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收藏纪元 > 第90章 黄花梨的华丽转身

第90章 黄花梨的华丽转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收藏纪元!

跟牟端明合计了一下后面的安排,两人先将几件东西拉倒沈阳道附近一个小仓库,安置妥当后再到汲古轩等候客人过来。

说是仓库,其实就是民房改的,前后打通,再装上大灯,面积有个六七十平米,这也是根据沈阳道的情况改造的。

沈阳道是老街道,地方狭窄,时不时的会有一些物件需要地方周转,有时内部也需要搞一个交流什么的,所以在两侧找地方改造了两个仓库。

地方也不用大,横竖古玩也难得有什么真正的大件,说实在的,哪怕是司母毋鼎也占不了多大的地儿。

“孙老板,您这精神头可是不错,又捡着什么好东西了,可是要关照小弟……”

“哎呦,华清兄,咱可是有日子没见了,您似乎有点清减了啊,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小师弟……”

“陈姐,您也亲自来了,多谢捧场……”

不过三点多,陆陆续续就有朋友上门,有的单独来的,有的三三两两,有的勾肩搭背打个招呼就出去溜达,有的就安坐着吹牛打屁。

这些人有的是开店做买卖的,有的是专门做收藏的,也有的是看着收藏火热,跟朋友过来见识的。

在牟端明的引荐下,常闲也认识了不少人,这会儿他正端着茶壶给人续水,一边听着这帮行内老鸟信口开河。

话题就是黄花梨。

……

“我记得是哪一年来着,好像是79年吧,京城硬木家具厂因为开支困难,对外推销他们30年来收藏的古典家具珍品,一对儿黄花梨圈椅,当时只卖10块钱……”

这老头相貌清瞿,精神健旺,姓孙,在京城潘家园的宝号“宝明堂”。

孙老头“啧啧”两声,嘬嘬牙花子,双手虚虚的这么一抱,好像那对儿椅子就在怀里似的:“就这,嘿!还无人问津!”

“谁说不是,也就是这三两年才涨得邪乎!”

旁边一位藏家接口,也是一口京片子:“那是01年吧,那谁,粤省的老温,一张黄花梨小条案才花了一万五,搁现在,没七八十个,边儿都挨不着!”

这位姓吴,据说开着三家公司,身家不菲,玩木头可是有些年头了。

一个声音来自冀省保定府:“话不能这么说啊,这么说的话,七十年代,有人拿来当劈材烧火做饭呢!”

上次见过的郭老板呵呵笑道:“黄花梨那会儿主要还是做药材,挺多年吧,一直是以药材的身份论斤出售的。药材公司一两毛钱一公斤的价格收购回去,当作红花油的原料,这也算是华丽转身!”

“好嘛!这转身都转得跟陆压道人的飞刀葫芦差不多了,一句宝贝儿,请转身,白光一闪,跟着人头落地!”

这位爷一开口就是津门调调,听牟端明说这位姓马,鼓楼的铺面可是不小。

马老板略带苦涩的道:“前年嘉德的秋拍,一套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拍了差不多一千万,搁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价!”

……

说起黄花梨的华丽转身,这个转身的导师就是王世襄老先生。

1985年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的出版发行,当时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最具影响力的文物图集。

随着港台收藏家的介入,中国古典家具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由此急剧飙升,上升速度甚至超过了古代书画和明清官窑瓷器。

到了90年代初,这类极具中国审美和文化内涵的家具开始走入纽约、伦敦、香港等地的国际拍卖行。

现在,古代家具已与书画、陶瓷并称为中国文物收藏三大热门品种,约占古董拍卖的30%以上,其精品的拍卖价格动辄就是数十万美元。

……

里面说得热闹,一个年约40来岁的中年男子在汲古轩门口停留一下,左右打量两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对照着确定了一下之后,才慢慢的走进店里。

他不怎么像个有钱人,身材精瘦,皮肤黝黑,穿的衣服也只是普通货色。

看到店里热闹,他嘟呶了一下嘴,脚步却是不停。

常闲看到后赶紧站起来迎上去,问道:“您好,想看点什么?”

那人赶紧道:“您好您好,我叫严金水,来找牟端明牟老板,听说他今晚窜了一个货场,过来见识一下。请问哪位是牟端明牟老板?”

那边牟端明站起来道:“严老板好,谢谢您过来捧场,您是怎么找到我这小庙的?”

一边寒暄,一边让常闲给严金水沏茶。

严金水依旧保持着讨好笑容,点头给常闲道谢,然后小心翼翼的穿堂走到里面。

中年男子屁股刚挨到板凳,又突然站起来伸出双手,矮身跟在坐的几位握手道:“各位老板好,我叫严金水,还请多多关照。”

这位爷一看就不是行里人,几位也是不咸不淡的招呼着,外面一个声音响起:“呦,严老板,您还真来了?”

声音粗豪,进来的是喻博,话虽然客气,但语气隐隐有些漫不经心的调侃。

听他的语气,严金水应该是碰上他和谁聊起今天的事,自己上赶着来的。

严金水急忙转头,满脸堆笑道:“喻老板好!几天不见,您越发精神了!”

喻博不咸不淡的点点头,对众人微微拱拱手:“这么些个老朋友都在,我就不一一打招呼了。”

他打过招呼,转背就走,边走边道:“牟老板,我还俩哥们在外头,我们哥仨先到外面晃悠一下,待会再来。”

……

有人进有人出,话题还是黄花梨。

“我一朋友,现在在海南当地都有着“拆房专业户”的浑号了,去年,他看中了一套老房中六根海黄的梁柱,当时卖主要价19万,就交了定金,等候拆房。”

“可等了俩月,等来的却是价格要翻倍。还不是翻这一遭,这跟头一直翻了一年,掰扯到前阵子花费180多万才到手,一年多的时间比起最初商定的价格已多出十倍。”

常闲记得这是通州的肖总。

京城的吴总道:“嗨!您说的是阳渤那小子吧,那孙子厉害,别人囤姜囤蒜他囤黄花梨,光是囤黄花梨木料就囤了整整30吨,挣得那叫个盆满钵满。”

牟端明笑着重新泡了壶茶,道:“谁让黄花梨这几年翻着跟头往上涨呢,尤其是01年以后,价格都开始看不懂了,这是黄花梨坐直升机——邪乎!今年比去年翻了两个跟头,比五年前恐怕都是几十倍了。”

“这都不是坐直升机,是特么的坐火箭!现在去海口新世纪6楼的古玩市场,铺面月租金动不动就两三万,一眼望过去全特么的倒腾黄花梨的!”

这却是喻博在外面逛了一圈,把朋友扔了,自己个儿来这扯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