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章 人生得意须尽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最后的文豪!
黄科长是酒厂的宣传科长,也是一个忠实的诗迷,自打读了《沁园春.恰同学少年》后,对作者是他别的崇拜,觉得一定是位诗坛大家,才能写出如此其实恢弘的名作,听说在京城有个读者见面会,到时候会邀请各位诗人和作家,前来与读者交流,他立即报名参加了。
到了会场看到《沁园春.恰同学少年》地作者竟然是一名中学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也不由得心生怀疑,以为是哪位名家借他之手发表的呢,可就在这时有人当场质疑,后来的事情他也全程观看了,花子涛当场做出《自嘲》,虽名自嘲,实乃群嘲。
这下他对花子涛别再怀疑,心里认定这绝对是少年天才,将来的成就肯定不止于此,有心和花子涛交流几句,却是没有轮到他。
今天陪领导出来吃饭,恰好看到了花子涛,当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试着问了一句,没想到真的是花子涛本人。
黄科长和花子涛客气了几句,临走前又告诉服务员,将这桌的费用记到他头上,这才告辞离开。
等黄科长离开,老爸三人瞪大了眼睛看向花子涛,将花子涛也是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情况?
“儿子呀,你怎么认识的黄科长呀?”
“上次去京城参加读者见面会,正好他也去了?”不过花子涛没有说明,自己是在台上坐着,而黄科长是在台下坐着的。
见黄科长对儿子如此的礼遇有加,花伯清也是赶到脸上有光,甚至一些不该有的小心思,也涌上了心头,不过他也知道,人家与儿子只是认识而已。
胡立强两口子此时已经是心头巨震了,从火车上就开始不断地被花子涛震惊,先是小瞧人家的随身听,然后又说帮人家安排学校,最后发现他们平时见面要小心翼翼的面对的领导,见了花子涛也如同粉丝一样,就差拿个本子要签名了。
正想着就见黄科长又走了回来,手里拿着个本子,一脸微笑的道:“花子涛同学,我们厂长听说,你这位大诗人在这里就餐,想请你过去一起坐坐。”
花子涛看了眼老爸,黄科长忙道:“我不知道伯清就是你父亲,要是知道的话,早就委托他请你过来一叙了,走,咱们一起上去吧。”
花伯清急忙站起身来,对着黄科长道:“黄科长我就不上去了,这里还有立强他们,我们在楼下就好了。”
黄科长见此,也不勉强,对着花子涛:“花子涛同学,那咱们上去吧,今天上面刘厂长和李副厂长在。”
花子涛跟着黄科长走上二楼,二楼的营业面积,比一楼的面积小了很多,主要是有一部分被老板改成了员工宿舍。
虽然楼下座无虚席,但是楼上却很安静,一共三个包间,只有一间开着门,黄科长领着花子涛来到了开着门的这间包厢,推门进入。
包间里坐着三个人,黄科长急忙给里面的几人介绍道:“刘厂、李厂,这位就是少年作家花子涛,那首《沁园春.恰同学少年》就是他写的。”
接着又挨个的将几位领导介绍给花子涛,其中五十来岁,有点黑瘦的是刘厂长,也就是酒厂的一把手;面白无须身材微胖的就是李厂长,厂里管营销的副厂长,另外一个是办公室主任姓焦。
花子涛在刘厂长的招呼下,坐到了他的下首,焦主任向外移了一位,让出座位。
由于花子涛年龄还小,不能喝酒,于是几人只得不断地帮他夹菜,劝他多吃点,花子涛都是也不客气,放开肚皮吃了起来。等待花子涛吃得差不多了,几人也纷纷停下筷子,陪着花子涛聊天。
这时,黄科长看了看刘厂长,开口道:“花子涛涛同学,这次我们刘厂长请你过来,是有事相求,他听说你的古诗词水平很高,想着请你帮我们酒厂做首诗,用于酒水的宣传。”
听了黄科长的话,李厂长接着道:“我们的老白干系列曾经是全国八大名酒,只是近些年销售有些下滑,我们准备做些广告提高下知名度,就想着我们厂有着悠久的历史,能不能用首郎朗上口的古诗,做为宣传口号。”
接下来焦主任又给花子涛,详细介绍了酒厂的历史以及荣誉,老白干酒厂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几次更名,1946年冀南第五专署将十八家酿酒作坊购买后,成立了水恒酒厂,去年组建了老白干集团,刘厂长是集团的一把手,不过人们习惯了叫他刘厂长。
老白干系列酒在1915年就曾经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一同得奖的还有汾酒酒,另外一家是河南的不过已经无从考察了。
至于另外一家自称国酒的却是没有获奖,不过此君比较狡猾,让人背地里宣扬他获得过金奖,而他自己却从不出面否认也不承认。
听了黄科长几人的话,花子涛暗暗沉思,关于酒的古诗倒是不少,但是要说最有名的当属前世李白的作品,这个世界也有李白其人,但是不知道是有的诗篇未流传下来,还是作者压根就没写过,反正比前世少了很多。
尤其是李白的《将进酒》,句句都是名句,整篇堪称绝品。这首诗绝对是李白的代表作,在他的诸多作品之中,无出其右。
不过这首诗应该是在历史上流传过,但是整篇却已失传,其中只有后面几句流传下来,全文只剩下: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前面的没有了,最后的一句也不见了,好多文人学者,都觉得这首诗好像少了些什么,还有一些历史学家也在查找资料,想着证明这首诗只是李白的残篇。
更曾经有过好多的文人墨客,想着凭一己之力将这首诗复原,但是写出来的作品却不被大众认可,总觉的缺少一点神韵。
就连国内当时的文学泰斗,某位挖坟的始作俑者,也写过续作,结果除了圈内几位学生给发文赞扬,引起了大众的愤慨,觉得他这是糟践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到了近些年再也无人敢提续作了。
想到这里,花子涛决定将这首古今名篇给与复原出来,毕竟这也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结晶,花子涛做为穿越者,有义务将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