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武侠:东邪门徒 > 第32章 九阴

第32章 九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武侠:东邪门徒!

《九阴真经》的问世要追溯到百余年前,其时蒙古才刚刚统合草原各部;女真一族还在长白山养鹰;大明皇帝十数年如一日的消极怠工不上朝;大宋仍是中原霸主,继承了前朝最多的遗产,占据着东起福州与大明相邻、西至天山与回鹘相连、北压蒙古大草原、南接吐蕃、大理和大山百越的广袤疆域。

其时,西域明教传入中土数年,已然壮大成势,在教主方腊的带领下不仅诵经传教,竟还蓄养私兵。大宋朝廷对明教本不放在心上,因人检举揭发,就派了端明殿学士黄裳领兵征剿。

黄裳曾任宋廷的福州知府,兢兢业业治理州郡十数年,甚得百姓爱戴。结果宋明两国达成协议,由大明占据了福州大部分区域,宋廷就撤去福州知府一职,升黄裳为端明殿学士,主持编修《万寿道藏》,这一修书又是十数年过去。

没想到年事渐高之际,黄裳一个文弱书生,却被大宋朝廷派去领兵剿匪。他为官行政、读书习字都是一把好手,然而论到带兵打仗却不行,再加上官兵比不得明教子弟生死看淡、悍勇无畏,几场战斗后宋军竟然大败。

宋廷本就对明教疏忽轻视,并没过多苛责黄裳,但他本人却是气不过,单枪匹马到当时还在徽州覆船山的明教总坛挑事,结果竟接连杀掉了好几位光明使者、护教法王,更打死打伤无数明教弟子。

原来他虽是文官,却因编修道藏细致认真,逐字逐句精读普天下的道家经典,居然已成道学大师,并从中悟透了一套高深莫测的功夫,一跃成为江湖顶尖高手。

黄裳平素只在官场,一身功夫虽已练成,却全无用武之地,就连其本人也不太重视。而明教一役黄裳之名横空出世,立即便震惊武林。

然而,当时明教“食菜事魔教”的恶名虽是远播、种种行为举止也遭人诟病,但在江湖当中还远不是如今人人嫌恶的魔教。甚至明教本身与中原各大门派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那许多教徒,包括一些使者法王,其实都是名门正派出身的弟子。

于是这一杀之下,黄裳就惹出许多仇家。可黄裳一路混迹官场,哪儿懂什么江湖规矩,在跟复仇者打交道的过程中越杀越多、跟武林各派的仇怨越积越深,最后竟于某天,遭到各门各派数十名好手围而攻之。

俗话说双脚难敌四足、人海磨死老母(boSS),黄裳武艺出众,可也架不住这么多好手围殴,被打得重伤逃遁。但那些仇家没能除去事主,积怨难解,却也把所谓江湖规矩道义丢之一旁,竟然将黄裳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黄裳逃得一命,失了全家,身怀深仇大恨,独自躲到山野里苦修,日思夜想都是武功,将数十年编修道藏的心得领悟,以及带兵打仗、江湖仇杀的实战经验,终于融会贯通、神功大成,这才重新出山。

然而出山后黄裳才猛然惊觉,原来他在深山野林一呆就又是几十年,找遍大江南北,当时的仇人几乎已经死绝,唯一找到的一个女子,当年还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现今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一身病痛,孤苦无依,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黄裳仰天长叹,放弃了复仇——他自己也已经是百岁高龄,没几年好活了。但他不忍自悟的一身神功就此失传,硬是耗费最后心力,用毕生所学写就了这么一本《九阴真经》,又附录了自己的生平事迹,将其传之于世。

到此,江湖中人便有不同见解了,有说黄裳留下《九阴真经》是真如他自己所写,只因不欲一身神功就此失传。但也有说黄裳留下此经,本来就是居心叵测,是想以另一种方式,对整个中原武林施展报复。

盖因《九阴真经》问世的方式同样离奇——

那也是近百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包括明教在内的各大门派帮会,突然相继收到一封信函,说是受端明殿黄裳学士所托,于某年某月某日,要在少室山少林寺山门前,将天下一等一的武功绝学《九阴真经》公之于世,觅天下强者大派教习留存。

那时距离中原武林群起追杀黄裳已经四五十年,江湖中人大多已不知黄裳的威名,然则名门大派内总有些宿老知道黄裳,一些人便已经留上了心,知道这“天下一等一”的说辞恐怕所言不虚。

紧接着,各门派又听闻本已退避到西域的明教大举出动,教主钟相亲自递上拜帖,左右使者、护教法王、五方散人齐齐随同,准备一起到少林寺拜访。据说很有可能是冲着《九阴真经》而来。

与此同时,黄裳一人挑灭整个明教、搅动武林天昏地暗的事迹也不胫而走,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而且这些消息很快又传了许多个不同版本,都惟妙惟肖得仿佛现场亲历,也都是竭尽所能,把黄裳吹捧得举世无双。

不仅如此,各大门派收到的信函内容不知被谁公布出来,一些江湖散人同样闻风而动……

稍稍安静一段时日的江湖武林瞬间沸腾。大大小小的门派算好时日,纷纷朝嵩山少林寺涌来。

有的门派稍微讲究,还事先捎信一封到少林,说是怕有宵小趁机危害佛门净地、特此前来助阵。有的干脆就不请自来,反正咱只是在山门前晃悠,又没进你的地盘。

于是到了信函中约定好的那一天,少林寺山门前直接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少林、明教、华山、崆峒、丐帮等各个帮派教会齐聚一堂、各自分列站好,委实已是数十年间武林的一大盛事。

然而大家早早到场,却不见发布信函之人,少林诸位高僧结阵等候、如临大敌,可到了说好的时间点,整个山门前仍是殊无动静。

众多武林豪侠忍不住吵吵嚷嚷,以为受了欺骗,可也就在这人声鼎沸、喧哗无止之时,只听“哐当”一声,刻着“少林寺”三个光辉大字的山门牌匾,竟然莫名其妙掉落下来。

少林寺立派千年、威名赫赫,向来是武林泰山北斗,虽说都是出家方外之人,对山寺门面仍是勤加修缮,却不料在今天这个节骨眼上,竟然出了这么一档子差池,让众人都吃了一惊。

等到上去查验时,才发现那牌匾后绑着一个小包裹,而牌匾背后的暗扣、底部的匾托都有刀剑劈划过的痕迹,如今齐齐断裂开来,显然是已经被人动过手脚,使得牌匾本身早就松动。但众人看明白这些过后,不仅没有释然,反倒个个深吸了一口气,都觉惊骇莫名。

一些年轻弟子不明所以,见自家门派的前辈高人个个面色严肃,忍不住发问,然后也沉默了。

原来割裂锁扣和匾托看似寻常,即便是平凡武夫,只要手持宝刀利剑,想必都能做到……但这可是少林寺山门,左近都有少林罗汉堂的弟子守护,岂是寻常高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切割牌匾并非一时之功,何以竟无人觉察?

而且这牌匾早不倒、晚不倒,恰恰在此时掉落,显然那幕后人经过了周密计算,并没一口气将牌匾割断,而是留有一线、藕断丝连,恰好在众人集会的时刻撑持不住……这样一来难度就更上一层,在场许多江湖知名人物,都自忖是做不到的。

在数百上千人的一片沉默中,时任少林方丈普智禅师命人取下牌匾后的包裹,验证没有问题后,亲自打开包裹来查看,却见包裹里一封牛皮信函,正是黄裳手书的生平事迹。此外还有一本厚厚的书籍,封面四个大字,果真就是“九阴真经”!

普智禅师匆匆读完那封信,了解了黄裳的生平往事,沉吟不语,长叹一声“阿弥陀佛”。

接着他也不客气,直接翻开那本厚实的武功秘籍:少林乃是此间的东道主,威名声势又向来独步武林,由他作为代表,验看这门秘籍,旁人一时也无话可说。

然而,旁人虽无话可说,那一双双眼睛却都死死盯着普智,都想从他的面色表情当中看出某些端倪——这《九阴真经》,究竟成色如何?

哪知众目睽睽之下,这位普智禅师一看便入了迷,半晌都没移开眼睛。

普智禅师自小长在佛寺内,当然不可能练过道家功法。但他的见识何其深厚广博,只是这么粗略一翻,已觉得字字珠玑,其间蕴含莫大道理,至少不弱于少林寺藏经阁那许多传世经典。而其中深奥精微处,虽与佛门禅修大不相同,却也更教他开拓视野、深有体悟。

于是,普智禅师竟是当场便面色发红、手指发颤,轻叹道:“善哉、善哉……”

一众武林人士听不懂普智这“善哉”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到底是几个意思,但都意识到这本“真经”恐怕确如传闻那样,乃是“天下一等一”的武功,个个贪念涌起、叫嚷开来。

客气点儿的正派名门,发言者还要清咳一声,问一句:“普智方丈,这秘籍突然出世,也不知是真是假,不如大家一起参谋参谋。”

那些与少林素有过节的教派帮会就说得难听了——“普智老头儿怕是想独吞这本秘籍,你们看,都抱着不撒手了……什么‘七十二技震四海、天下武功出少林’,我呸,还不是靠着这般巧取豪夺积累下来的……”

跟着那数百上千人的数百上千张嘴都吵嚷起来,将佛门清净地闹成了一锅沸腾的热汤——

“少林高僧佛法无边岂容你污蔑!你有本事你也巧取豪夺试试啊?你海鲨帮上次胆敢劫掠我们长虹镖局的货物,今天是不是一并算算账?”

“什么大家一起参谋?咱们这么多人就一本书怎么分?我看不如咱们轮流来……”

“呵,你唐门算老几,中原武林没你们说话的份儿,你也配轮流来参阅秘籍?”

……

如此种种,不需细表,总之传信之人既说“觅天下强者大派教习留存”,那就是谁都有资格“保管”经书,众人这议论一开,光靠嘴巴已经定不下事来,争来论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江湖老规矩——

比武。

比武过程也不需细表,若非少林派紧急摆下了一百零八护寺罗汉大阵作为威慑,明教各光明使者、护教法王也非常配合的维持现场秩序,只怕这比武早就演变成一场各门各派清点恩怨的大型混战。

这正邪两道巨擘联手的场景,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后,钟相教主技高一筹,凭着绝世功夫和明教众人相助,硬生生把《九阴真经》从各大门派手中抢了走。结果还没等明教一行回到西域总坛,这位神功盖世的明教教主竟是突然暴毙,那本《九阴真经》也不翼而飞。

中原各派到此更觉心惊,他们与明教多有摩擦,因此知道其底蕴深厚,几不在少林之下,又是谁有这等能耐,让堂堂明教教主暴毙他乡?!

然而明教众人讳莫如深,无论谁人探询,只说教主修炼神功有所突破、终于达到前无古人之境,却不慎走火入魔而死。除此之外绝口不提其余。

至于《九阴真经》的去向,则都是说不知道。

等到《九阴真经》再现江湖时,已经又是十多年过后了。当年天下各派齐聚少林夺经一事口口相传、影响深远,这一番真经出世,立即就引起各派震动,引致一连串武林仇杀:侥幸夺得真经的人,往往还没把书本捂热乎,已经又被别人盯上、最后死于非命。

这“天下一等一的武功”,却像是沾染上了天下一等一的诅咒,得之者非死即伤、江湖里腥风血雨。

但武林中人依旧前赴后继,一波平息、一波又起,为夺取真经而生生造出了一系列恩怨矛盾,只因但凡有幸“保管”过这本秘籍的侠客,都认为其微言大义、裨益良多……谁都想着只要自己练成其中武功,便再也不怕别人抢夺。

然而武林就这么闹腾了二三十年,也没听说谁真的练成了这本《九阴真经》,或者谁因这《九阴真经》而成为绝世高手,反倒是横空出世一个林远图,凭借一套诡异莫名的“辟邪剑法”打遍江南无敌手,又连败明教、华山、青城、崆峒、昆仑等诸派高手,出了好大风头。

一时间许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林家的《辟邪剑谱》身上,而《九阴真经》这本奇书则突然消匿影迹。许多人对此颇为遗憾不甘,猜测是有人得到《九阴真经》,躲在深山老林里偷偷修炼去了……

在老一辈武林侠客心目中,《辟邪剑谱》虽因林远图而被传得神乎其神,但还是比不上《九阴真经》的。

因此,当王重阳再次发出“华山论剑”邀请,并且声称获胜者可以获得《九阴真经》时,整个江湖立即又沸腾了一把。

满天下的侠客,都没想到《九阴真经》竟然被王重阳所得,更没想到王重阳为了应验“月光宝盒”的传说,竟是将这本绝世神功拿出来做了添头。许多有自信夺得《九阴真经》的高手都闻风而动,响应邀请直奔华山而来。

这才有了“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之前,相当一部分高手冲着《九阴真经》而来。“华山论剑”之后,王重阳关于“月光宝盒”的试验究竟是失败了,甚至重阳真人还因此受了严重内伤,在场高手便也对此不多提及。

因此,许多未到场的江湖中人,到后来便当真只知《九阴真经》而不知“月光宝盒”。

本来被王重阳拿出来当作添头的经书,最后反客为主成了那朵红花,而传说中助人飞升的神器“月光宝盒”无奈沦为绿叶。

世事无常,总是教人唏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