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存亡之秋 > 第四章 邓士载偷渡阴平

第四章 邓士载偷渡阴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存亡之秋!

季汉,成都。

收到大将军姜维要求增兵江由的上疏后,皇帝刘禅果断下令,以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为帅,统领羽林军,并编入释放囚犯、杂役、工匠等,总计一万多人的增援军,出师增援江由。

今日,成都北门,武当山誓师。

刘禅看着眼前的诸葛瞻,心中颇多感慨,深情道:“建兴五年(227年),令尊相父上疏《出师表》,吾就在这为他送行,那时吾才二十岁。建兴十二年(234年),吾又是在这里为他送行,便成永别。”

说到这里,刘禅老泪落下,一度咽哽,黄皓想劝他别说,刘禅让他一边去,稳定心情后,刘禅接着道:“如今炎兴初年(263年),吾还是在这,而这次要送行的人,是令尊相父之子诸葛思远,汝能明白吾之心否?”

诸葛瞻跪下,含泪道:“陛下,臣诸葛瞻必继承父辈遗志,北上讨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禅将他扶起,道:“好,有志气。吾不得不再次提醒卿,此次出征,关系江山社稷,卿当以国为重,抛下私怨,速到江由,这样才能挡住贼军。若江由不保,剑阁亦不能独存。等贼人得志,压境成都之时,吾就真成孤家寡人矣。”

诸葛瞻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速到江由,守住关口,我大汉必胜,魏贼必败!”

诸葛瞻身后众将士皆道:“大汉必胜,魏贼必败!大汉必胜,魏贼必败!”

礼毕。

诸葛瞻登上战马,率领军队,奔赴江由。

看着远去的军队,秘书令郤正走到刘禅身边,道:“陛下。”

刘禅道:“郤爱卿,有何事?”

郤正道:“诸葛都护虽为官多年,但初次掌兵,又逢强敌,能否取胜,臣疑虑不知。”

刘禅道:“若要说实话,吾也不知。但诸葛一门对国忠心可鉴,他定会竭尽全力,保全国土。若不派他,亦无人也。”

郤正叹了口气,道:“国运至此,令臣心中悲痛。”

刘禅道:“卿不必太过悲观,诸葛都护麾下一万多将士,更有黄崇、张遵等数位将军辅佐,定大有可为。”

郤正礼拜道:“是也。”

这时樊建走来,道:“陛下,诸葛都护带走全部羽林军,此时成都空虚,是否派驻守巴东之右将军阎宇,撤兵成都,护卫京师。”

刘禅想了想道:“立即下诏,让阎爱卿率八千人返回成都,巴东防务交由罗太守(罗宪)。”

樊建道:“陛下,另外南中建宁霍太守(霍弋)今日送来表文,他听闻魏贼来犯,请求回军成都。”

刘禅阅过表文,思索片刻,道:“诸葛思远向北,阎文平回京,战略已定,无须再做调整。下诏,霍弋任职南中数年,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今进号安南将军,统领南中诸郡。”

于是今日,刘禅送别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后,便调永安都督右将军阎宇回京,同时晋升建宁太守霍弋为安南将军,留于南中。

在成都誓师的同一时刻,魏军方面,邓艾挑选三万精锐,抛下所有辎重,每人只携带兵器及十五日口粮,准备由阴平桥头出发,目标江由。

在出发之前,邓艾为全军做最后之动员。

邓艾站于高地,高呼道:“全军将士,今日我将统帅全军由阴平桥头南下,偷渡阴平道,直达江由。兵法有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战我军将如一把利剑,直插敌国之心腹,一击致胜。只要我军占领江由、涪县,便能消灭蜀军,灭亡蜀朝,从而建不世之功。到那时,我会上表朝廷,重赏全军将士。反之,此战若不能取胜,我军将深陷敌境,退路断绝,只能任人宰割。所以本将命令全军将士,必不惧艰险,勇往直前,若有人畏缩不前,贪生怕死,就别怪军法无情!”

邓艾看着旁边邓忠,道:“邓忠将军,发布命令!”

邓忠走到全军身前,道:“命令,全军出发!”

于是邓艾率领三万魏军,开始偷渡。

白水关方面。

魏将钟会盘算时日,对旁边杜预道:“今日邓艾将军将率军离开阴平桥头,走七百里山路,去取江由。”

杜预道:“是,便是今日。”

钟会道:“将军田章!”

田章出列,道:“末将在!”

钟会道:“田将军率一万人,今日出发,绕道剑阁西,夺取汉德阳亭,成功后即原地坚守,接应邓艾将军,接应成功之后,一切军事由邓艾将军节度。”

田章道:“末将领令!”

田章离开后,杜预道:“我军是否再次进攻剑阁,使姜维无力西顾。”

钟会想了想,道:“十余万大军,每日消耗粮草甚多,已无力再战,只能守住成果。当期待邓艾、田章二位将军为全军创造奇迹。”

杜预道:“是!”

剑阁方面。

姜维站在关楼,看着白水方向,道:“钟会近日是否有南犯之意?”

廖化道:“我观钟会已疲,怕是难以长久,或许在白水停留一月,便会考虑撤兵。”

张翼道:“钟会真会应无法攻克剑阁而选择撤兵?”

姜维看着二位将军,道:“钟会虽有十几万大军,但战事进行至此,已无力为继。钟会是个明白人,强攻不成,劝降不成,若再固执,必将遭遇大败。”

李密道:“大将军,邓艾已返回阴平桥头,他将偷渡阴平道,开辟新战场。”

姜维道:“我已上表,请圣上派一军到江由,防备邓艾。若没延误,此时援军已在路上。”

廖化道:“等援军一到,如猛虎加之羽翼,钟会、邓艾二路魏军皆会被挡于国外,寸步难行。”

张翼道:“我听说宗预老将军患病,阎宇又在巴东,不知圣上将派哪位将军前来。”

李密看着姜维,道:“会不会是诸葛都护。”

姜维认真思索,道:“很有可能。”

廖化、张翼一听援军统帅可能是诸葛瞻,皆沉默,不知该说什么好。

此时援军。

因为是初次领兵,诸葛瞻显得格外谨慎,他并没有要求快速进军。当军队到达绵竹,诸葛瞻便要求停下,让军士王富传话诸将,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御敌之策。

此时绵竹城中。

诸葛瞻对众将道:“我军到达绵竹,即将赶往涪县。而邓艾此时正深陷阴平群山,想要到达江由,谈何容易。此时,我想与诸位商讨应敌之最好计策。”

黄崇道:“都护,此时不应停留绵竹,应加速进兵,到达江由,抢占附近险要,使邓艾不能入平地。当邓艾军到达江由外围,本已疲惫,我军阻挡在前,后无退路,时间一久,粮草耗尽,必然生乱,到时只需一击,便能将其击败,此用兵之上策也。”

张遵道:“我看可行,我军在江由阻挡邓艾,大将军在剑阁阻挡钟会,二路并肩作战,使魏军无任何可乘之机。”

诸葛尚道:“父亲,可派儿为先锋,率骑兵先到江由,汇合江由守将马邈,父亲再随大军而后赶到。”

众人这么一说,诸葛瞻确显得很犹豫,他为何犹豫,或许他认为若是只是阻挡邓艾,击退邓艾,便只有保蜀之功,而这样的功劳还有一半甚至大半要归于姜维。若能彻底歼灭邓艾,活捉邓艾,则功劳更大,等班师回京,则对自己更有利。

所以诸葛瞻犹豫的不是能不能进江由,而是能不能全歼来犯之敌。所以这看起来是军事问题,其实是政治问题。

诸葛瞻深思之后,对众将道:“前方敌情不明,还是先到涪县,再作商议。”

黄崇不解道:“这?这是为何,这样做会丧失战机也。”

可诸葛瞻执意要将军队先开赴涪县,便听不进黄崇建议。

于是皇帝刘禅吩咐其速到江由之命令,看来是无法完成了。

汉将诸葛瞻缓慢进军的同时,魏将邓艾正全力偷渡。

然而偷渡,谈何容易。

因为失修多年,从阴平到江由之间其实已没有了路,行军时只能亲自凿山开路,遇水造桥。

又因阴平山高谷深,行军极为艰难,很多道路因过于狭窄,只能一人接一人依序通过,就像鱼群游动那样。

粮食有限,无法补给,使许多将士在每日消耗粮食之后,感叹前途难卜。

见将士多有抱怨,邓艾亲自鼓励,他告诉众将士,全军很快将翻越山谷,到达平地,进入江由,便能获得补给。

当邓艾军到达马阁山摩天岭时,前方道路完全断绝,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有悬崖,及崖下深谷,众将士惊叹而不知所措。

见况,将军田续走到邓艾身前,感叹道:“邓将军,道路断绝,我军已不可能到达江由。”

邓艾盯他数秒,又看着深谷,确实凶险无比。

邓忠道:“父亲,我军不能撤,只能向前,翻过马阁山,便到江由。”

邓艾又想了想,道:“我有办法,山崖虽险,并非不能通行。全军立即使用毛毡,用毡裹住全身,滚下山去,虽有百丈深,亦不会丧命。”

邓忠道:“毛毡,好的父亲,全军将士,准备毛毡!准备毛毡!”

一阵功夫后,将士皆裹好,然而崖高谷深,无人敢试。

田续又道:“邓将军,裹上毛毡真不会摔死?若是死在这深山之中,尽被野兽吞食,太不值得,还不如东走剑阁,与姜维拼杀。”

邓艾怒道:“田续将军,请你认清形势。如今大军至此,只能勇敢向前,下去,滚下去!”

邓艾让田续先下,田续却不敢。

见如此,邓艾于是身先士卒,第一个从悬崖滚下。见父亲这般,邓忠呼吁全军随后,并第二个滚下。

见二位主帅带头,全军皆前仆后继,依次翻滚而下。

此时此景,甚为壮观,甚为惊叹。

等全军在谷中重新集结时,邓艾、邓忠望着崖下,这一壮举,伤亡过千。虽伤亡颇大,但全军成功战胜天险,这一作为便是值得的,是可歌可泣的。

邓艾、邓忠等将士向摔死的将士行礼致敬后,继续赶路。

另一方面,钟会派出的田章军,此时绕道剑阁西,前往汉德阳亭。

因为是秘密行军,未被姜维察觉。田章西出百里后,到达目的地。

而此时汉德阳亭道上汉军建有三座营垒,有三校之军占据要道。见前方有敌营,田章的部下道:“将军,此道已被姜维所占,这该如何是好?”

田章思索片刻,道:“我军隐秘而行,姜维不会这么快察觉,这一定是江由关口之守军。据我所知,这些守军战力不足,是不能阻挡我军前行。我命令,全军将士,夺下这三座敌营,消灭蜀军!”

田章没有犹豫,立即率军正面进攻。

汉军坚守在此的守将是马邈,马邈见敌军杀来,命令迎战。

田章与马邈在汉德阳亭交战一日,马邈因实力有限,最终败下阵来。汉德阳亭上的三座营垒尽被魏军夺去,马邈本人率残部退守江由关。

于是田章成功切断剑阁与江由之间的联系,便在此地等候邓艾到来。

马邈退守江由关后,派人向南求救,希望援军尽快赶到。

而此时,诸葛瞻的援军已到达涪县,离江由不远。

涪县,北上剑阁,西入江由,南下成都,必过此城。而涪县背临涪水,也扼制着水道,控制水旱两路的涪县,是蜀北的重镇。

到达涪县的诸葛瞻,又把军队停下,继续开会。

这时江由使者刚好到达涪县,即向诸葛瞻汇报军情,并请求援军尽快到达江由,不然关口或将失陷。

使者离开后,诸葛瞻并未下令进军,见况,黄崇劝道:“都护,魏军已向江由杀来,江由危在旦夕,还请都护火速进军,增援江由,为我军抢占各处险要,方可阻挡敌军。”

诸葛瞻道:“黄兄,无须激动,容我想想。”

见诸葛瞻还要想,黄崇被急出眼泪,再劝道:“都护,不可犹豫也,若再耽搁一二日,魏军集结攻来,一切皆晚矣。”

诸葛瞻见他痛哭流涕,不解道:“你之言,太过夸张,难道本将军不懂军事?邓艾从阴平到江由,行走数百里山路,等他到达江由,早已疲惫不堪。据我估算,没有五日之休整,魏军是不敢亦无力攻打江由。”

黄崇道:“都护,都护,请速进兵,速进兵!”

诸葛瞻道:“黄兄,你说你为我出谋划策多少年,多少年可成功过一次,还是先下去休息,等候命令。”见黄崇还要劝,诸葛瞻坚决道:“下去,等候命令!”

黄崇无奈,愤恨而去。

黄崇离开后,诸葛尚走到诸葛瞻身边,道:“父亲,黄崇将军这般激动,显然是非常担心。如今敌情不明,儿建议可派一支先锋到江由打探敌情,然后父亲再率军赶来不迟。”

诸葛瞻想了想,道:“这想法可行,李球将军!”

李球出列道:“末将在!”

诸葛瞻道:“明日李球、诸葛尚,你二将为先锋,率军先去江由,了解情况,再派人回报。”

李球、诸葛尚道:“诺!”于是二人便去准备。

张遵道:“都护,你让我到府库统计涪县所存粮草物资,这是统计表。”

诸葛瞻看过此表,道:“物资甚多。”

张遵道:“涪县长期为国家屯军屯粮,所屯物资足够我军使用数月。”

诸葛瞻将表放下,道:“我军人员与物资充足,必能击败魏贼。那么就看,我与姜大将军哪边杀敌更多,立功更大。”

曹魏方面,魏军开辟第二战场,魏将邓艾不惧艰险,偷渡阴平,直指江由。魏将田章秘密行军,绕道剑阁西,击败三校汉军,夺取汉德阳亭。季汉方面,姜维守卫剑阁,得知邓艾要夺江由之企图后,自感兵力不足,上疏要求皇帝增援江由。皇帝刘禅以诸葛瞻为帅,率军前往。然而诸葛瞻一路犹豫不前,不顾黄崇多次相劝,选择将军队停留涪县,观望而动。当战争进行到此时,或许冥冥之中,胜利之天平已有倾斜。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诸葛瞻退守绵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