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 401 钱氏上表弹劾周后 新科进士大批倒戈

401 钱氏上表弹劾周后 新科进士大批倒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政治就是如此残忍,你一旦开始示弱,别人就会群起而攻之,恨不能立即冲上来将你吃干抹净。

皇帝向叶盛等言官妥协,调商辂、彭时回京;并且解除皇太后禁足,为其改建仁寿宫。

这就是两个强烈的政治信号,意味着皇帝进入了守势。

被皇帝压抑了许久的中下层官员,进入了痛打落水狗模式。

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中下层官员,更是无所顾忌。

这就是朱祁钰提拔年轻人引发的负面效应:文官的晋升系统中,最顶级的位置已经被陈循、何文渊、罗通、王骥等人占据。

王文、江渊这种五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又已经卡住了下一代的位置。

相对于六部尚书、排名靠前的阁臣这些位置来说,五十岁已经是非常年轻了。

刚刚皇帝又提拔了四十出头的徐有贞进入内阁。

再后面还有刚到四十岁的黄溥。

就算好容易熬走了这些人,二十五六岁的何宜、岳正等人又到接班的年纪了。

再后面还有十七岁的王献。

皇帝实行的是老、中、青三代,梯队式的培养方式。

导致的结果,就是中下层的官员普遍焦虑,皇帝登基才短短两年,好位置就被占得差不多了。

年纪比较大的中下层官员,基本上没有什么登顶的希望了。

问题是,大家都是进士出身,都是饱读圣贤书的才子,有几个完全没有野心、没有抱负的呢。

历史上的徐有贞,就是因为景泰朝的位置都被别人卡没了,尤其是于谦占据了第一文臣的位置,压得所有人都出不了头,所以他才选择了政治投机,去拥戴朱祁镇复辟。

朱祁钰自己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这个问题无解,在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得咬着牙招揽心腹,提拔亲信。

能减轻其负作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将最有才华的那批人,拉进亲信阵营,这就要考验眼力了。

如今的新科进士,就是对朱祁钰眼力的一个巨大考验。

……

却说内廷在得到诏旨之后,立即便进行了大调整。

御用监、司设监的管事太监们,立即便对南宫进行了重新布置。

打扫宫殿,安排房舍,准备迎接恭让皇帝的全部嫔妃入住。

内官监则立即着手准备仁寿宫重建事宜。

三百名小太监当天便从惜薪司、钟鼓司调出,分派到了南宫、坤宁宫、英华殿当值。

总之,内廷行动极为迅速,金英、兴安再次成为了内廷的主导。

金英、兴安得势之后,曾经冷眼相待的宫人们又纷纷凑上来巴结。而王诚、舒良、张永、王勤四人,则显得有些落寞。

公开给当今天子的亲信太监脸色看,宫人们倒是不敢,但背后冷言冷语却是少不了的。

王诚、舒良等人只得按照皇帝的吩咐,去成敬府上走动走动了。毕竟四人对朝局的认知,肯定是无法和成敬相提并论的。

自己没本事,那就尊重有本事的人,并虚心向其请教,这便是王诚等人最大的优点。

周皇后则是既不与人商量,更不向孙太后请示,直接选择了将坤宁宫的大部分宫人杖毙,只留下了自己的亲信。

就是这样任性,皇帝的诏旨里只说撤换坤宁宫的宫人,可没说要将他们全部杖毙。

周皇后就这样自行其是了。

等钱皇后、万宸妃等人得到消息,起来劝阻的时候,受刑的宫人已经尽皆毙命。

这下可把万宸妃心疼坏了,自己在后宫这么多年,拉拢收买几个宫人容易吗,周皇后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金银珠宝吗,上来就给我活活打死了。

钱皇后和万宸妃都不干了,扭头便回到南宫召来兴安,要求司礼监上奏皇帝,弹劾周皇后滥用私刑,有失仁德。

兴安的脑袋瞬间涨大到了平时的三倍,这不是纯纯的难为人嘛:虽然宫人的性命贱如草芥,但是作为皇后,打死一个两个的还说得过去。不走流程,上来直接杖毙一大群,肯定是属于滥用私刑,这毫无疑问。

问题是,钱皇后和万宸妃并没有去向皇太后申诉,而是直接要司礼监上奏皇帝,这也有些不符合人情世故。

这事到了孙太后那里,肯定会被活稀泥,给压下来。钱皇后和万宸妃绕过皇太后,直接向皇帝告状,兴安也能理解。

但理解归理解,这浑水可不好蹚。

最终兴安说了一堆好话,但就是不肯拟这道奏本。

这下钱皇后和万宸妃全都犯了难,兴安不肯跟着站队,金英是孙太后的亲信,大家又不敢去找。陈祥和曹吉祥是恭让皇帝的亲信,如今恭让皇帝重病昏迷,两人也不肯自行其是。

钱皇后、万宸妃作为皇后和贵妃,只能找找这些南宫的总管太监们,直接去司礼监找人肯定不行,那就有干政嫌疑了,别周皇后没告倒,反而给自己惹一身霉气。

就在两人无可奈何之时,贴身宫女前来禀报,御用监掌印太监阮昔求见。

钱皇后与万宸妃相视一笑,真是想睡觉,便有人送来了枕头,阮昔也是司礼监秉笔,是新近崛起的内廷大太监。

这不正合适嘛,钱皇后赶紧命人宣入。

阮昔行过礼,便向钱皇后请示南宫如何更换陈设,如何安置嫔妃的具体事宜。

钱皇后耐着性子,指示完这些琐事,便向阮昔提了向皇帝上报周皇后滥用私刑的要求。

双方进行了一系列拉扯,钱皇后、万宸又是极力拉拢,又是许诺了一大堆好处,阮昔最终才勉为其难地同意替两人上奏。

但是阮昔拿了好处是真办事情,不仅同意上奏,还答应明日亲自走一趟,直接将奏本面呈皇帝。

喜得钱皇后、万宸妃是眉开眼笑。

一日无话。

到了第二天,朱祁钰吃过早饭,来到凤阁视政。

一进门,就见何宜舒舒坦坦地靠在椅子上,正悠哉悠哉地喝着茶。如今阁中新添了六位中书舍人,再加上原来的徐正、黄鉴,常驻在凤阁干活的,已经达到了八人之多。

黄溥、岳正、陈鉴最近大部分时间在兵部。

绝大部分时间里,凤阁中资历最老的就是何宜,所以何宜已经开始享福了。当然,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做多把表现机会留给新人。

朱祁钰倒不在乎这些,随便你们怎么分配任务,只要保质保量把我的活儿干完就行。

众人起身行过礼,朱祁钰朝王越问道:“怎么样,经过昨天一天的折腾,城里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王越见问,连忙回道:“启禀陛下,昨天文武百官又写了上百份奏本,表达对恭让皇帝的同情,其中包括二十余名新科进士。”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