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童年那些趣事 > 玩泥巴

玩泥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童年那些趣事!

童年的时光真美。虽然过去了几十年,现在想起来还很清晰,就像当年那样快活。那时的岁月和现在虽然不能相比,也是同样很甜蜜,很快乐。在那三年吃糠咽菜的时候,孩子还是有自己的快7乐。熬过灾荒人也大了,一个个活蹦乱跳又懂得规矩。读书上学虽然有些调皮,但那正是孩子的天真和喜悦。家里的人都不识字,跟着老师一天天学习新的知识。在那个时候该学的学,该玩的玩,健健康康都有个好身体。

那时候苦也好难也好,童年的孩子们并不往心里去。每天只管学习和玩。那时玩的很土气,根本没有玩具,还是总觉得挺开心,挺有意思。

人的一生中最欢乐的年代应该属于童年,童年在人生的欢乐中当然应该属于第一。没有哪一个时期可以和童年相比。

童年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岁月,几乎是过去了整整一个花甲之年。在那孩提时代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至今还萦绕在脑海中。童年的岁月一旦想起来就像品尝一瓶不知存放了多少年的老酒,看着这瓶商标模糊的老酒,忘记了究竟有多少年,也不知是什么年代,也弄不懂什么香型,只顾斟上一杯慢慢地饮,品着酒里的滋味,回忆着童年的事情。

少不更事的时候不论怎样的艰难,还是在寻找着快乐,这就是童年的无忧无虑吧......

幼小的孩子到室外去喜欢玩的是什么呢?最愿意玩的差不多都是用小脚去踩刚下过雨的小水坑,看着水花四溅不由得一阵阵开心的欢笑起来,紧接着再踩上几脚,看着晶莹的水珠飞溅起来觉得它很神奇,它怎么会动呢?会飞溅起来呢?溅起来的水珠那么晶莹明亮,那么好看,偶尔还会五光十射。踩过的水泛起轻微的涟漪,晃晃悠悠的好一会才平静下来。

女孩子喜欢什么呢?那就是鲜花和野草。正像人们夸奖小姑娘,把她比喻成像花一样美丽。这可能就是一种天生的带着一种缘分的巧合吧。小姑娘真的很美,就像那鲜花一样美丽的有点婀娜多姿,甚至是流光溢彩。

男孩子除了踩着积水,看着泛起的涟漪,还敢大步的迈进水里,在水里趟来趟去,显示着男孩子的威武阳刚,就是鞋袜都湿了也不在乎。这可能也是男孩子狂野的一种天性吧。女孩子是不会在水里蹚来蹚去的,只会在边上轻轻地试着踩上两下就格外的开心满足了,然后有些恐惧的看着男孩子那狂野的动作。

大部分的男孩子自小还很愿意玩泥巴。小四偷偷地在水坑边弄来又黄又黏的老泥,回到家里先藏了起来。进到屋里妈妈一看这一身泥,不能不生气地说:“这是干啥去了,身上弄这么多泥。”小四胆怯却如实的说:“妈,我挖了一块黏泥回来。”“弄它干什么,埋不埋汰?”“捏泥人玩。”妈妈一听玩就玩吧,孩子还小,闲待着干啥?“去,洗洗手,洗洗脸,把衣服都脱了。”小四知道妈妈要干啥,赶紧乖乖的洗了手,洗了脸,脱掉了衣服,穿着小裤衩。搬了小板凳,搬了一块木板子,在阴凉里玩起了泥巴。

小四把那坨泥在板子上摔了好一会,软软的了,揪下一块在手心里团溜了一会,成了圆圆的泥球。小五蹲在身边好奇的看着,看了一会也想玩,向四哥要一块,小四像大孩子一样说:“你不能玩,这泥可脏了,你没听妈妈说我吗?”小五看四哥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再作声了。就这样蹲在地上,杵着下颌看着四哥一个人玩泥巴。

小四把圆球按巴按巴成了椭圆的东西,

仰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开始动手捏了。先从一头捏了一会,有点像猪头的样子,捏出了两只大耳朵,虽然一只大,一只小,还能看出来是猪耳朵。好在猪头和猪脖子粗细差不了多少,就不用特意捏一个猪脖子了。

又从猪脑袋后面捏出了一条腿,直不楞登的。看着有点别扭,往里掰了掰,这回有点周正了。捏第二条腿的时候小四小心翼翼的,因为两条腿的空档小,一只小手不得不加着小心害怕碰了好不容易捏成的第一条腿。

过了一会第三条腿,第四条腿都捏好了。四条腿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有细的,有里出的,有外进的。放在木板上站不住。小四有点沉不住气了,自己看着也别扭。毁了重做?小四犯心思了。鼓捣了好一会,不是捏一捏这就是动一动那。好歹这只猪能站住了。别说小四看着不满意,连小五都歪着小脑袋在问:“四哥,你捏的是什么呀?”小四根本就没搭理他。还是继续捏着。这只猪太肥了,挺大个肚子就跟球一样,怎么弄呢?让它变个样,可别这么胖。在腰身那往细了攥一攥,放在木板上。猪不是那么胖了,四条腿又变样了,立在那也不稳当了。接着鼓捣吧。好不容易算是站稳了。

左看看右看看缺点什么,猪屁股怎么那么圆啊?呦,缺一条尾巴。赶紧在屁股那捏巴捏巴,长出了一条长尾巴。猪圆圆的屁股变成了尖尖的了。小四试着往屁股上添点泥也没有做到。把这只小猪立在木板上端详着。“四哥,你捏的是一个小猪吧?”

小四不好意思的冲小弟笑了笑。

大热的天那头小猪身上都出现了细碎的裂纹,手一摸上去干干巴巴,一点湿乎劲都没有。不得不停下来。拿手背揩了揩脑门上的热汗。想的是手背会很干净,实际上也是沾满了黏泥,弄得脑门子上黄呼呼一片。

找了一个闲着的坛子,把剩下的黏泥蘸上水放进去,上面扣上了盆子。

小四是个干啥都着迷的孩子。自从第一次玩上了泥巴就上了瘾,不知在里面悟出了什么门道。

俗话说熟能生巧,慢慢的做得有模有样了。而且活干得还很干净,衣服裤子上再也没有弄上泥点。有一天下着小雨,小四偷偷地在屋里捏起了泥人。妈妈假装没看见,看着他那一副专心的样子,不出声不言语的,觉得也挺有意思。小五静静地坐在四哥的旁边就那么老老实实的看着,一动不动,眼睛一眨不眨。妈妈看着小五眼巴巴的样子忍不住对小四说:“老四,你也给小五一块泥,让他也跟着你玩吧,瞧他眼巴巴的样子多可怜。”“妈,我怕他弄一身,到时候你又说我。”“不说你,衣服弄脏了我给他洗。”

这可是金口玉言。听了妈妈的话小四赶紧揪了一块泥巴,把它团成了球递给张着小手的小五。小五接过了泥球可是高兴坏了,咧着小嘴一个劲的咪咪笑。端详着手里的泥球,看过来看过去,用细小的手指轻轻地捏来捏去,享受着一种新奇的快感。看了一会开始一本正经的玩泥巴了。

小四捏着各种动物,捏好的动物排成一排,立在那里就像动物王国的兵马俑一样,那阵势很不一般。小五七扭八歪的捏着,学着四哥的样子。

小哥俩让妈妈看着就打心眼里高兴,这两个孩子怎么这么听话,这么文静。跟三个哥哥可是有点不一样。不像那三个虎头虎脑的愣小子。不过小四的身体是最单薄的。这也就是妈妈为什么偏心他的原因,偏心老四比偏心老五还厉害,别看老四比老五大了两岁。

小四的泥人捏的有模有样了,见过的人都夸奖着,说小四的手真巧,心真细。小四那块木板上的小猫小狗小猪小马换了一批又一批。他还是没有乏味的时候。就连小五都跑到外面贪玩去了,他还在捏着手里的东西。直到有人来找他才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泥人,跟着几个孩子去玩,去疯去。

几个成天在一起的孩子看见小四捏的东西羡慕的了不得,不住嘴的夸着,就是不敢试一试,怕捏的不好让人笑话。

这些讨人嫌的孩子不知是谁说:“咱们捏不了泥人,玩摔泥碗还不行吗?”这一建议一下子被三个人同意了,小四只能跟着。狗剩子回家拎了土篮子和铁锹来,挖了有少半筐黏泥,两个人抬一会换一回班的抬回来,倒在前趟房的房根底下。常明赶紧喊:“地上有土。”狗剩子跑回家去拿来了笤帚。清扫利落了把那些泥弄了过来,接着扫清了刚才堆泥的地面。

在阴凉的房根底下也顾不得歇一会,一个个撸胳膊挽袖子的一副虎式劲。揪了很大的一块泥在地上噼里啪啦的摔起来,觉得泥块摔得匀实了开始做泥碗。就连摔粘泥都觉得很好玩,很过瘾,想怎么摔就怎么摔。

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粗糙的很脏的活,就是一个动力气的活。一个个小拳头在泥里着急忙慌地搋着,几下子就搋出一个坑来。把坑逐渐的扩大,感到可以了开始把周围的边围拢起来,小手在里面捋着,尽量的薄厚均匀些,光滑些。修整了一遍又一遍,觉得再也弄不出新样子了这才罢手。

几个人都把泥碗摆在了一起,先比一比,看谁做的样子好。五个人,一定是五个样子。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不方不圆的,有的是一圈的壁是均匀的,有的是薄厚不一的,有的是沿口平整的,有的是高低不平的。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在心里比较着谁做的好。

比赛开始了,从摆在外面的开始。第一个是朱二。这个泥碗做的还算规矩,只是沿口有一个地方低洼一点。朱二两只手把泥碗小心的翻过来,然后又小心翼翼的高高的举起泥碗,用力的往地上下一摔,只听“噗呲”一声,成了一滩烂泥。那点兜着的风都从豁口跑了。只好把这坨烂泥弄到一边。

柳小做的不是那么好看,起码是形状就不是那么周正,一圈壁也是薄厚不匀。柳小麻杆似的胳膊举起了泥碗,与其说举起不如说端起,还没有过头顶,使劲的一摔,同样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的一滩烂泥。

狗剩子做的泥碗简直成了泥盆。盆大壁厚,也就他敢做这么大的东西。只见他高高地举起,使劲的摔了下来。只听得“噗”的一声,落在了地上,动静还不小。泥盆的底鼓起了一个包。憋住的气竟然没有把碗底鼓开。狗剩子晃了晃脑袋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呢?

轮到小四了。他做的是最好看的,周正,薄厚均匀。他慢慢的举起来往下使劲的一摔,同样发出了“噗”的一声,碗底鼓起了一个半球的圆包。那个泥碗变成了圆溜溜的泥饼子。小四同样看着落地的泥碗思索了一下,赶紧拿走,倒出地方来。

最后一个是常明。常明是一个被公认的聪明心细的人,好像他成熟的早,比几个小伙伴大了不少。实际上他只是生日比别人大了几个月。比柳小和朱二大了一岁。他没有做得比小四的泥碗好看,不是那么光滑。常明举起了泥碗,两只手就像往下压一样使劲的摔了下来,只听“嘭”的一声,眼前碎泥飞溅,狗剩子和柳小这两个探着脖子瞅的人脸上都挨了两块。一块大的泥皮贴在了狗剩子的脑门上,还有点火辣辣的疼。

几个人坐在地上琢磨着常明的泥碗为什么能崩起泥皮子呢?为什么会那么响?

孩子之间是好胜还不服气的,自己想着自己的心事,谁也不说。接着来。把地面上的浮土清除干净又揉起泥来,揉了一遍又一遍。大热的天身上出着汗,脑门子脖子上流着汗。感觉汗水眯眼睛了有的用胳膊擦一擦,有的不管不顾的用拳头抿一下子,还以为拳头的手背是干净的,实际上手心和手背一样,里外都是泥,弄得小脸跟鬼画的似的。谁也不在意这些,闷着头做自己的泥碗。

一个个泥碗比上一次用心多了,样子也好看了。上一次别人做得好的样子好像就是这次做泥碗的模型,有了参考,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了。

外观看起来基本差不多,很相像。但关键的是底究竟应该怎么弄?这个底不知道究竟多厚合适。自己弄得有多厚也看不着,摸不透,只是估摸着。还是捏惯了泥人的小四有门道,在抹平了的碗底上用指尖戳了戳,有半扁指深。这还是有点厚了吧。又挖掉了一半的厚度,再拿手指头试了试,觉得这回行了,把指头尖戳过的地方腻平了。在底上又划了不明显的一圈印子。-

这回是小四打头。小四稳稳当当的平举过头使劲的往地上一摔。“嘭”的一声脆响,整个上盖(就是碗底)飞了起来,四个人惊讶的看着,怎么能整个的飞起来呢?地上剩下的就是一个圆圈。四个人夸奖着,说小四做的真好,他怎么就那么巧。

朱二比上次强多了,缺点就是碗的一圈薄厚不均匀,是一面坡顺水的从厚到薄,摔在地上一侧先塌下去了。这样一来就没有多大动静,不怎么响,也没有鼓起包来,更不可能有泥块崩起来。

柳小做的也是有些毛病,可能是底太厚,摔在地上只是听见很小的砰的一声,也是一滩烂泥。

轮到常明了,外表看起来一点毛病也没有,很标准。高高的举起来,使劲的摔下来。就像气球踩碎了的爆破声,又脆又响。很多碎泥片飞了起来。不足就是不像小四那样整个盖飞起来。

狗剩子那块泥一点也没有减少,做出来的还是那么大,那么粗壮敦实。要是不敦实就会拿不成个,就会瘫软下去。狗剩子还是举的那么高,使劲的往地上一摔“嘭”的一声,都有点震耳朵,只见盖上鼓起来的中间开着犬牙状的口子,就像喷发过的火山一样。

几个小伙伴玩了半天泥,过往的大人都笑着说:“看把你们几个淘的,玩什么不好,还玩上了泥。”

几个孩子对于这些数落就当风一样,吹过了就完事了,一点也没当一回事。一个个脏兮兮的,脸上就跟鬼画的一样难看。

孩子自有孩子的乐趣,大人是体会不到里面的快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