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头娃 三十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国色芬芳!
战胜严重困难,坚持华北敌后抗战
1941~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华北的占领区,使之成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八路军和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先后发动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并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反复清剿”“辗转抉剔”等手段进行连续的、残酷的和大规模的“扫荡”,同时实行“蚕食”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摧毁八路军的生存条件。在这两年中,日伪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1000人至1万人的“扫荡”120余次,1万~7万余人的大“扫荡”达24次。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军事摩擦,华北地区又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因而使八路军和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处于严重困难的境地。根据地面积缩小了1\/6,人口减少了1\/3,部队由40万余人减少到30余万人。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在指挥反“扫荡”作战中,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牺牲。8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以后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方总部副参谋长、张际春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
在艰苦的斗争中,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反攻的总方针和关于加强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等“十大政策”,普遍加强了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特别是实行精兵简政,大力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和战斗连队,撤销各纵队指挥机构,将大部分主力旅与二级军区或军分区合并,实行主力军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构成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适应敌后艰苦斗争环境和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的需要。1942年6月,正式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在对敌斗争中,各部队采取地雷战、地道战、交通破袭战等多种斗争形式和战术手段,打击“扫荡”“蚕食”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日伪军;同时实行“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深入敌后,开展军事、政治攻势,从而扭转了被动局面。八路军自1940年开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财经困难。自1942年起,八路军结合部队实际,进行了以反对军事领域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分期分批的整风。此外,八路军还协助地方党和政府宣传与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和加强“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由于八路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大政策”,因而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战胜了严重困难,积蓄了力量,为准备反攻创造了条件。
折叠
恢复和壮大力量,开展局部反攻
1943年,日本侵略者仍以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巩固其占领区为主,并且加紧对国民党军的诱降活动,大力扩充伪军,以便腾出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在日军诱降下,许多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以“曲线救国”为幌子,投降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在此形势下,八路军继续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十大政策”,进一步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或组织大批武装工作队和小部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和军事斗争,或以主力部队采取“敌人打到我这边来,我就打到敌人那边去”的“翻边战术”,给日伪军以更有力的打击,不断挫败日伪军的“蚕食”“扫荡”,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扭转了根据地退缩局面,恢复、壮大了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秋季,八路军开始局部反攻作战,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1944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进一步展开局部反攻。经过春、夏、秋、冬季4次大规模攻势作战,共歼灭日伪军20余万人,收复县城16座和大片国土。八路军在内线开展攻势作战的同时,以一部兵力转入外线作战,向河南和湘粤赣边进军,开辟中原和华南的反攻基地。至1945年4月,进军河南的部队,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河南行政公署和军区。1944年11月,第120师第359旅主力组成的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挺进湘粤边,至1945年6月,在开辟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后继续南下,8月到达湘粤边地区。由于日本投降和遭到国民党军的围攻,南下支队北返到鄂豫皖边区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
八路军在1944年局部反攻中,部队迅速发展到47万余人。为适应部队发展和准备全面反攻的需要,八路军从10月起,首先以反对军阀主义、改善官兵关系为中心,展开政治整训和尊干爱兵活动;尔后,又进行了以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为主,以游击战和攻坚战战术为辅的军事整训。1945年,八路军为执行毛泽东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向日伪军发起更加猛烈的春、夏季攻势,共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收复县城50余座。
折叠
举行全面反攻,收复华北、东北失地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通令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武装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向被包围城市和交通线上的日伪军发出通牒,限期投降,如拒绝投降,即予以歼灭。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八路军向被包围的敌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为统一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边等地区的军事指挥,以适应反攻形势需要,20日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与此同时,晋绥、晋察冀、山东和晋冀鲁豫等军区相继编成野战纵队和师、旅。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投降。但被八路军包围的日伪军仍拒绝投降,八路军继续进行反攻作战,歼灭拒降之日伪军。至10月,八路军在全面反攻中共歼灭日伪军20余万人,收复县城200余座和华北大片国土,并以主力一部进军东北,收复东北国土。
在历时八年的全国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对日伪军共作战近10万次,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收复华北、东北大片国土,在华北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解放区,面积约63万余平方千米,人口7000余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伟大贡献。八路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先后共伤亡损失34万余人。在艰苦卓绝的持久抗战中,八路军不但战胜了敌人,而且发展壮大了自己,至抗战胜利时,已有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四大军区,下辖16个二级军区、69个军分区,野战部队40多个师旅,总兵力达102万余人,成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组成力量。
八路军第115师即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七十四师等部编成,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10月改任师政治委员),辖第三四三、第三四四旅和独立团,共1.5万余人。8月下旬开赴山西。9月25日,首战平型关告捷,歼灭日军1 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随后,第一一五师主力由晋东北南下,聂荣臻率领师独立团等部留守五台山,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三四四旅挺进晋东南后,归第一二九师指挥。第一一五师师部率第三四三旅进至晋西南同日军作战。1938年3月,林彪负伤后,陈光任代理师长。1938年6月至1939年初,第一一五师主力先后分多批挺进山东后,与山东纵队共同打击日伪军,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1940-1941年,第一一五师扩编7个教导旅和鲁西、湖西、冀鲁边、鲁南4个军区。1941年8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山东纵队(1942年8月改为“山东军区“)归第一一五师指挥。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第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保留“第一一五师“番号),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对山东军区部队实行一元化领导。所属部队整编为13个主力团。在八年全国抗日战争中,第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部队共歼灭日伪军35万人,自身发展到27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