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梦里南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荒村往事!
三日之后,长军和东茂便到了南京。
南京是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当时南京是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还有各大公司银行纷至沓来,精英荟萃,学子云集,诸多学校、院所陆续建立。
此外,政府官员和各色人等纷纷汇聚南京,公馆别墅和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在南京城内涌现。
长军今生第一次出远门,到了南京,难掩兴奋之情,满眼都是好奇,他们到了南京的第一件事便是先跑去看了一下总统府。
长军和东茂沿路走来的时候,仅一段路便遭受了五次盘查,皆是身穿大衣头戴礼帽的特务,到了总统府门前,长军仅仅观望了几眼便被几个便衣模样的人驱离了。长军便往前走,便回头看,不时有黑色的小卧车从总统府大门出入。
南京总统府气势恢宏,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
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屡废屡建。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长军对南京的城市风貌印象深刻,城市之大出乎他的预料,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力。
南京玄武湖畔游人如织,街道上的小商小贩非常的活跃,商铺到处售卖的都是南京云锦、雨花茶、金陵盐水鸭、阳澄湖大闸蟹、羽毛贡扇等当地特产。
东茂也说道:“长军哥,这地方咱转了半天了,一条街道还都没走到头,这估计比三水县城能打好几十倍。”
长军说道:“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生意的,好多玩意儿我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
东茂说道:“哥,你说沿街咱发现好多眼镜店,我刚才看到的就有晋丰钟表眼镜店、上海眼镜商店、精益眼镜商店、三星钟表眼镜店、茂昌眼镜店,这么多眼镜商店。”
长军说道:“这就证明你还用心了,眼镜店就是南京的一大特色,来之前如城钱庄的顾老板已经对我说过了,待咱回去的时候先购买一批特产回去看看销量如何。”
之后他们又去了秦淮夫子庙游览,但是长军最心心念念的还是魂牵梦绕的南浔,从顾城的口中得知,生意人来到江南,如果不到南浔,定是美中不足的事情,所以长军只在南京城呆了三日,便径直前往梦里南浔。
有人说,江南古镇看多了都一个样,这话自有一番道理。但若仔细品鉴,会发现仍是有所不同,乌镇的典雅,西塘的清秀,而最富饶、最有故事的便属南浔。
南浔梦,梦南浔。谁也想不到一座水乡古镇,竟有那么多故事可讲,有那么多的渊博过往,一群豪门富商,在清末民初的时局里沉浮,演绎出了半部民国历史。
南浔是长军此行的终点站,而长军非来这里,他在这里要找的,就是商业前辈的创业史和自已的创业梦。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次出门是场景一辈子的宝贵经历和财富,是他看透了很多事,也看淡了很多事,也给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行千里路,知天下事。长军想要轻轻的揭开南浔的神秘面纱……
南浔的故事,要从一段洁白细嫩的生丝说起,它就是辑里丝。
假若你能穿越至清朝皇室,定会被皇帝后妃的高贵服饰所惊讶,柔顺的质感,华丽的外观,都是绝佳上等货。而这些服饰的原料,便是产自南浔的辑里丝。
南浔地域处于太湖南岸,属于典型的河川型低地聚落,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南浔开始建镇,凭借“水陆要冲之地”的优势,成为了商旅聚集之地,涌现“市井繁阜、商贾辐辏”的场面。
元朝时南浔曾建有城墙,周长一千零六十六丈五尺,高三丈,宽一丈。明洪武三年(1370年)修苏州城需要砖石,就拆除了南浔城墙,只剩下基址。
明万历年间,南浔镇郊七里村人率先改良蚕种,培育出优良品种莲花种,所缫之丝具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的特色,叫做七里丝,因南浔话“辑”与七相似,后来便叫为了“辑里丝”。
凭借辑里丝的优异质量,南浔仿佛开了挂,商贸变得尤为繁荣,当蚕丝入市,全国各地客商云集,成了享誉江南的名镇。《浔溪文献》记载南浔的繁华:“阛阂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碧流,舟航辐辏”。
明代中叶,南浔诞生了几个宰相级别的人物,由于他们的推荐,辑里丝开始进入皇室。到了清朝,皇室规定,凡皇帝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都必须用辑里丝精织而成。
清朝末年,随着京杭运河的功能衰落,许多古镇开始走向衰败,南浔却逆而行之,一步步发展到鼎峰。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洋商云集上海,湖丝成了大宗出口物品。当时湖州各地丝行几乎全被南浔人所包揽,南浔一跃成为富商巨贾的聚集地。
南浔民间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之说,这是根据富商身价来排名的,以动物身躯作为比喻,财产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为“象”;五百万到千万者称为“牛”;一百万到五百万者称为“狗”。
他们往往以土丝业起家,之后涉及盐业、房地产、金融、典当,形成跨行业的产业集团,引起西方先进技术,直接促进了清末民初工商业的发展。
据统计,南浔富商的财产总额在六千万至八千万两白银之间,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因为在当时的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总收入也只有七千万两左右,南浔丝商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他们在南浔大兴土木,各建私宅大院,如小莲庄、刘氏梯号、张石铭故居、嘉业堂藏书楼等等,无不宏伟壮观、装饰精良。如刘氏梯号的红房子和网球场,张石铭故居的西式舞厅,让南浔成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古镇。
随着第一代完成了资本积累,第二代和第三代开始走向了民国舞台,帮助中国拉开了近代化的大幕。
南浔“四象之首”是刘镛,这是真正的豪门,家产达到了2000万两白银,子孙后代遍地开花,人才辈出。刘镛第二个孩子刘锦藻是进士出身,子承父业,经营淮盐,投资海涂垦牧,倡办浙江铁路,参与创办浙江兴业银行,为发展民族工商业作出了贡献。
南浔的民国梦,在另一位富商身上达到了巅峰,他就是张静江。
每一个熟悉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张静江的大名,他是民国奇人,最显耀贡献便是资助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崛起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被誉为“民国吕不韦”。
张静江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孙子,名副其实的富三代,年轻时以侨商身份居留欧洲,途中结识了孙中山,便决定以帮助孙中山作为自己的事业。
张静江不是简单的捐钱,而是倾尽家产帮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在张静江故居游览时,看到了大量借款,都是其捐赠完家产后向友人所借。孙中山也极为信任张静江,将其命为财政部长。
在张静江的牵头下,大量南浔商人加入到帮助中华民国的行列中,为此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曾将南浔镇宣布为“南浔市”,这件事至今南浔人还津津乐道。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是孙中山给予张静江的评语。比起吕不韦的投机取巧,张静江是真正的侠客,在时局动荡的清末民初,他将“救亡图存”作为己任,奉献出了全部力量。
如今的南浔,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繁华了几百年的古镇偏居太湖一隅,那层层叠叠的百间楼,豪气万丈的私宅大院,默默述说着曾经的过往,夕阳下的水晶晶河面,反射出旧时的辉煌。
夜色下的南浔,亮起暖色灯光,通津桥的倩影倒映河面,宛如一轮满月。
长军独自走在石板路上,看两旁的木栅花窗,老墙斑驳,不禁思绪万千。
江南一众古镇中,南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用沾满墨水的湖笔,写下了百转千回的故事,那潺潺的河道,似乎也融入了辑里丝的质感,发出水晶晶的光芒。
蚕丝的繁荣过往,富商的动人传说,民风的淳朴自然,乌篷船的桨声灯影,南浔是一个不愿醒来的美梦。
“辑里丝”便是他这次来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