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轩辕新明录 > 第八十二章 战略调整(上)

第八十二章 战略调整(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轩辕新明录!

郑经和董太妃接连去世,给王府上下带来了莫大的哀痛。陈永华拍板决定,董太妃暂时也在岳王庙停灵,待光复南京之后再说。

并且,时局并不允许大家沉浸在哀痛之中。毛渊明授意皇帝下旨,诏封郑克臧为招讨大将军,并且请他以军国大事为重,不必守孝三年,按天子之例守孝二十七天即可。

九江方面很快传来了回音,项绍宽、吕宪华和刘国轩三人议定,吕宪华先率领大部分水师和一个师的新军顺长江而下,到芜湖与冯圣会合,准备下一步攻略江宁。其余军队暂时在九江休整,一个月之后,由项绍宽留守九江,刘国轩南下进攻南昌府。

刘国轩一次上了两份奏疏,其中一份正如穿越者们所要求的,向皇帝表示对招讨大将军郑克臧的拥戴,另一份则是关于他的大儿子刘德任。

刘德任年纪轻轻为国捐躯,军机处本打算下诏嘉勉,但刘国轩却认为,虽然儿子死得很惨,尸首都没有寻回,但并非疆场立功阵亡,只是兵变的受害者而已,只能和当场死亡的数百军人一样,接受常例的抚恤,不应另行嘉勉。

庄寒天认为,刘国轩这份奏疏多少有些出于真心,但也是因为考虑到了对将士一视同仁,是安抚军心的方法。因此,嘉勉可以不必,但也不能真的完全以普通士兵的待遇处理。几人商议之后认为,刘德任曾受封骑都尉世职,但因为没有儿子,这个爵位便无人继承,如今将这个爵位虚置,等将来刘德仁或者刘德杰生下儿子过继给刘德任,再行承袭。结果刘国轩再度上书,说不必再等将来,请求朝廷将骑都尉世职授予刘国昌的儿子刘德俨。

看到刘国轩这个请求,众人也颇感欣慰。按照制度,刘德任的世职荫自刘国轩,不应由刘国轩子孙以外的人承袭,哪怕是刘国昌的儿子。刘国轩这个请求大有法外求恩之意,也就说明这个人其实是可以用名利爵位控制的。当然,对于刘国轩的请求自然是照准。

洪磊也再次传来消息,尚之信和韩大任的联军乘胜追击,直逼吉安。简亲王喇布不敢再战,直接弃城逃往南昌,整个赣南彻底光复。

形势一片大好,毛渊明却担忧起一件事:历史上的吴三桂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应该死了,但现在不知道他会不会死。

在毛渊明看来,吴三桂死不死,实际上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吴三桂若是死了,“元恶”就死了,康熙在对待吴周的问题上,就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三藩之乱是康熙强硬撤藩导致的,清朝王公和大臣们主张招抚吴三桂的大有人在,但因为吴三桂被康熙自己定性为“元恶”,因此没有和谈的余地,即便明军席卷江南半壁,康熙仍然只能设法和郑经谈判议和,却不能和吴三桂议和。但吴三桂若是死了,吴世璠即位,那么虽然吴周还是那个吴周,康熙却有了拉下脸招抚或者议和的可能,然后就会集中精力来进攻大明。

毛渊明把自己的这个担心向常镇业和许纬辰说了说,两人都觉得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即便如此,吴世璠也未必就接受康熙的招抚,大概率待价而沽,看大清和大明谁的出价更高。而且,现在和历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吴三桂始终没有称帝,这就使得吴世璠将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向大明称臣。

不过,再怎么猜测也没有意义,还不如实际证实一下。说起来,派往衡州通报郑经死讯的使者已经去了一个月,至今还未回来。

反倒是九江方面送来的情报先到了杭州:在九江之战后不久,岳州战役也结束了,图海的大军渡过长江,击败了马宝所部,占领岳州。但很快,图海派出去追击马宝的张勇,却被赶来的吴军大将胡国柱所击败。图海因此暂时不能前进,屯驻岳州,而吴军得以喘息,退保长沙。

按照这个情报来看,清军短期内不会顺江而下进攻九江,刘国轩可以放心大胆地攻取南昌府。毛渊明希望下令尚之信从吉安出兵配合刘国轩,但庄寒天却认为,尚之信旨在扩大自己的地盘,这种给人打配合的事情,他是不会愿意做的。毛渊明表示不信这个邪,坚持给尚之信下达了命令,结果果真如庄寒天所料,尚之信宣称“吉安新附,人心未定”,拒绝了出兵的要求。

不过,虽然尚之信不愿出兵,但攻打南昌府却并不费力。从吉安败回南昌的简亲王喇布,失去了安亲王岳乐和江宁将军额楚,实际上已经无力再战,但作为亲王,若再放弃南昌逃跑,肯定要被康熙问罪,全家都要死,倒不如在南昌殉国,还能为全家争取一个减免罪行,所以现在只是在南昌城中与总督董卫国相对无语,坐等覆灭。

当然,在刘国轩的眼中,喇布和董卫国想跑也是没地方可以跑的。江西大部分地区已经在明军的掌控之中,唯一还在清军手上的是宜春、萍乡一带,但即便从萍乡向西,也是通向吴三桂控制的衡州,死路一条。因此,刘国轩只是缓缓进军,先轻松招降南昌外围的靖安、奉新等县,然后在南昌西南屯兵。与此同时,贵溪的金汉臣所部连同李之芳的江西巡抚公署一起向西进发,准备在攻陷南昌之后接手省府政务。

吕宪华到达芜湖之后,安顿了部队,便再次前来杭州商议军事计划。按照项绍宽的建议,应该抓紧时间水陆并进合围江宁,趁冬季枯水期来临之前,拔掉江宁周边剩下的清军据点,即使不能攻陷江宁,也要让江宁成为一座孤城。

“而且,根据哨探的情报,清军可能也已经意识到江宁孤城难守,开始在江北修筑营垒。”吕宪华拿笔在地图上划了划,大致说明了一下清军修筑营垒的位置。

“呵呵,江北大营啊,这是后世清军对付洪秀全的办法,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就用上了?”孙广越看着地图,哈哈大笑起来。

“也不是现在想出来的吧。”吕宪华用手指了指地图,“扬州和镇江隔江相望,这一带江心洲面积又大,是从江北岸突袭南岸的最佳地段。清军原本在江北岸就有驻军,现在不过是扩大规模,增加驻军,既能随时支援江宁城,又可以在形势实在难以支撑的时候,收纳江宁的败兵。”

“那管什么用?”庄寒天最近在军事问题上判断对了几次,显得志得意满,笑嘻嘻地说道,“我们可以先攻克江北大营,再围殴江宁城。”

“可以是可以,但是没必要。”许纬辰摇了摇头说道。

庄寒天一愣:“为什么?”

“我觉得,这是一个战略判断的问题。”许纬辰扫视了一下众人,缓缓地说道,“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连续攻克江北大营和江宁城,清军在东南一带就无法立足了。”

“那不是挺好吗?”庄寒天显然没有理解许纬辰的意思。

“好什么?如果你是康熙,你接下去会怎么做?”

“集中力量退保徐州一带。”虽然庄寒天从总体上还没有明白,但作为将门之后,这个具体问题还是答对了。

“是啊,清军向北退却,我们就要到北方的平原上去和八旗铁骑决战,你觉得有必要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