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唐龙之大唐一品王 > 第51章 宝钞之威(上)

第51章 宝钞之威(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唐龙之大唐一品王!

第51章宝钞之威(上)

慢慢的,来勾兑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宝钞出货量,也是惊人的增长。关键是来存钱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公主府刚修的水泥仓库,从原来的一个增加到五个,最后依然不够用。

没办法,听说国库里面可以跑老鼠,李楠找到没事会猎南麓的李二,提出按照当前的汇率,勾兑金银的办法。

李二一听,差点高兴疯了,国库空虚,他李二一直往里面填补内库呢,虽然这段时间,因为商税的入库,多少有点填补,但是依然感觉捉襟见肘!这突国公竟然急朕之急,真乃朕的肱骨之臣啊!

他忍不住打头看了看,围在他周围,和他会猎的故臣,怎么感觉都这么不顺眼呢?一天天的,就知道给朕找麻烦,看看朕之突国公,尔等不觉得羞愧吗?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古代大唐,金银并非主要的货币衡量标准,大家之间应用最多的,还是铜钱的使用,至于宋朝以后,才因为大量的出产金银,也才让这种贵金属走上了贸易舞台。

不过依然还是主要应用铜钱,金银只有在大宗交易市场,才会得以应用,这也是在后世,人们还能在古玩市场,见到大量的铜钱的关键原因。

李二直接高兴的回到皇城,马上安排人手,和李楠以高于市场一成的价钱,兑换走了三库房的铜钱,臣子为君分忧,君必善待之。

至于为什么不全兑换了,还不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出现大量汇钞兑换的事,他也有个应急不是?

不过李楠他承诺给李二,以后还会源源不断的来和他换金银,这让李二高兴的晚上,和自己的观音婢,玩了一个晚上,至于玩什么,这里就不做说明了哈。

李楠在公主府印钞的机子,却是让当天兑钱的李二羡慕不已,按照他的想法,如果放开了印刷,岂不是天下之财,皆入其库?

但是李楠的一通现在银行的理念,加上等价勾兑的关键问题,以及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的说法,可真是让李二犹如听天书。

不过虽然听不懂,但是李二知道,货币不能乱印,否则就会让大唐和民众间,失了信誉,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想到前隋时,因为动乱,人们都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李二才赶紧作罢。

不过有他的肱骨之臣突国公在,他何愁此等问题?没看现在的大唐,到处欣欣向荣,虽已深秋,但是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这样的景象,可是百年难遇啊!

李二高兴的哼着曲离开了公主府,他要回去在这些钱上面打个滚,睡个觉,否则让他感觉如此的不真实。

自己的国库,就这么充盈起来了?虽然损失了一点金银,但是那玩意好看不好用,民间根本无法认同的玩意,除了打点首饰,哄哄美人,赏赐给属下,都没几个人喜欢的。

同时李楠也开始慢慢的收集民间的金银,不过并非是拿金银兑换铜钱,依然是金银兑换宝钞,但是还是让人趋之若鹜。

金银那玩意,自古就有,但是真正拿出来交易的,没有几个。关键是李楠在城中新开的万珍坊,那里面涵盖的东西,差点把长安城里的勋贵和富商,绕花了眼,迷失其中不能自拔。

公主府被人熟知的玩意,在这里比比皆是,关键价格也能承受,甚至连那泥腿子,都能来买包雪白雪白的细盐,或者香味扑鼻的菜油。

虽然不知道所谓的金龙鱼为何物,但是大家吃过的,都说好,毕竟在他们的臆想中,从鲤鱼跃龙门的龙鱼身上榨的油脂,哪能不香不好吃?(金龙鱼食用油记得打广告费啊!)

关键是,以前需要自己兜售的野外,蔬菜,现在直接拿去万珍坊,换成宝钞,再换成其他需要的物品,转身走人。而万珍坊,只是多于一成的管理费,再次上架售卖,让大家省了好多时间。

更别说廉价的菜刀,省力的曲辕犁,还有香糯的土豆,听说这玩意可是大唐突国公送来的祥瑞,亩产随便过二百石,至于怀疑?呵呵,阁下估计第一次来大唐长安吧?不是?那麻烦您去看看圣母娘娘的封地,蓝田县圣母村,那里到处建立的什么蔬菜大棚,里面可是有连皇帝老爷,都稀罕的东西,听说里面就有种植反季土豆,还有什么红薯的,都是高产货,一个都要好几斤。更别提那,一个都要好几十斤的南瓜和冬瓜了,那玩意佐肉做菜,能香死人。

什么是红薯?阁下手边那框子里的就是红薯,不过这玩意虽然顶饱,也是香甜可口,但是吃多了真难受,涨的慌!

什么?这年头还有涨的慌的?这还是以前清贫如洗的大唐吗?这怎么感觉,自古盛世,皆难再有啊?南蛮乱处的冯盎,带着自己的随从,好奇的打探着这里的一切。

高大的梳妆镜,漂亮的琉璃杯,光这样的清透水润的珍宝,在这里比比皆是,并且随时都会被贵胄之家,或者富商之流,高价购买而去,至于交易用的货币,更是新奇,竟然是花花绿绿的信钞,听说这玩意叫宝钞,和铜钱竟然是一对一的兑换,绝不参假。

曾经有好事之人,偷着仿制了一批,还是大钞,但是拿去公主府勾兑,被人一查便知,因为每一张宝钞上,竟然有人看不见的神迹,用什么“滋味灯”一照,就显了原形,里面竟然有天可汗陛下的影像,就跟宝钞中央位置,那威武霸气,策马扬鞭,挥斥方遒的陛下同志,一模一样。

那造假之人,当场就被抓了,不过还是咱们国公爷慈善,这样的惘徒,他老人家只是训诫了一番,听说对方是因为家中老母病危,才出此下策。

国公爷慈悲为怀,不但治疗好了那惘徒之人的老母,还给他送了份差事,就在公主府宝钞外事处,专门当点钞员,每天过手的宝钞,都能拉一大车呢!那人看着冯盎盯着众人手里的宝钞,忍不住羡慕的显摆一番。

冯盎忍不住伸手,伸手欲取之来观,却被那人一把抓了回来。“干什么?尔这人也是大胆,天子脚下,竟敢夺人宝钞?尔不想活了?这里可是有监控的!”那人说着,直接指了指头顶上那个调转了头,对着他们照过来的动态摄像监控摄像头说道,然后很正色的对着那里敬了一礼。

冯盎忍不住看向此人,他可是知道,这样的军礼,可是目前大唐最流行的礼仪,尤其是突国公李楠的那句话,大唐之人只可站着死,不可躺着生的话,让更多少士子和人民,对他感激加崇拜!此人君子之礼如此标准,绝对不是凡人。

“阁下是?”冯盎瞪了眼自己的随从,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然后忍不住问此人。

“嘿嘿,鄙人添为皇家学院振武甲字科的班长!”那人小小年纪,竟然为能成为班长一职,欣喜不已。

“皇家学院振武甲字科班长?那岂不是当朝太子殿下?阁下莫非?”冯盎也是对大唐的某些消息,也有自己的渠道获得。虽然地处南域,荒蛮之地,但是能成为南岭一霸,绝非凡人。

“呵呵,见笑,见笑,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太子李承乾有点不好意思的,腼腆的笑道。

如果冯盎若有程咬金好学的态度,这时候,绝对会来一句:卧槽,妖孽啊!

“臣冯盎见过太子殿下!”冯盎赶紧躬身施礼。

“耿国公不必如此,孤王也是休沐而已,切勿伸张,切勿伸张!”李承乾赶紧拉着冯盎的手,扶起他说道:“若施礼,军礼尚可!”果不其然是李二的种,这好面的一套,绝对得了其真传!

这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市)人。隋唐时期大臣,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

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授宋康县令。平定王仲宣起义,授任高州刺史,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随隋炀帝出征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

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割据岭南军阀林士弘,先后击败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治理有方,稳定岭南局势,使得社会安宁。唐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受到唐太宗的夸赞。勤勉清明,深受百姓和部下的爱戴。

在历史上,冯盎于贞观二十年(646年)去世,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冯盎一直自称自己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弘的后裔。而冯弘因不能忍受投降北魏,便逃往高句丽,派其子冯业带领三百人渡海归顺东晋。

北燕灭亡后,冯业留在番禺(今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冯业的孙子冯融时,曾担任南朝梁罗州刺史。而冯融的儿子冯宝,娶了岭南高凉的越族大姓,冼家的女儿冼夫人为妻,因而成为高凉地区越族的首领,南朝梁任命他为高凉太守。

而冯宝与冼夫人生子冯仆,冯仆即冯盎的父亲,隋朝时期官拜石龙太守。

正史度娘记录要事,冯盎少年时很有谋略,英勇善战。隋朝开皇年间(581年—600年),冯盎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今广东阳西)县令。

开皇十年(590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广州。冯盎的祖母冼夫人派其孙子冯暄(冯盎之兄)率军救援广州。

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冼夫人得知后十分愤怒,就派人到军中逮捕冯暄,关押在州城牢狱;另派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

冯盎击败叛军,将陈佛智斩首。冯盎又率军进至南海,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众会合,然后与广州守将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广州得以保全。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

仁寿元年(601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冯盎快马飞驰到京师,奏请朝廷出兵讨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杨素和冯盎讨论僚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素对冯盎感到惊奇,说:“没想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才!”随即隋文帝下诏命令冯盎征集江南、岭南的军队进攻僚人,从而平息叛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