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屯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
“陛下,太医令来了。”
正在嘉福殿用早膳的曹叡听到焦平的禀告,挥了挥示意让太医令进来。
“太医令臣王叔和叩见陛下。”太医令王叔和一进殿先向皇帝行礼。
“清河王病情如何?是否有好转?”曹叡直接问道。
王叔和伏身答道:“回禀陛下,目前清河王已经退烧了,在臣来之前已经吃了些许食物,还需好生休养,不可大意。”
听到王叔和的话,曹叡也放心下来。
前几日,虞贵嫔派人来向皇帝急报,清河王曹冏突然发高烧,随即陷入昏迷之中。曹叡听到后,立刻朝后宫走去。
当曹叡赶到昭阳殿西配殿时,太医令王叔和已经为在曹冏准备退烧汤,而虞贵嫔坐在一旁看着躺在床榻上昏迷不醒的曹冏,不断的抽泣。
曹叡走向前去,坐在榻上看着小脸通红的曹冏,内心也是十分担忧。
曹叡接过侍者递来的包有冰块的脸巾,小心的放在曹冏的额头上,然后用让侍者准备一些温水,然后用汗巾给曹冏擦拭全身,进行降温。
在一旁哭泣的虞贵嫔看着正在照顾曹冏的皇帝,内心既是担忧,又是激动。
这样让她突然想起刚和皇帝成婚的日子,那时的皇帝还是很有耐心,对她也很温柔。
可自毛氏进入王府之后,她就再也没有体会到了。现在这一切好像又都回来了。
曹叡一直陪着曹冏到深夜,在虞贵嫔强烈请求下才返回了嘉福殿休息。
随后,这几天曹叡又去了几次,连住在东配殿的毛贵嫔也破天荒的前去探望了一番。
曹叡看到王叔和面带疲劳之色,便知道他这几日也没休息好,开口说道:“王公这几日也辛苦了,还没用过早膳吧?”
王叔和回答:“回陛下,臣尚未用过早膳。”
曹叡听到回答,便安排道:“焦平,安排人带王公去用早膳。”
王叔和连忙向皇帝谢恩,随即跟着侍者前去用早膳。
这几天他也确实没有怎么吃好,为了可以随叫随到,就一直住在太医署。
此时的曹叡也一脸的轻松,这小家伙终于挺过去了。
曹叡知道历史上的魏明帝的几个亲生儿子都是早夭而亡,所以一听到曹冏发高烧,曹叡也是很慌乱,生怕这个发生意外。
曹冏虽然是他穿越前出生,但是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再加上血脉相连,使得他从内心接纳了曹冏这个儿子。
他也一直在学着如何去当好一个父亲。
曹叡心情一舒畅,就多吃了几个汤饼,让他感觉肚子有些发撑。
他让焦平去后宫告诉虞贵嫔,待稍晚一点回去看望曹冏,让她先好生照料着,省得高烧再起来了。
今天还有一堆的政务要处理,真不知道想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魔哪来的这么多的精力,一干就是三十年,就很离谱。
曹叡来到崇华殿,看着桌案上尚书台送来的文书,眉头一皱,心里自我安慰道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就这样,曹叡开始了批阅奏疏。突然有道奏疏吸引了他,是一道关于屯田的奏疏。
奏疏里虽然就只提了两点,但曹叡却认为这两点非常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也非常高。
如果真的能顺利实施,那么魏国的国力将远远甩开吴、蜀两国。
陈奏者在奏疏里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认为朝廷应重视水利灌溉,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
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二是提议使用边军在淮河两岸屯田,五里置一营,且佃且守。具体操作办法是:曹军在淮北屯兵二万,淮南三万,共屯五万人,名叫“十二分休”,即战时由一万人种田,四万人打仗;平时则一万人休息,四万人种田。
关于屯田之事,也是曹叡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效用,进一步扩大屯田的潜力。
但是他一直找不到打开局面的头绪,他也翻了两汉关于农业的书籍,可是还是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现在奏疏里的两条建议点醒了他,完全可以从兴修水利开始,至于在在淮河两岸进行军屯,现在魏吴之间的形势还未稳定,暂时可以搁置,但是第一条可以去做了。
曹叡想起了马钧发明的水车,这也是一个灌溉利器啊。
想到这里,曹叡又看了看奏疏,想看看是谁呈奏的这道奏疏,看到右下角写着颍川典农都尉陈良。
颍川?典农都尉?陈良?
不好意思,曹叡完全对这个人没有印象,这么有见识的人的不应该不认识啊?
何况还是在颍川郡,难道不是士族子弟?
曹叡心中一大堆的问号,但是起码还是知道了谁是陈奏者,便想见见这个人。
可惜此人远在颍川,一时难以见到。
于是让人唤来大司农常林,向他了解有关颍川典农都尉陈良的信息。
典农系统的官吏一般不受郡国行政系统的管辖,而是一个独立系统,属于大司农管辖。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也称“屯田都尉”,相当于县令、长。典农都尉直接管理生产单位——屯,屯置司马,每屯五十人。
没过多久,大司农常林便赶到了崇华殿。常林是曹魏的三朝老臣,曾在曹操的手下担任县令,后又在担任尚书。曹丕即位后,被迁为少府,后转任为大司农,掌管财政赋税,同时还负责典农系统的工作开展。
常林不太明白皇帝为什么会突然要见他,但是听到后便放下手里的工作,来到了崇华殿。
“大司农臣常林见过陛下!”常林一进殿就要给曹叡行礼。
常林此时已经70多岁了,曹叡怎么可能还让他站着回话呢,连忙让焦平准备席垫,让常林坐下回话。
“此番让人请常公过来了,是我这有个人向你了解一下?”曹叡向常林说明请他来的原因。
常林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便说道:“陛下请说,老臣必知无不言。”
“那常公可知道颍川典农都尉陈良此人?”
常林思索了一番,回道:“陈良?臣记起来了。陈良出身颍川陈氏,因颇有才识,两年前被颍川郡的中正推荐给司徒府,后授了颍川郡典农都尉一职。”
听了常林的答复,曹叡反应过来:“哦?这么说来陈良还是陈公(陈群)的族人?”
常林点了点头给了曹叡回应。
曹叡又继续问道:“那此人自任职以来的考评如何?”
可能是年纪大了,常林想了一会,回到:“此人自上任后表现平平,并无特殊之处。”
曹叡搞清楚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后,便差人将常林送回去了。
自己坐在榻上思考这份奏疏之事。
根据猜测,陈良的这份奏疏应该是别人代笔,这代笔之人才是那个真正对屯田有见解的人。
随即,曹叡唤来校事校尉刘肇,准备让他安排靖安司的人去颍川查一下此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