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科举 > 第285章 曾经的私塾变了模样

第285章 曾经的私塾变了模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科举!

翌日,赵信带着礼物去拜访自己的恩师张夫子。私塾现在已经大变了模样。原本的私塾就是两间房子,外侧靠近小操场的是学堂,后面则是张夫子的起居室,两间房中间有一个天井,另外两侧则是堆放杂物的棚子。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水儿的红砖青瓦,无论风雨有多大都不能阻止学习。教室旁边还修建有厕所,在也不像以前那样的简易棚子,上个厕所,白花花的屁股都能被耕田的村民看见。教室前面的操场用碳渣铺就,雨天不会积水,夏天不会扬尘。教室后面那一排是夫子的房间,最开始夫子不想要这么宽敞的房间,还是赵五郎在书信劝张夫子,要是房间小了,那些书籍摆放在哪里?总不能放厨房吧,要是稍微有个火星子,心血可就被付之一炬了。最后,修建了一间卧房,一间厨房,一间书房。没有客人的时候,书房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房,供张夫子看书写字。要是来上三五好友,这间书房就是上好的待客之所。此时赵五郎正在书房里聆听夫子教导。“当年五郎你以临川府最小年纪考中秀才,我这个老朽呢,也被邻县甚至是临川府的人所注意到。那几年,想要到私塾读书的人,能从私塾这里排到县里。可是啊,就是一阵风的事情。你可知道,今年在私塾上学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占比情况?”赵五郎很合时宜地捧了一句,果然,一句话就正中张夫子下怀,谈性又浓了三分。“基本上都是赵家村,或者赵家村附近人家的孩子。想不到这到老了,我这老头子都快变成你们赵家村的西席了。”这倒是让赵信挺惊讶的,“这么夸张的吗?”“夸张?”张夫子见赵信似乎有所怀疑,“一点不夸张!”“最开始,也许是觉得我这老儿有什么特殊本事,邻县甚至临川府都有人把那些阿猫阿狗都塞我这里来,可是呢,有的读个一年半载直接不来了,最短的甚至一个月都没有待够!能学个啥?啥也学不到。不是我不教,我也想教啊!可也要他们愿意学啊!反而是赵家村,狗子你还记得吧?就是你三叔赵益民的儿子,年纪比你还小,前年就结婚了。造出来一个小人儿,今年才两岁,就上赶着要把孩子往我这里送!疯了吧!我这里是私塾,不是给他们带孩子的!”看着夫子发牢骚的模样,赵信很想笑,可生生憋住了。可以想象,刚学会走的小屁孩要是弄到私塾,估计夫子的头发还要急白几根。“你还想笑?!!”糟了!赵信:“......”被发现了吗?“这事还是要怪到你头上?”赵信瞪着双眼,一脸的委屈和不解,“夫子,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和你没关系?呵!赵家村现在在快速扩张,茶叶、毛皮、粮食这些方面都有人在经营,可是光有人经营,没几个是读过书认过字。

连最简单的算术都不会。你们的族长赵志新,他的儿子也学着做生意,村里人在茶叶方面的生意,可以说是做得非常顺溜了,简直就是......就是一头猪,拉着茶叶去北边都能赚钱。可是赵志新的儿子呢?他居然去外面请了一个掌柜,结果就是被骗了。从那之后,村里需要读书的数量的越来越多了,你那个侄女赵诗,别看年纪小,已经能帮家里算账了。”豁~诗儿这么厉害的吗?赵家男孩是用的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来取名,女孩子则是用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一共十八个字,也就意味着老赵的孙子孙女,将来至少有十八个,也不知道这个艰巨的任务能不能完成。现在夫子这个私塾相当于就是赵家村的委培学校,只要在私塾读几年,马上就能包分配,所以上学读书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高了。父母们也舍得花钱在教育上。陪夫子又闲聊了一阵,赵信把话风一转。“师父,我年后不久又要回京师洛阳,我和师妹的婚事,又要一拖再拖,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啊?”张夫子眼角一撇,“怎么?想早点完婚?”赵信嘿嘿一笑,“还是师父知我,我在京师三年,日日夜夜都思念着师父师妹和赵家的亲人,我不想把婚事继续往下拖,那是对锦儿的伤害。”张夫子淡淡地说道,“当初李夫人表达的意思是想要你高中状元之后,你和锦儿再完婚......”“那我要是中不了状元,就结不了婚了吗?”赵信直接一句顶上。啪~张夫子轻轻拍了一下赵信肩头,“说什么胡话呢?李夫人当时口头上立这个规定,还不是希望你成才,在一个,就是想要李家好好看看,她即便是一个人带着女儿,也能把女儿培养好,能给女儿找一个好归宿。”“可是,自你进京这三年来,我每每见到锦儿,她都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这些事李夫人也看在眼里,锦儿那脸上的肉,都肉眼可见地清减,所以,李夫人早就不提中状元这茬子事了!”赵信笑了,这是回蜀州以来,笑得最开心的一次。“还有啊,你们两个都是我徒弟,一碗水我要端平,虽然锦儿还没有过年,但是小姑娘隔三差五都要去赵家村,不是帮着你娘做事,就是带着你侄儿侄女看书玩耍。论起在父母面前尽孝,这事你做得不如锦儿。”“所以,将来你要是亏待锦儿,别看我这身子骨老了,但是揍你可不含糊!”“我怎么可能对锦儿不好?师父,你把心放肚子里吧。”赵信承诺道。在京城的日子,生意上的事情赵信基本不过问,都是交给小舅在打理,赵信的主业就是在国子监走读,稍有闲暇就是给锦儿和亲朋们写信。这个时代通信不方便,所以,人们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了书信上。李宅,李锦儿趁着今天天气好,把箱笼里赵五郎寄来的书信搬出来晒一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