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六卿之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春秋当权臣!
七月末的时候,周王室终于做好了出使晋国的准备。
大夫苌弘亲自执笔,替天子姬匄写好了一封给晋侯的信。
遣王使富辛、石张如晋。
辛莫作为小行人,也跟随这个庞大的使者团准备向晋国出发。
临行之前几天,苌弘亲自将辛莫等人叫到了他的府上。
富辛和石张,都是周王室的中大夫,这一次出任大行人。
辛莫和其余一些小行人,跟随在他们后面。
“此次出使晋国,务必要说动晋国上卿,这关系到天子之国未来数十年的安危,你们可有把握。”
富辛和石张相互看了一眼,富辛道:“重温践土,以令诸侯的方略,晋候一定会同意的,我之前和晋国城外驻军的晋司马籍秦说过,晋国也早就想从狄泉撤军了。”
“嗯,这件事我跟刘公也曾说起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你们必须了解六卿的局势,免得去了之后出什么岔子。”
苌弘面容凝重。
六卿的局势?辛莫心中一紧。
他知道六卿争斗多年,难道最近又出什么事情了。
苌弘叹了一口气,对着众人徐徐道来。
晋国的正卿,是六家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韩宣子告老退休后,由魏氏的魏舒为正卿,也就是中军将。
晋文公重耳回过后,建立了三军制度,晋国的体制就是典型的军政合一。
最高的执政卿就是中军将,其次是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执掌晋国军政大事。
这六卿,最多的时候由十一个家族轮流担任。
经过这些家族不断地努力,如今只剩下六个家族了。
按道理,正卿魏舒本应该是执宰晋国之人,这一次侍者们拜见晋侯之后,主要也是要让魏舒定夺。
只是魏舒年事已告,而且近年来似乎对执掌晋国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倒是魏舒的接班人,中军佐范士家主范鞅(又名士鞅,范、士为同姓),才是晋国政坛的风云人物。
范氏在范鞅老爹范匄时期,灭了当时同为卿族的栾氏,吞并了栾氏大量土地和人口,势力极度膨胀。
加上他们坚定的盟友中行氏,范氏在晋国隐隐有第一卿族的苗头。
故而苌弘的意思是,要想让这件事顺利进行,必须依靠范鞅。
至少过去之后,必须要给足范鞅的面子。
除了这件事,苌弘还告诉众人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范氏和赵氏如今的形式非常紧张,你们应该知道铸刑鼎那件事吧,赵氏家主被范氏拉进了这趟浑水当中,又遭到了鲁国大贤孔丘的责骂,所以赵氏家主自然跟范氏家主不对付,你们到了晋国务必小心,莫要卷入他们两家的争斗。这可是不我们能承受的住的。”
苌弘语重心长,尤其看了一眼辛莫。
辛莫心中也回忆起了范、赵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次流传千年的“大戏”!
春秋之前,诸夏各国并没有成文法。
贵族们认为刑律越是秘密越好,这样有利于贵族的统治。。
春秋中后期,礼乐崩坏,贵族们带头破坏周礼,不再被国人相信。
各国国家都陷入了混乱当中。
于是郑国大贤子产带头铸造刑鼎,制作了诸夏第一部的成文法。
成文法出现后,无论贵族还是庶民,都得遵从刑鼎上的法律。
这样一来,贵族自然不再那么重要了。
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卿大夫的猛烈攻击,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国人不再害怕贵族,这将违背了“周礼”统治的根基和意义。
但是子产也没有办法,这是他审时度势后做出的决定。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十几年后,晋国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只不过更加的富有戏剧性。
晋国执行的法度,是范鞅的老爹范宣子制定的。
在范鞅成为中军佐之后,开始决心效仿子产,将老爹制定的刑罚公布给所有国人。
但是有子产的前车之鉴,范宣子士鞅并不想得罪太多的人,于是他想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找个背黑锅的。
这个背黑锅的,自然就是晋国政坛上刚刚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赵鞅。
于是士鞅和同为六卿之一的中行寅密谋,声称受了魏舒的命令,让赵鞅收集民间铁器,铸造了一口大鼎,并且将他父亲设立的法度刻在上面。
从此晋国成为了第二个拥有成文法的国家。
这件事还在进行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无数士大夫的抨击。
尤其是远在鲁国的孔丘,甚至喊出了“晋其亡乎?”……
赵鞅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
而身为正卿的魏舒,竟然对着一切毫无办法!
韩氏和赵氏交好,自然不会出来反对。
范、中行乃是坚定的死党,这件事就是他们谋划的。
剩下的荀氏,家主乃是一向低调的荀氏家主智跞默不作声,最终让范氏成功了。
“除此之外,因为前几年羊舌氏和祁氏被灭,魏舒将他们的地盘分为四县,分别给了魏、韩、赵、智各一县,范氏和中行氏却没有得到,为此范氏一直和魏氏也过不去,所以我才说,这一次一定要同时说服范氏和魏氏,否则直接去找魏氏恐怕那士鞅会从中阻拦。”
苌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外交之事,必须对别国的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否则就会因小失大。
士鞅强势,那就要给他面子,即便他不是正卿。
即便是辛莫提出的方略再好,具体行事起来,也要处处斟酌。
苌弘的话,让辛莫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是王室最依赖的重臣了。
此时辛莫在脑海里大致勾勒出了晋国六卿如今的局面。
范氏、中行氏是一伙,势力最为庞大。
韩氏、赵氏一向交好,但是势力并不是很强。
魏氏与赵氏交好,但是魏舒本人却不是一个英明果断之人,所以他经常被范氏裹挟,做事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创建“魏武卒”时那般的果决。
剩下的智氏,和中行氏同出一源,都是从荀氏分化出来的两支。
智氏接连两代家主早夭,如今的家主智跞继承家业时,智氏六卿地位已经不是很牢固,辛亏得到了族叔中行氏中行吴的帮助,慢慢站稳了脚跟。
所以智氏虽然低调,但实际上却受到了中行氏的帮助,很难说关键时刻会不会因为这一点做出选择。
苌弘又讲了许多需要注意的事情,总之就是一点,成功与否的重点在范鞅,同时不要卷入六卿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