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甸知名邮商回忆录—知识和阅历是站稳市场的关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平凡人的梦想!
时间很快就到了九七年的七月份,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七月一日香港回归祖国,举国欢庆。庄严神圣的交接仪式让我们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到处都是欢庆的海洋。中国邮政发行了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面值50元,发行量2000万和香港回归普通小型张发行量5700万。香港邮政同时也发行了一套过渡邮票小全张(香港通用邮票)和《香港回归纪念小型张》,香港邮票上第一次没有了英国女王的头像,而且九七年七月一日以前发行的带英国女王头像的邮票也作废不再允许使用。
当时正是邮市**期,香港回归有重大的历史纪念意义,有如此重大的爱国题材邮票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发行前就受到了邮迷的追捧,硬折子包装的金箔小型张期货价达到260元。朋友们也许会问什么是期货价?期货价格就是指某种邮票还没有正式发行,在发行前提前商议好价格,然后交付一定数量的定金,在正式发行后三天或者七天再交易的价格就叫期货价。当时在上海卢工邮市比较流行做新发行邮票的期货。其实做邮票期货的交易风险比较大,实际就是提前对没有发行的新邮的一种价格博弈。在浓烈的炒作氛围下,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价格一路高开高走最高达到了四百多/本,市值达到了八十个亿,惊人的泡沫!(最近在互动网上查了下香港金箔的价格才30元/张,投机爆炒之后的代价是不是应该深刻的反思一下)
那个时候,最暴利的就是邮资封片,一包邮资片数量是1000枚,一箱邮资封数量是500枚,因为单价低从二到三块钱/片涨到了二三十元/片,甚至几十元一片的都有。狂热的市场是没有理性可言的,市场甚至炒起了香港邮政发行的通用邮票(长短条),炒作的理由就是因为是第一套没有英女王头像的邮票,可以想象的到最后的结果是一地鸡毛。但那时候投机者的疯狂哪有什么理性可言,都认为自己不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包括我自己,每天都呆在市场里,渐渐就麻木了,慢慢的就对市场放松了警惕。
有位老乡的老公从深圳过来,带来了《香港回归第一组》的银币,发行量8万8千枚,市场价也从当初的七八百涨到了四千/枚,他愿意比市场价低百分之五卖给我。我自己认为是重大题材的第一组的银币,量又小,就买下来想拼个差价。当时我有点贪心想押几天多赚点,谁知机会稍纵即逝,后面价格就是一路慢慢下跌,中间有小亏一点的出逃机会,又有些不甘心,结果越套越深。一直放了二十几年,直到前几年清理库存才按五百/枚的价格卖了出去。投机市场亏得钱都是你的贪念和认知不足惹的祸!
周边很多朋友很多都是卖了邮票转身就又投入钱币里,卖了老邮票又转身投进新邮里,用老话说就是:才跳出火坑,又落入狼群,还是兜兜转转在锅里转,很少有卖出后跳出圈外撤离的。称着行情好,我也外出转了几次,飞到广州发现广州市场一样也是很火爆,人民公园的地摊拥挤的都快摆不下了。湖南老乡有一大帮人在广州市场炒邮票,其中就衡阳那位曾经逆袭的邮商刘总。听说他当初成功之后又辗转做了些别的行业,折腾的差不多了又回到邮市重操旧业,聊起邮票来还是那么兴奋,只不过额头的沧桑让他没有了当初的锋芒。在这个市场如果知识阅历不够,又想赚快钱成功的概率不高,即使偶尔凭运气赚的钱也会凭实力赔回去。
那时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回趟老家,看看父母,顺便与集邮公司和邮商联络联络感情。老家有个关系不错的同行把邮币卖了买了个几十平的底商,当时堪称完美出逃,出租租金一千元一个月。可能是四线城市商铺多,电商发展太快,商铺租不上价,现在只能租到二千多一个月,聚会聊天时他有些失落,我还安慰他要知足,起码比那些当时留着邮票的同行强多了。可能是钱赚的太容易了,有些朋友赚了钱之后很疯狂,郴州老家有位邮商从湘西收了一批纸币卖到上海赚了一笔钱后,夜夜笙歌,逍遥放纵。有次喝多了在歌厅唱歌,给在场的认识不认识的服务员赠送一张100元的电话卡,把大伙都惊蒙了,典型的暴发户心态,似乎都忘记了当初摆地摊赚钱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