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 前情概要26

前情概要26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而之后建立周朝的周武王,也没有丢下这个传统技能,看他对待商朝遗民的做法就知道,微子启受封宋国之后,更是带领商朝遗民对周朝效忠,宋国此后,绝少提及当年周武王伐纣之事。

到了宋襄公的时代,更是高调宣扬自己乃是仁义之君,宋国乃是仁义之国,为了这个仁义的名声,甚至宁愿在数次战争中吃了大亏,也依然不改这一宗旨。

后世之人,多言宋襄公迂腐固执,数次吃大亏也不改其言行,但是若设身处地作为宋襄公去思考,其言行也也肯定是有根据的,毕竟能够说出自己兄长比自己贤能仁义,理当为君这种让国之言的人,肯定不是一个白痴来的。

当时周朝统治的核心地区,只有宋、齐两国是出身于炎帝血统的,其余各诸侯国,不是周王室的亲属就是周王室的臣属,尽是出身黄帝血统的(这也许是葵丘之会时,齐桓公独独拜托宋襄公照顾自己儿子太子昭的原因了,到齐桓公被易牙饿死后,国内大乱,众公子争位,齐桓公竟然无人为其下葬使得尸体都长蛆虫了,宋襄公果然如约,号召了几个小国一齐出兵,送太子昭回国即位,历史上称为齐孝公,这也是宋襄公图霸的开始了。)。

而宋国比齐国更是不堪,齐国开国之祖是姜子牙,乃是周朝建立的最大功臣,宋国开国之祖却是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启,乃是仇敌之血缘。

既然血缘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了,只能从思想和行动上主动贴近周朝,以示自己已经与过往没有关系了,全身心变成新的人,只是宋国之前国力不济,想有所表现也难,到了宋襄公的时候,宋国国力开始渐强,方有了宋襄公折腾的机会。

而从历史结果论,宋襄公此番折腾,虽然将自己折腾没了,宋国也损耗了不少国力,但是宋襄公仁义之名确也是流传天下,后世不少人也甚为赞扬(太史公更是承认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虽然宋国并无称霸之实力和功绩),宋国也成为了周朝三恪之中最迟被别国吞并的国家。

所谓的三恪,其实是“二王三恪”中的一个内容,乃是周武王参考虞舜、夏禹的做法,虞舜以尧的儿子丹朱为宾,称为虞宾,不视之为臣子,夏禹封丹朱之后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

也就是说虞舜和夏禹两个圣王,都对前代统治者的后裔格外优待,另行封赏,不将他们作为臣属看待,而是作为客人、朋友看待,这是稳定人心、维护统治的最佳手段了。

周武王正是参照了两代圣王的做法,加上宣扬“兴灭国继绝世”这种思想,以示自己夺取天下乃得天命的正统,创造了“二王三恪”这种制度,并为后世历朝历代效法。

具体做法就是,将黄帝后裔封于祝国、唐尧后裔封于蓟国,是为“二王”;将虞舜后裔封于陈国、夏禹后裔封于杞国、商汤后裔封于宋国,是为“三恪”,合起来就是“二王三恪”制度。

周朝所立的“二王三恪”共五个诸侯国,祝国、蓟国、陈国、杞国都在春秋时期就被别国攻灭吞并了,只有宋国,一直坚持到了战国时期才被攻灭,而且其被灭的过程也算是虽败犹荣的了。

公元前318年,戴偃称王,即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国遂强盛起来,接着宋国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掉滕国,取其地,当时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受到齐、楚、魏三个大国的忌恨。

于是在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的时候,齐国便趁机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都城商丘没能守住,宋康王于是逃到倪侯的住所,被齐国追兵抓获并杀死,宋国就此灭亡,齐、楚、魏三国共同瓜分了宋国的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