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收藏纪元 > 第138章 宋刻!宋刻!

第138章 宋刻!宋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收藏纪元!

缘,妙不可言。

昨天早晨,常闲才看到假的宋刻本,怎么都不敢想象,居然在今天看到了真的宋刻本。

而且,不是一本,是一箱。

在常闲眼前的是一箱宋刻本,整整五十一册一百六十卷。

听起来是相当庞大的一个体量。

实际上,眼前这套装在箱中的宋刻,精致小巧,一个女孩便可双手环抱。

这种版本,被称为“巾箱本”,很好听的名字。

巾箱,是古人装头巾用的小箧。

巾箱本,则是一种版本类型。

中国古时刻印的版框开本极小、可以装在巾箱里的书本,意谓可置于巾箱之中。

古代读书人“负笈远游”,很多就是在“笈”里放一些巾箱刻本。

您要问“笈”是什么?

看过电影倩女幽魂没?

就是哥哥宁采臣背的那玩意儿了。

……

常闲将书小心翼翼地从箧中取出。

这套书体积小小,携带方便,甚至可放在衣袖之中。

做得如此之小,多是为方便科举考生阅读之用。

这套书名《眉山三苏文集》,收录了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的文章近三千篇。

这套《眉山三苏文集》是南宋覆刻的蜀广都费氏“进修堂”刻本。

什么叫“覆刻”?

就是把宋本书的书叶覆置于木板上雕刻,板刻成,书就没了。

所以一般的覆刻宋本,都是在明初之前的事。

到明中叶,宋刻本很珍稀,成为收藏的新宠了,没人还会把宋本覆刻了。

整套书传承有序,从“华氏剑光阁珍藏印”、“天一阁珍藏印”,“五桂楼珍藏印”到“嘉业堂珍藏印”和最后的“长乐古香居士彭向举珍赏印”,一共有十一家收藏印记。

……

宋刻难求,旧时便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

就是说宋版书是按页计算价钱的,哪怕按十万一页,这整整一箱,该如何衡量?

哪怕是常闲再怎么每逢大事有静气,这一下也是如在云端。

不过惊诧过后,他思维的触角从云端下来,站上了厚重的大地。

再说什么收养一条狗的承诺,那就是开玩笑了,那只不过是老人用来托付重宝的一个由头罢了。

常闲看着老人如释重负的表情,对老人深深的鞠了一躬,直起身子,两个大拇指交抵,八指交拢,拜了三拜,手背翻转,再拜三次。

他庄重的道:“谢谢十二奶奶,我一定不负所托。”

这是以前的老礼,叫作生死拜,也叫托孤拜,相传是诸葛亮在白帝城传下来的。

这么郑重的礼节,表示愿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死者遗愿,托孤一诺,九死不悔,手背翻转,以示不负所托之意。

说来也怪,常闲刚一拜完,窗外一阵大风吹进屋子,书箱上面取出的那本书霎时被吹得哗哗响动。

老太太眼睛一亮,显然是认出来了,眼中一红,脸上却轻松的笑道:“孩子,是我谢谢你。”

“这套书是当家的心肝宝贝,我年纪大了,这是我唯一的心病,今天你来了,这是你的缘分,也是我的因果。”

“这个屋子里的东西,什么饭碗啊,茶盏啊,都是玩意儿,俗物中的宝贝,是我用来托付身后事的。”

“那位的东西呢,是他们自己的宝贝,用它们来给一乡小孩换取一点希望,也算是求仁得仁。”

“这个呢,才是真正的宝贝,是承载文明的宝贝,是我们薪火相传,区别于畜牲蛮夷的宝贝。”

“孩子,我累了,交给你了。”

常闲浑然没有得到重宝的喜悦,只感到泰山压顶般的压力。

“您老人家这份礼太沉了,晚辈这肩膀啊……”

他沉默良久,轻抚自己的肩头苦笑一声,道:“常言道,秀才人情纸半张,晚辈没什么可以送您的,胡诌几句诗吧。”

“秀才人情纸半张,嘿嘿,很久没有听到这么有意思的话了。”

十二奶奶眼神悠远,仿佛陷入遥远的回忆。

“你且做来。”

常闲走到门口,负手而立,看着这座遗世独立的小院,慨然长吟。

“渺渺松风过草堂,翩翩鹤影孤山藏。

一生负气鞭骏马,四海无人对残阳。

高岸成谷多因果,老槐拍鬼话凄凉。

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量。”

……

李东飞这个电话打了很久,一直打到手机没电,又换了一块电池,也差点打到没电。

他的方案出来了,第一步是乡小学不会搬走,答应十二奶奶的所有要求;第二步是为了保证第一步的合理性和持续性,马上启动附近三个乡的并镇程序,合并成为长乐镇,再将小学打造成为县重点。

十二奶奶得到这样的方案,脸上并没有欣喜之色,她的族人的问题算是解决了,长乐乡的小孩跟着沾了光,很多学龄小孩不用辍学,但桃溪乡却因此而转移背负了长乐乡的命运。

但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能怎么样呢?

彭向举是彭家村的原族长,姓的是彭。

而且毕竟成为县重点,硬件设施和软件师资都要比原来还是要好一些。

十二奶奶的腰脊似乎有些佝偻,不似先前的挺拔,那合体的旗袍似乎也没有先前齐整平滑了。

到底借这个机会解决了思虑已久的大事,她对李东飞沉声道:“我也不问你姓甚名谁,但你气度恢宏,才能全老太婆之憾。我代当家的感谢你!”

“老太太,您谬赞了,可是不敢当!”

李东飞赶紧道:“所谓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意为恶虽恶不罚。晚辈不过落个不赏不罚而已。”

老人目光一动,嘴角含笑。

“小友也是妙人。”

……

李东飞将东西收好,给老人恭敬的行礼,走到门口又扭头问道:“我们就这么走了,您就不担心我们拿了东西不办事吗?”

“我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当年当家的和我读《聊斋》,说蒲盘的因果,说玄武门的因果,又说清东陵的因果。”

老人悠悠的道:“我既然和你们达成了协议了,我们的因果就已经圆满,你们怎么做,那是你们的因果。”

“走吧!”

她对常闲怀里的小松狮挥挥手,小狗轻轻的“汪”了两声,安静的望着老人,即使走远了,彼此的目光依然犹如实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