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专题策划(求追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传媒无双!
翌日,7月14日,周二了。
马小飞睡了个懒觉,上午9点过才起床,在小区门口吃过早饭,准备去报社,将在网吧采访的资料写成一篇新闻。
明天《都市版》要出刊,今天又得交稿子了。
BP机震动起来,是一个座机号码。
马小飞找公用电话回过去,对方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马记者,我是雪华啤酒的郑珊珊。”
“哦……郑经理,你好。”
马小飞很快反应过来,这位是雪华啤酒企划部的经理,后面还算是关系不错的朋友。
郑珊珊又道:“马记者,你现在有时间到我们厂里来一下吗,我这里还有些新资料给你。”
马小飞忙道:“好的,我马上就来。”
骑上野狼125,马小飞直奔城南郊区的雪华啤酒厂,一路上想起了不少事。
明天下午,在帛阳体育场会有一场足协杯比赛,全兴队对阵红岩队,雪华啤酒是赞助商。
最近,雪华啤酒在《都市版》投放广告和专题软文,写稿子的事,文光煜安排给了他。
赶到啤酒厂,马小飞匆匆上了办公楼3楼,找到企划部办公室。
看到身材高挑,模样清秀,穿着长裤和短袖衬衫的郑珊珊。
马小飞很快想起来,这姑娘是本科毕业生,蜀都人,今年25岁。
男朋友是一个苏格兰裔的美国人,在蜀都领事馆工作。
再有一年多,她就要嫁去美国了。
郑珊珊到了美国,在华盛顿一家图书馆工作,还给马小飞写过一封英文电子邮件。
大意是介绍自己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倾吐一下思乡之情。
只是那时候的马小飞,英文水平太次了,都不敢给人家回一封信。
之后,就没了联系。
郑珊珊给马小飞冲了一杯咖啡,带着歉意道:
“马记者,我这边实在走不开,只好麻烦你跑一趟了。”
马小飞微微一笑:“应该的,我本来就是为你们服务的。”
“你的稿子写得很好,我们老总很满意。”
郑珊珊笑呵呵夸了一句,递过来两份文件资料。
马小飞翻看一下,都是明天要见报的足协杯赞助专题稿,准备的材料。
这样的专题稿,对现在的马小飞来说,自然很简单。
马小飞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便道:“郑经理,趁着这次足协杯的热度,我建议雪华啤酒再做一组专题,扩大宣传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
郑珊珊好奇道:“马记者,你有什么想法?”
马小飞想想道:“你们收购亚太啤酒刚满一年,现在正是市场旺季。
我是这样想的,可以整体策划一组专题,考虑4篇大稿子,每一篇半个版,大概4000字,配一两张图片。
回顾雪华啤酒进入帛阳乃至蜀川市场,一周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展望下一步的市场,以及相关规划。
具体的内容,包括支持经济发展、技改、市场营销、渠道体系建设等方面。
另外,还可以考虑安排你们老总做一次访谈,这篇访谈考虑2000字左右,占1/4版,单独成稿。”
郑珊珊眼神一亮:“这些主意挺好的。”
马小飞道:“郑经理如果觉得可行,麻烦你帮我再找一些材料,我熟悉一下,写一份专题策划方案,到时候你们再决定做不做。”
“好的,我马上找。”郑珊珊打开书柜翻找起来。
半小时后,马小飞带着一叠材料,一条硬中华,还有4张足协杯比赛的球票,离开了啤酒厂。
为啤酒厂商策划一组专题宣传稿件,对于干过20多年媒体的马小飞而言,小菜一碟。
他相信啤酒厂的老总只要见到策划方案,一定会感兴趣。
雪华是全国一线的国营大品牌,去年通过收购帛阳的亚太啤酒厂,才首次进入蜀川市场。
公司老总也需要借助媒体宣传,展示工作成绩,谋求升职嘛。
两个版的专题稿,加上1/4版的访谈,按一个版1.4万收费,总共3.15万元。
这点钱,对啤酒厂来说完全是小意思,人家一年利税都有好几千万。
这是马小飞跑下来的单子,自己采写,按报社的制度,可以按30%提成,那就是9000多块钱。
从策划方案到采访写稿,马小飞一周之内就能搞定。
不过,啤酒厂本来是文光煜的人脉关系,这件事,马小飞还得回去汇报一下。
回到报社,记者部办公室坐了6个记者,三男三女。
马小飞拆了一盒硬中华,散了一圈,也想起了这些记者的名字。
郑玉林,董军,蒲卫东,李英琪,何琴,刘红梅……
6月初,《都市版》公开招聘记者,有300多人报名,这些记者跟马小飞一样,都是一路过关斩将,杀出来的。
之前,他们都是有单位的,乡镇中学老师、新华书店职工、国营企业职工、区县报社记者……
10个招聘记者中间,刚满21岁的马小飞最年轻。
马小飞之前在东江区石门乡上班,职务是财政所副所长,正儿八经的公务员。
这年头,做记者很香的,应聘一个没有编制的招聘记者,卷的比高考还凶残。
像30岁出头的蒲卫东,还是西江区一个偏远乡镇的副乡长。
董军和蒲卫东,还有一个叫刘洋的,都在报社6楼那套房子,跟马小飞一起打地铺。
董军点了烟,问道:“小飞,你搬出去住了?”
“嗯,我在解放街租了一套一室一厅。”
马小飞回了一句,跟着埋头赶写稿子,没时间闲聊。
其他记者闲聊几句,也都开始写稿子。
用钢笔手写稿件,马小飞虽然无奈,也只能努力适应。
他自己买台电脑在家写稿,然后用软盘拷来报社,也完全无用。
现在,整个报社除了照排室,只有社长和总编的办公室各有一台电脑。
编辑们都还在画版呢,修改稿子自然也是手写。
后面到了2000年,《帛阳都市报》创刊后,马小飞离开这家报社时,编辑记者们依然没有配上电脑,还在手写的干活。
上午,马小飞将啤酒厂明天见报的2000字专题赶出来,又马上赶过去,将稿子交给郑珊珊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