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收藏纪元 > 第87章 拆大改小十三陵

第87章 拆大改小十三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收藏纪元!

金丝楠木是极为珍贵的木材,质地紧密,温润不燥,千年不腐不变色,在古代只有皇家才有资格使用,普通人敢用的话,那叫逾制,是杀头的罪过。

金丝楠木制成的东西,在古董市场十分抢手,哪怕是一串佛珠,都能卖出天价。

若是谁能有一套金丝楠木的家具,这辈子都够吃够喝了。

可惜经过长期砍伐,金丝楠木已经接近灭绝,市面上早就没有真正的新金丝楠木了。

古玩市场上流通的,都是从各地旧建筑、旧家具上一块块拆下来拼凑重卖的,价格贵比黄金。

但这个博古架的整体质地和色泽虽略有斑驳,却没有断点,浑然一体,竟然是一根根整木所作,而不是一块块碎木凑出来,拼成这么一个架子。

常闲甚至看到,博古架其中几排的围木颜色发暗发阴,隐有泥纹,不由得心中冷笑。

这几片木材,一看就知道是从坟墓棺椁里拆出来的,在架子四角还点缀着几片乌黑木角,看起来好似墨点一般,这是阴沉木。

有些金丝楠木因为各种原因被埋地下上千年,木料因缺氧以及高压而被碳化成乌黑颜色,就形成了阴沉木,珍稀程度还在金丝楠木之上。

就算真有一只真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摆在上面,价格也不见得就能高出这个硕大的博古架。

常闲不由得惊奇,以金丝楠木之难得,老人是怎么得来的?

老人对着博古架的右侧后脚部位努努嘴道:“这是那位爷整出来的,我可没那本事。”

常闲绕到侧面,看到木腿上刻着一个章,还有点面熟:玉砚山房。

这是乾隆在颐和园的书房。

嗨,常闲曾经收过一只玉砚山房的小东西,后面卖给了京城那个大脑袋。

常闲惊奇的道:“那拆大改小的传闻是真的?”

老人嘿然不语,表情有些怪异。

满清以来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

金丝楠木几乎是一种完美的木材,所以明代皇家大规模使用。

永乐四年,朱棣“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紫禁城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金丝楠木。

不仅紫禁城需要用到金丝楠木,还有明十三陵,也是大量用金丝楠木。

以金丝楠木两百年的成材周期,到乾隆之时,金丝楠木已经成为稀缺品。

以十全老人的尿性,这怎么能忍?

1785年,乾隆居心叵测的修缮明十三陵,他要求采取“拆大改小”的方式,这样一来,多出了不少的材料,金丝楠木自然也在其中。

不完全统计,从这次修缮中运出的大小楠木有238件。

很多人据此猜测,在这次的“拆大改小”中,乾隆将朱棣墓的很多楠木用来打造自己的棺材。

现在看来,他的棺材没用了这么多的金丝楠木,还可以打造别的物件。

挖别人的坟来建自己的坟,天上地下,霸气侧漏。

1928年,孙殿英部炸开乾隆的裕陵,十全老人的尸体被兵匪丢出。

《东陵盗案汇编》中记载,待兵匪走后,守陵人来收拾残局,“捡得肋骨一条,脚骨二块,膝骨一块”。

金丝楠木的棺材似乎也抵挡不住天道的因果报应。

十全,取得好名字!

沉默半晌,老人问道:“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射覆了?”

“射覆射的是人心!”

常闲淡淡回答道:“这不是鉴宝,而是心理诡计。”

之前说了,射覆考验的不是对古玩的鉴赏能力,而是一场心理战。

那三十件古玩摆在架子上,气势惊人,这就是一个巧妙的心理暗示。

大部分人一看到博古架,受了暗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选择限定范围是这三十件古玩,在射覆时心无旁骛,不作他想。

但仔细想想老人开始前那句话,他明明指着博古架说“射中其中最贵之物。”

老人可从来没把木架本身排除在外。

所以只要参赌之人脑子里存在“三十件”的定见,那就必败无疑。

这就是老人设置的心理陷阱。

参赌者越是心无旁骛,就败得越惨。

第一次射覆时候,常闲拘泥于自己的“理”,勉强看完三十件古玩,心浮气躁,根本没有心思去射出题人的心思,完全想不到这个博古架隐藏在题目之中。

第二次他完全静下心来,博古架居然也出现在了灵觉感应之中,让他注意到博古架材质的蹊跷,再仔细琢磨老人的措辞,终于勘破他暗藏的玄机——那金丝楠木架子的价值,一定比其它的古玩值钱多了。

因为“最贵”指的是价格,而非价值。

价值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等等,不会有多少波动,价格却是波动的。

任何东西一旦资本进入,就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收藏可能变为投资,投资可能变为投机,投机可能变为泡沫,而泡沫终究会破灭。

就拿这几年疯涨的黄花梨来说,谁知道十几年前就是当药材卖,甚至被海南老百姓当劈材烧?

一只清三代青花梅瓶,昨天拍两百万,今天可能就只能拍出一百五十万。

在这之后的2010年,一件在伦敦郊区发现的乾隆花瓶拍出约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据称神秘买家来自中国。

两年后,这只天价花瓶再度出现在拍卖行里时,成交价已缩水一半。

所以想要结果让人信服,那物件之中一定是有一件是远远超出其他物件的,不能出现因价格波动而产生各执一词的状况。

那就好办了,金丝楠木博古架的价格是可以确定的,即使其他物件都是到代的真品,又有哪件东西一定能超过它?

再结合话语陷阱和隐蔽性,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可见,要破这个局,最需要的不是鉴宝的专业水平,甚至不是心无旁骛的专注,而是勘破陷阱的静气。

“师父,我在您这呆了几天?”常闲问道。

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他现在感觉自己似乎从头到尾都是新的。

“九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