叫累。每日晚饭后,舅舅都要教他识字,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闲暇时,还要教他写毛笔字,练习打算盘。
苗根有虽说是个乡间土郎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的不好,但他对小守田的要求却很严格。十二岁以后,苗根有就让他学习《黄帝内经》,除此以外,还要他每天背一些中医的汤头歌诀。但时间长了,小守田也看出来,师傅由于中医理论基础差,因此除了诊脉针灸,看病治疗全凭经验和一些偏方验方。但尽管如此,在缺医少药的乡下,师傅仍然是受欢迎的郎中大夫。
小守田跟着舅舅学医后,因他天性聪慧,很快就学会了许多偏方验方的用法。对于常见的草药,他能做到过目不忘,而常用药材的真假,他也掌握的很好。几年后,他不仅学会了简单的针灸、用脉相看普通病,而且常见的头疼脑热他都能诊治,说话也俨然像一个土郎中了。
守田和师傅常年在乡下奔走,接触的人非常广泛,无论是乡绅老财、农人猎户,还是妇孺商人他都经见过。因此,小守田也学到了不少乡土风俗方面的知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到了天启元年,万历年间出生的陈守田,这时已经十六岁了。学医六年来,他在乡下虽没少吃苦,但经过几年的寒冬酷暑,他的身体已完全康复。这时的陈守田,已经长成一个中等个头,浓眉大眼的帅小伙儿了。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舅舅非常疼爱他,一见到守田娘总是夸奖他,说守田学医有天赋,今后定会有所作为。而苗氏看守田长大成人,身体越来越好,也是喜上眉梢。她说守田和舅舅学医,最大的收获就是身体健壮了。
看到守田一天天的进步,苗根有反而是心事重重。由于自己是半路出家,给患者看病全凭经验,所以许多人的病虽然治好了,但理论上自己却解释不了。苗根有心里明白,陈守田从小立志学医,长大后想做一个能治瘟疫,能治疗疑难杂症的好郎中。但自己医术有限,他跟着自己学医,医术水平也就到此为止了。一想到这些,苗根有心里便暗暗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