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行正道自有天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门团宠小娇娘!
去年卖西瓜,人人都得了甜头儿。
百姓们得了银子,过了个好年,孩子们有了学堂,学了一冬的写算。
聪明的孩子,已经能勉强写一封书信了,一百以内的加减也熟练之极。
县城里,商铺因为农人的慷慨,也是没少赚银子。
衙门里更不用说,上到属官,下到差役,都拿到了“辛苦银子”。
多少不论,这银子拿的可是光明正大,是百姓心甘情愿孝敬的,不是他们前边走,后边被骂蝗虫!
再看城外,通往各村的路都修整一新,通往京都的官路,更是宽敞又干净。
这些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西瓜,不,应该说是因为教会了众人种西瓜的方大人。
今年再多种一些,秋日时候,各家就能建新院子,娶新媳妇儿了。
于是,恨不得刚出了正月,就有人开始在田里忙活了。
疏通水渠,烧荒,拉粪肥。
更多人是到县衙门前问询,今年有多少西瓜秧苗,每村能分多少。
方玉同徐昆,易先生几个,最近也在商议这件事。
去年是第一年,村里统一种,有力于众人凝聚。
但弊端就是,无论干活儿的,还是没干活儿的,最后分配一样的银子,总有些不公平。
时日久了,就容易有矛盾。
今年若是各家种各家的,多劳多得。
可为了西瓜保值,不至于秋日时候烂大街,西瓜秧苗又不能给太多。
最后,三十六个村子,按人头分配,一人一分儿地。
就是说,十个人一亩瓜田。
一般的村子都是二百多人,二十亩左右。
整个桥安县算下来,也就七百多亩,足够供给京都和周边,也不至于自己砸了西瓜的价格。
当然,有的人家人口少,可以同邻居亲朋合伙。
一起种,一起打理。
若是有懒蛋,不想出力气,那也可以把他的份额卖掉,自然秋日时候的收获同他也没有干系。
这般,勉强算是做到了,按劳分配,也刺激了人口增长。
毕竟一个孩子就是一分儿地,一分地种出二十个西瓜,最少卖几两银子。
一个孩子吃穿用根本花不完,这样的账,谁家都算的明白啊。
消息很快公布了出去,乡绅们却是不同意了,纷纷找到县衙。
去年他们不情不愿的跟着种了一点儿西瓜,秋日时候,肠子都悔青了。
今年征集人手,正准备大干一场呢,结果就按照户籍人头发放西瓜秧了。
要知道,修路时候,他们都出力了,收益时候怎么就被排除在外了。
方玉早有准备,一本账册从头算到尾,各家这一年出了多少粮食,多少人手,都一笔笔记录的详细。
谁也别想挟恩图报,投入多少,就给多少产出。
县衙为了感谢乡绅们支持家乡建设,翻上一倍,就是仁至义尽了。
于是,几乎每个乡绅气势汹汹进县衙,出来时候,一人得了十亩西瓜的份额。
众人互相看看,都几分泄气。
这县令老爷真是软硬不吃,把他们当普通百姓一样对待了。
虽然他们确实是普通百姓,没什么功名在身,家族也不是如何强大。
但在这个县城也是横着走多少年了,如今突然这般,怎么都觉得有几分憋屈。
可他们再憋屈都得忍着,姓方的,可不好惹。
起码在整个桥安县,谁敢说一句方大人不好,立刻能被老百姓的唾沫淹死!
而方玉的威望,在七日后,接到朝廷批准开采石墨的时候,达到了最高。
徐昆和易先生拿了折子,激动的不成样子。
“这就成了?真是太顺利,我以为总要到京都去走动一下,寻人说说情。
没想到,居然直接批准了!”
易先生一遍遍看折子上的几个字,好似不能相信。
徐昆也是笑道,“我也做好再投几次的准备了,毕竟这是开矿啊,不是小事儿。”
方玉也是欢喜,伸手替两人倒了茶,三人落座。
他才说道,“石墨不能燃烧,暂时也没发现有旁的用处,其实有几分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朝堂上那些大人,怕是也担心以后有什么麻烦,连累他们。
但我们为的是百姓,为的是大魏的文运,这是坦荡之事,自然会有同样心存正气之士出手相助。”
“大人说的对,以后人人会写字,户户有书声,那该是何等的景象。”
“开矿要赶紧准备起来,墨笔作坊也要提上日程。”
三人凑在一起,开始商量起来。
开矿肯定是要归县衙,一切的进出,消耗,利润,纳税,都要受朝廷查证的。
而墨笔作坊,则是半官方的,县衙牵头,出地方建厂房,以县衙做保,招工,管理。
利润一半用于桥安县继续造桥铺路,改善民生,一半还是要上交朝廷。
当然,这一部分是很少的。
因为墨笔的最大功用,或者说价值,就是便宜耐用,争取人人都买得起,用得起。
这样,价格就不能定的太高,成本价格上浮两成罢了。
不提桥安县这边如何欣欣向荣,只说空间里,方老大正带了人平整土地。
方老汉蹲在田埂上抽旱烟,笑眯眯的不时嘱咐一句。
方圆儿偷空进来,溜达着上前陪老爹说话。
“爹,真是太快了,又收了一次稻子?”
“是啊,一会儿让你娘给你捞新米饭吃。”
方老汉见了闺女,笑容里就带了几分骄傲。
“这块地最是肥沃,我和你大哥打算在这里下种子,育西瓜秧。”
“好啊,今年三哥要得多,多种一些,宁可多了,别烧了。”
方圆儿随后应了一句,抬手拿了一个果子啃着。
方老汉犹豫了一下,就道。
“闺女啊,村里那边…今年我打算再种几亩?
先前村里人是不对,但如今哪吒都这么大了,家里有事,村里人也不少来帮忙,瞧着都是想明白了。
咱们家里日子好过,总不能让村里人太差了…”
老头儿不是巧嘴,几句话说的有些乱。
方圆儿眨巴眼睛,好半晌才弄明白老爹的意思。
“爹,原本哪吒早产,就是冯家的错,跟村里人没有关系。
他们顶多是疏远,并没有怎么伤到我。
我早就不计较了,你想带着他们再种西瓜就种好了。”
方老汉听得乐开了花儿,一迭声的夸赞闺女,“还是俺家圆儿好,善良大度。”
方圆儿听得好笑,就道。
“我是方家的闺女,都是爹教导的好。”
这父女两个还互相吹捧上了,惹得凑过来的方老大也跟着笑。
“圆儿,你嫂子娘家一直挺安分,日子不算差,但也不是多富足。
这次也带她们家里二亩西瓜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