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坐等敌军,一战大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太极祖仙!
张仲廉与辛弃疾还在喝酒时,传令兵到了,请他们去李显忠府邸喝酒。张仲廉正欲推辞,辛弃疾却使了个眼色。张仲廉会意,便从命相往。
李显忠见二人耿直,自然十分高兴。一上来就给张仲廉一个熊抱。按说辛弃疾官职高些,当先接见辛弃疾才对头。他这一操作,相当于把辛弃疾掠在一边了。好在辛弃疾也不在乎。
三人入座,李显忠先敬了二人一杯。二人赶忙说不敢。李显忠虽属粗人,倒也有丁点儿细心。见张仲廉二人并无其他,就放宽了心好生喝起酒来。酒过数巡,李显忠借酒兴般问张仲廉:“此次复克宿州,全奈张老弟之能。但为兄也实有难处,并未特别嘉奖。兄弟怨否?”张仲廉立马抱拳道:“承蒙李将军看重!小弟不才,愿听驱使。此战一切还是靠上将军作主才能成功!哪敢贪功啊!”李显忠心知肚明,打声哈哈笑道:“以兄弟之才,你我弟兄携手,当不愁未来!”。张仲廉只能一再拱手谢意。倒弄得辛弃疾真的成了个陪衬。
辛弃疾借敬酒之机,对李显忠提议道:“李将军,当下宿州已安,下一步是否乘势北取亳州啊?”
李显忠摇摇头道:“不急!毫州不过探囊之物!我直取南京(郑州)!”
辛弃疾闻言,顿然哑口。心道:取了毫州,宿州始安。再攻南京,方可稳妥。这李显忠也太麻哈了吧!若金兵增兵亳州,而宋军直扑南京,必受两面夹击之势。但见李显忠那模样,也不好说啥,便不再言。
张仲廉却说道:“上将军但使无妨。我部唯上将军命是从!”
这话听着好听,但若从宋军体制而言,实非好听之言。本来张仲廉部就不归他李显忠直接指挥,只是李显忠以势压人而已。说白点,张仲廉若坚持回灵壁一带,李显忠也豪无办法。由此可见,宋军那一套,哪是打仗的样子嘛。不过,张仲廉如此一说,李显忠反而高兴得很,便频频对二人举杯,话说要多多仰仗。
酒罢,张仲廉与辛弃疾二人回营途中,又难免评说起李显忠此人。辛弃疾担忧的是他的鲁莽,张仲廉也然。但对辛弃疾道:“上使如此,你我奈何?唯全军以观之!”辛弃疾点头认同!
才回营,就得军士告之,邵宏渊也刚派人来请二人赴宴。只是听说被李显忠请去了,便走了。二人也只一笑置之!
李显忠也不忿邵宏渊部作为。现在宿州在手,他也不急,便修整起来。他的心思是想让邵宏渊开囗自己讨战,正好可让他去北面打亳州,以期看到金兵主力到来邵宏渊被打得屁滚尿流的场面。商议了几回,甚至李显忠还以言相激。邵宏渊哪会上那当。总是借口这借口那的,就是不北上。
一等就等了月佘。倒等到了一个好消息。朝庭任命下来了:封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但也不晓得孝宗啥意思,仍不说邵宏渊受李显忠节制一事。大概就是宋朝对军队的一贯相互制约体制吧。邵宏渊部反成了监督李显忠部的去了!李显忠原本对张浚的安排心里就有圪塔,邵宏渊部一再的作为又的确让李显忠心里也挺不舒服。但他也不是个全局性人才。只想到近期风光的是自己,邵宏渊部除沾了点光之外,什么好处也没捞到,反倒有点儿要特意显摆给邵宏渊看的味道了!
基于这种心理,李显忠也没怎么再逼邵宏渊离开了。倒有些得意地想:你就跟着老子看好戏!谗死你、气死你!让你汤都没得偿!
那邵宏渊岂是善与之辈!暗中又乘机拉拢了李显忠一些部下,下了诸多烂药。名义上也仅是喊喝酒玩乐而已。这在军中还真不是啥事。但李显忠毕竟粗人一个,治军又不严。况且,手下多名将官其实都是当初溃军组合而成。一应硬仗,不是李显忠在场身先士卒般猛打,那些人,助威可以,真的也该算是些烂泥扶不上墙的角色。况且这回攻下宿州封赏,那些人皆没捞到油水,自然可以料想其心态。这些,直接就为李显忠最终大败埋下了伏笔!
这邵宏渊也真不是东西。一打仗既不出力又想捞实惠。见势不对比谁都跑得快!最终李显忠见着他就想抽剑砍他!
金人见南宋一时占了点优势,金主完颜宗弼亲自挂帅南征,号称十万铁骑精锐。但因中途遇事,实则只发了先锋鸠石烈志宁部万余人抵达了前线。后又有三万余人入驻毫州。按说宋军仍占优势。
若这段时间宋军真的北据亳州,西伐郑州,还真有可能取胜。但邵李二人僵持之下,呆坐宿州,错失良机。
直到金兵先头部队到达,他们自知人手不足且立脚未稳,竟耍了一招空城计。让士卒多执旗帜分散开来做成大军到来之势。李显忠叫邵宏渊出战,邵宏渊哪里肯从!李显忠鄙视一眼,恃勇出战。先派了李福、李保二将迎敌。哪知二将早受邵宏渊蛊惑,还没虚晃两枪就退了回来。李显忠大怒,直接阵前就将两人斩杀了。李显忠复亲自提兵与金兵交战,虽勇猛敌住数人,奈何部下不敢上前死战,弄得他也没法,只能撤回城来。
邵宏渊却不失时机来道贺:“李将军真乃神武,对敌十万之众亳无怯色,厉害!厉害!”
李显忠本来有些窝火,但又得意自己并非战败,遂对邵宏渊冷哼道:“不是尔辈鼠胆,吾早已取金将首级悬于堂前!”这人得意起来竟真分不清楚好坏!直听得辛弃疾与张仲廉暗暗甩头!
其实李显忠也有些惧金兵势大。若知金兵乃虚张声势,按他那性格,怕不早倾巢出动,追亡逐北了事!
李显忠又再呈强说道:“看明日再战,我自破金兵!”说罢,径自回府休息去了。
金兵乘机稳了阵脚。却又故计重施,派了少数人多执旗帐绕到宿州南面山上驻扎,实则主力在北面待援。
李显忠闻报,以为金兵必欲以主力断宋军后路,而北面反倒应该空虚了。便心生一计,招来张仲廉,命张仲廉部去南面袭扰拖住金兵主力,自己好突袭北部金兵,让金兵首尾不能相顾,必败师北还。
当时辛弃疾对李显忠亳不侦察敌情已颇有不满。今又听要让张仲廉部以区区几百人去拖住金兵主力,更是心头火起。便质问李显忠这何异于让张仲廉部去送死!李显忠自是理亏,只得笑说道:“张老弟有那本事!只做做样子而己,也没让你们死战!”便回头看张仲廉。张仲廉却毅然地拱手点头领命。李显忠便宽慰地笑道:“能助我成大事者,非仲兼也!”
辛弃疾见状,直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但见张仲廉那沉毅的样子,便不再言。
李显忠也留了个心眼儿。与邵宏渊说的是明日再战,却与张仲廉说要夜袭。对于这点,辛弃疾倒也认可。于是,李显忠遣张仲廉部近黄昏时先行向南山攻击。张仲廉回营命大家多备干粮,带足了水,轻装向南山进发。
临近南山,天尚未黑。张仲廉原本告诉部队分成十数小组,逡巡侦查而后见首队行动大致方向各自见机快速机动行动。要的是惹了就跑,都钻山沟,使得金兵无法估计人数,也不便兵力全面铺开。但侦查结果显示,金兵根本亳无哨兵,也不见军营。这倒把辛弃疾与张仲廉一时难住了。
张仲廉只好对辛弃疾说道:“看来只好我亲自去探了!兄长,你且先领着军队!若见我响箭焰火,即率军往西南方向山里速撤。待我回来再作定夺!”
辛弃疾知道张仲廉本事,自然应同。
于是张仲廉带了信号响箭(实则就是大家春节里头玩的那种冲天炮,不过所发光茫要大些),便个人只身向金兵驻扎方向而去。
若论在山林里活动,想要摸捉到张仲廉影子的都少。
辛弃疾等了约柱香时分,一直不见张仲廉信号。不久,却见张仲廉又回来了。
张仲廉对辛弃疾笑道:“这回捡便宜了!哪有啥子金兵主力!只一些旗帜罢了。纵那三五个金兵,也被我砍了!”
辛弃疾闻言,却惊道:“李显忠危矣!”。张仲廉也顿然惊觉。但若此时赶往北面,似乎为时已晚。况且这区区几百人,于大军交战也纯属杯水车薪。不过二人还是立马率兵向北急赶。
好容易到了北面,见李显忠自己带队断后败退。张仲廉与辛弃疾立马率队杀入,一时倒救下了李显忠。
李显忠喘息甫定,便愤愤言道:“这周宏、邵世雍二人,吾若再遇之必杀之!”
原来,李显忠也还是有些计策的。他命中军统制周宏与邵世雍各带本部人马从两翼摸进,准备来一个兜草打兔子。却不想周宏、邵世雍二人一见金兵势众,并非如李显忠所说那样仅小股人马,便带着所部兵马逃跑了。尔后李显忠本人所率部队却因那二人的打草惊蛇,反差点儿被金兵包围了。继而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也先后逃跑。这点儿李显忠倒也没多大感觉,只以为他们被乱军冲散了而已。李显忠自己断后,而殿司前军统制张训通、马司统制张师颜、池州统制荔泽、建康统制张渊等忙着向后撤退,并无人来帮他。这才让李显忠陷于苦战之中。
目前金兵又从三面合围而来。李显忠也顾不得解释,见东南面尚无火光,便带队往东南方向逃去。所幸好歹有张仲廉部断后,才逃脱了!自此,李显忠简直把张仲廉看成了再世菩萨!
在金兵的掩杀下,此仗宋军伤亡惨重。凌晨李显忠清点人马,除开张仲廉的人外,他所率之兵不过两千余人。派人打探宿州情况,方知邵宏渊见事不对,早已弃城南逃了!
李显忠也不敢怨天尤人,只能沮丧地往光明一带撤退。希望能得遇溃兵,重新收拢部队再战。
运气还算可以。待到光明不远了,竟真遇到了撤下来的张训通、张师颜、荔泽、张渊等人。收扰人马,已不足万人!
由于害怕金兵追击,李显忠只得向滁州退守。
到了滁州,却又遇到邵宏渊早已撤到这儿了。李显忠感觉简直比吃了一碗死苍蝇还恶心。没办法,现在自己人马折损严重,而邵宏渊却亳发未损,再难受也得忍着。
张浚听得前线兵败,所幸邵宏渊部没啥损失,竟发来信函把邵宏渊表彰了一通。而对李显忠倒也没责备,只鼓励他奋起余勇,以图血耻。自然,邵宏渊难免不在李显忠面前又阴阳怪气地装逼了一回。
辛弃疾听了这结果,也是苦笑得不得了。倒是范仲淹挂念他们二人,让张浚把二人调到扬州听用。李显忠听说要调张仲廉走,死活不肯。便上书张浚,又为张仲廉表功,又恳求张浚留下张仲廉。张浚也就允了。
于是,辛弃疾去了扬州,在那儿一呆就呆了近三十年。而张仲廉也滞留滁州,也没啥大的变动,就受李显忠贡俸起。
随着事态发展,宋金之间倒如同有种默契一般,没了多少战事。
好在滁州离老家近,张仲廉也经常没事就回去看看娘亲。也方便向李显忠告假,回终南山及少林寺看望妻儿,倒算个比较自由之身。
一个隆兴北伐,终以宋军大败惨淡收场。金兵也因北方事故,无力南征。宋孝宗见靠主战派也没啥好结果,便佛系起来。宋金之间,既不言战,也不言和,竟又僵持了许多年。直到元嘉年间,韩胄当权,又来了一次还要草率些的北伐,直让辛弃疾吐槽得惨!
当然,最后蒙古成吉思汗崛起,南宋与蒙古结盟,南北夹击,才灭了金国。金人从数千万人口,被蒙古杀灭到只剩几百万。南宋在这场战争中也亳无建树,反倒给了蒙古人背约的借口,便又开启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抗元战争。直至最终为元朝所灭。
这些当然都是后话,涉及剧情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