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靖康(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回到宋末成为岳飞师叔!
就在林渊准备着过年的时候,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已经攻破了滑州,大军饮马黄河,兵锋直指汴京。
要知道,滑州属于京畿路,滑州既破,离开封那就真真的只有咫尺之遥了。
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听说金国大军已经离汴京如此之近,吓的他一度昏厥。
被太医救醒过来后,他思虑再三,觉得开封难守,意图带宗室和朝中大臣前往南方躲避,但是被李纲力阻。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人,时任太常少卿。
他听说道君皇帝望风而逃,欲弃京城不顾时,气愤异常。联合几名御史,带着他熬夜写的《御戎五策》直闯垂拱殿,上奏道君皇帝,言道要走可以,但应禅位于太子赵桓,以守祖宗社庙。
——这也就是在宋朝,如果是在其他朝代,他这种行为,估计早就被打死了。但哪怕是在宋朝,这种行为,也只有一个李纲敢做。
宋徽宗不得已,只能听从李纲的建议,在快过年的时候紧急禅位给了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事实上,此时新任官家宋钦宗赵桓也是六神无主,他即位后,便拟改元为靖康,原本寓意为平靖安康,可惜金兵并未如他的愿,完全没有退兵的意思,反而日近一日。
新皇刚刚即位没多久,太学生陈东于十二月二十七日,上书要求诛杀“六贼”,以安天下。
“六贼”者,乃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这六人,皆是百姓公认贪赃枉法、祸害朝纲、荼毒天下的大奸臣。
陈东言道:“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时逢新年,钦宗和太上道君皇帝都当做没有看到一样,没有给予任何回应。
好不容易熬到过完年,正月初三时,太上道君皇帝宋徽宗听说金兵已经全军渡过了黄河,吓得他心胆俱裂,当日便带着童贯、高俅、蔡攸等几名近臣,以“烧香”为名,在数千兵马的护送下,一路南逃至亳州,到了亳州后还是觉得不安全,稍微休息了两天,又逃至镇江。不少重臣如蔡京等人,也纷纷外逃,追随太上道君皇帝而去。
事实上,宋钦宗自己也怕啊!
他见宋徽宗逃走了,隔天也欲带着皇后朱氏逃离汴京,前往襄阳避难,结果又是被李纲抱着大腿拼死劝阻,最终未能出行,不得不留了下来。
既然走不了了,他只能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负责保卫汴京,抵抗金军。
与此同时,陈东再次上书要求诛杀“六贼”,一起附和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钦宗不得已,下令将朱勔放归田里;贬黜王黼为崇信军节度使,前往永州安置,不过在路上被人所杀;赐死李彦,籍没其家资;梁师成原本交好于宋钦宗,钦宗原本想把他保住,但是最终还是将他贬为彰化军节度使,后面又派人将他缢死。另外两位,蔡京、童贯因为受太上道君皇帝庇护,暂且没事,但是金兵退兵后,最终也被诛杀,连同之前只是被贬的朱勔也被诛杀。
朝中在清除“六贼”余氛的同时,李纲也抓紧时间重整军队,修葺城防,以防金兵。但是汴京百余年承平,未经战事,士卒久未训练,而且多有吃空饷,城墙亦年久失修,各种防御器械也要重新调试,一时忙的手忙脚乱的。
正月初七,作为金兵前锋的郭药师抵达汴京城下。
他来到汴京后第一件事,便拿下了汴京西北的牟驼岗。
牟驼岗是宋朝的养马场,宋朝好不容易积攒的两万多匹战马,顷刻间被金兵尽取,百数十年的积累,尽为他人做嫁衣,而且整个过程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这真的只能说李纲只是一介文臣,虽然刚烈果敢,却毫不知兵的缘故了。
拿下牟驼岗后没两天,完颜宗望也率大军也抵达了汴京城下。
他白河一战后,原本只剩下三万多人,在燕京城中,收降了郭药师的常胜军,后面一路上也收了大大小小不少的降兵,此时兵力已经膨胀到六万余人。
不过刘彦宗率万余汉军驻扎在黄河边,防止后路被抄,所以最终跟随完颜宗望来到汴京城下的,只有五万多人。
而宋朝那边,太上皇赵佶南巡,因为走的太急,只带了五千人不到。此时汴京城中,哪怕除去吃空饷的人,光禁军亦还有十几万人。加上临时征召来协助守城的百姓,计有二三十万的兵力,近五六倍于金兵,但是面对金兵,无一人敢出城与之一战。
修整两天后,完颜宗望便开始试探性的攻城。
但是汴京城毕竟是宋朝的一国之都,城高墙厚,而且李纲确实也还是做了点事情,在金兵抵达之前及时完成了防御部署,在敌军攻城之时,更是亲自亲冒矢石,登城督战,吃住都在城楼上,稳定了军心。此外,宋金之间的兵力差距也确实非常大,守城方有着城墙的保护,兵士们不用和金兵近身交战,也没有那么恐惧,所以哪怕金兵攻势再猛,最终还是守了下来。
完颜宗望亦是亲自督战,连续猛攻了**天,都没有办法攻上汴京的城墙,最后不得不收兵后退。
——此时,宋朝各勤王大军已经陆续在抵达,他们屯兵在外,威胁着金兵的侧翼。城内外的宋军,加起来已经有三四十万之多,而且不少人还在路上。
金兵畏惧于宋军之势大,见汴京始终拿不下,生怕宋军会里应外合攻出来,所以不得不退后至汴京西北远郊的孟阳扎营。
至此时,宋金双方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战事一时沉寂下来。
宋钦宗虽然倚重李纲,但是此时朝廷中还是以主和派为主,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二人一心撺掇宋钦宗议和,此外还有汪伯彦、黄潜善、李棁(音同卓)等人,皆为主和派,但是这几人后面有没有金人的影子,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宋钦宗自己对金兵更是既惊且惧,想把他们早点打发走,自然也是有心议和,君臣双方俱是一拍即合,当下便派了使者前往金营。
这名出使的使者名叫郑望之,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乃是徽宗崇宁五年的进士,时任驾部员外郎,宋钦宗提拔他为假工部尚书侍郎、军前计议使,叮嘱他好好和金兵沟通,尽量达成合议。
结果郑望之战战兢兢来到金营,连完颜宗望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赶了回来。
完颜宗望对左右道:“和议如此大事,南朝却派一个小小的假工部侍郎前来,岂不是轻视我等?”故欲将郑望之逐出营去。
不过时立爱将完颜宗望劝住,他道:“宋军每过一日,兵便多胜一日,我等五万余人孤军深入,眼见汴京城急切难下,既然宋国有心议和,不如就此罢战。”
事实上,完颜宗望到底也还是有点怕的,西路军完颜宗翰阻于太原城下,迟迟不至。而汴京城高墙厚,他兵微将寡,确实打不下来,眼见宋朝那边,勤王大军日益增多,他此时也是进退两难,心中多少有点发虚,所以时立爱一劝,他也就坡下驴,当下派了个叫做吴孝民的使者和郑望之一起去了汴京面见宋钦宗。
吴孝民对宋钦宗赵桓道:“此前种种,皆是上皇(宋徽宗)手中所为。既然上皇已经禅位,过去的事情不必计较了。请少帝(指钦宗)同大金重新结盟修好,派遣高官前往我军请和。”
宋钦宗赵桓见金兵愿意议和,自然大喜过望,等吴孝民退下后,便和群臣商议去金营议和的人选。
李纲自告奋勇的向钦宗请求让他去,但是宋钦宗赵桓道:“卿身负守城重任。国家安危,系卿一身,岂可离开?还是让李棁去吧。”
其实宋钦宗哪里是觉得李纲不可或离啊,主要是怕他脾气太臭,过于刚直,派他去,别把议和的事情搞砸了。
李棁此时是枢密院的长官,若是按照身份和职责,让他出使,其实也是正理,只是此人向来胆小怕事,贪生怕死。
李纲当然也知道李棁这个人的秉性,他苦苦哀求宋钦宗,让他换一个人选。他对钦宗奏道:“金兵大军兵临城下,而西军的勤王大军迟迟不至,议和不是不行,但是此时优势在我,金兵粮少而兵微,议和条款不可太过,否则容易让金兵看穿朝廷的虚实,会更加轻视我等,未来必后患无穷。而李棁此人,素来柔懦,我怕他会误事啊。”
但是钦宗不听,执意让李棁前去。
果然,李棁行至金营,便吃了一个完颜宗望特意给他准备的下马威。
长长的两排金兵凶神恶煞的列在完颜宗望的金帐两旁,虽然一句话都没有,但是尽皆双目圆睁,眼光灼灼的盯着他,手中更是长刀紧握,像是一言不合便欲将他砍杀,吓的李梲两股战战,好不容易穿过这两列金兵的列阵,走到完颜宗望的金帐中,已经是大汗淋漓,面无人色。
完颜宗望见他如此形状,心中对宋朝的藐视又多了一层。他当即狮子大开口,第一,要求宋朝赔付金子五百万两,银子五千万两,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第二,宋钦宗必须尊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为伯父,以后国书往来,需行子侄礼;第三,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国,第四,宋钦宗须派遣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安全送过黄河。
李棁没有丝毫辩驳,将这四个条件一字不易的带到了宋钦宗的面前。
宋钦宗固然一心想议和,但是看见如此苛刻的条件,也是直犯嘀咕。宋廷上下,像是炸开了锅,李纲为首的主战派更是竭力反对。
但是以李邦彦、张邦昌为首的主和派,撺掇着宋钦宗先把条件答应下来,不管怎么样,先把金兵从汴京城骗走再说,以后能不能按照条约履行,以后再商议,大不了赖账而已,又不是没有赖过。
至于金兵发现他们赖账后会不会再一次南下,那是以后的事情。
火烧眉毛,且只顾眼前吧。
所以宋钦宗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了完颜宗望的议和条件,不过,他借口金兵要的金银财物实在太多,他一下也拿不出来,只能慢慢筹措。
——事实上,这个也不是借口。宋朝把国库翻了个底朝天,所筹措的金银离完颜宗望要求的,也还差的远,一半都不到。
不过完颜宗望要的人质,宋钦宗倒是已经派了过去,乃是太宰张邦昌和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宋钦宗的异母弟弟,康王赵构,也就是后世南宋高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