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 第一百一十章 欲擒故纵

第一百一十章 欲擒故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成专权祸国,朕恐汉室危矣,寝食难安。诏令刘备、董承、来敏、孔融、种辑、丁冲等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即便是深秋时节,刘备仅仅披着一件外衫,见到血写诏书也不禁汗如雨下,燥热无比。

他不明白如今朝廷这么好的形势下为何天子还会对大司空贾成如此恨之入骨。

作为一个在底层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领兵将领,刘备侍奉过好几位割据一方的诸侯。

这些人名义上虽然承认自己是汉臣,其实所作所为无不超出了一个臣子该有的本分。

袁术不要说了,一年多前悍然称帝,最后败亡,身死族灭。

幼时好友公孙瓒区区右北平太守,连州牧都不是,便敢任命部下为青州牧、冀州牧等职,还把自己所居之地易县改名为易京,自立为王之心昭然若揭。

而袁绍虽然没有明面上称制,暗地里早已称孤道寡,把自己当做一国之君。

就算人称仁厚长者的陶谦,若不是其二子不堪重任,怕别人找到借口攻击徐州,他会心甘情愿把徐州牧之职让给自己?

还有江东孙策,把朝廷任命的扬州牧刘繇赶到豫章投靠刘表,郁郁而终。又迫降会稽太守王朗,简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在刘备眼里,这些人才是国贼,需要朝廷讨伐平定的对象。

反过头来说贾成,唯一缺点就是他出身西凉军李傕部下。

可他一出仕,便屯田长平馆,救活了长安京畿多少军民百姓。

其后为了国家,为了汉室江山,不惜与李傕反目,救天子于危难,定都南郑,平定益州。

随即交出军政大权,让十四岁的天子亲政。

这一切无不说明贾成是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大忠臣,大能臣。

说实话,刘备虽然对贾成后期骤然发动兵变,平定郑都叛乱之后逼迫天子交出朝政大权的一系列行为心中有所不满。

但瑕不掩瑜,当时的朝中情况波诡云谲,谁也不敢判定贾成这么做是对是错。

不过至少贾成稳定了朝局,数年来将朝廷实际控制的地方建设的国泰民安,实力蒸蒸日上。所有人都相信,在贾成的带领下,朝廷平定天下动荡指日可待。

即便他有些担心,贾成平定天下以后会不会如他所说的那样,只做周公,还是会将大权还给天子,让天子亲政。

可纵观天下,谁能比贾成做的更好?谁能比贾成更加尊重天子,尊礼守节?

刘备扪心自问,要是他处在贾成这个地位,他能做得到这样吗?

他是尝过权力的滋味的。

当初在徐州,当他被众人推举到州牧之后,那一呼百应,手握上百万军民百姓身家性命,可以随时和天下诸侯掰掰手腕的滋味,让他如此迷醉,简直像年轻了十岁那样兴奋不已。

所以当他被袁术击败,又被吕布背刺后,只能困居小沛时才会那么低沉,那么痛不欲生。

为此,他不惜冒着天大的风险,鼓动小沛百姓和他一同前往如同白地般的豫州汝南,就是为了重新登上那个一州之主的高位。

尽管在汝南,他能管辖的地方不过两郡,民不过十几万。

若他是贾成,当初救出天子,平定益州后愿不愿意交出军政大权?

刘备自以为绝难做到。

只是他突然清醒的认识到,当初逃奔朝廷时,天子刘协亲口认定他汉室宗亲的身份,称他为皇叔时,其实已经和天子紧紧的绑在一起,成了不折不扣的帝党。

不管贾成怎么忠心耿耿,一心只为匡扶汉室,他夺权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刘协的逆鳞。

作为汉室皇帝,一国天子,刘协无论如何不会放过贾成。这是双方天然立场所决定,而不是以个人感情能改变的。

刘备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被深深卷入到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

即便他拿着这封血诏跑到贾成面前出首,也已经不可能得到贾成的原谅。

一旦出首,贾成或许不会取自己的命,但也绝不可能重用自己。

而且他作为汉室宗亲,天子的皇叔,要是将血诏交给贾成,那他的名声就臭到家了,从此以后会背负上一个奸佞小人的骂名渡过一生。

刘备是有野心的,他奋斗半身,就是为了摆脱寒门底层的身份,成为天下仰望的存在。

要知道这个时代若不是士族身份,想要让人认可何其艰难。

寒门子弟能够爬上一郡太守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还很有可能被人辱骂嘲笑。

若是想要进入朝堂,成为国家层面的高官,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即便万幸做到了,也会因为触犯了士族阶层利益,被搞的身败名裂,甚至身死族灭。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远的如武帝时期的桑弘羊,近的就要算董卓、吕布和孙坚。

董卓还能勉强算是士族,不过他家族地位不高,父亲是袁氏故吏。

就是由于董氏出身袁氏故吏,在朝堂上不够尊重故主袁槐,还因为袁绍的事情处死了袁槐,导致关东群雄起兵讨董,最后死于吕布之手。

别以为董卓死于擅权,欺凌天子。

汉朝皇帝死于权臣之手好几个呢,除了王莽篡位被人口诛笔伐,其他几个有多少骂名?估计不研究历史的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董卓被骂的那么惨,绝不是欺凌天子,毒死少帝的缘故。而是处死故主袁槐,触犯了士族约定俗成的规矩才使得他名声这么臭。

而同是底层寒门出身的吕布为何名声这么差?

首先他的身份就是原罪,不清楚自己身份的他还以为天子亲自册封的奋武将军、温侯有多牛掰。

其次,他时刻用朝廷大员的身份企图居高临下和各地士族权贵对话,骄傲的他并不把地方豪族放在眼里,等于明目张胆的的和士族阶层叫板。

那谁受得了?不把你打下去踩上一万只脚,当我们士族是泥捏的吗?

还有孙坚,为什么起家这么艰难,奉袁绍的号召起兵讨伐董卓,沿路还受到各地郡守的歧视,军队给养一分都不给。

还不是他出身低微,全靠平定地方叛乱才积功升到长沙太守的位置。

一介平民能当两千石太守,那还得了,不给你穿小鞋给谁穿。

所以荆州刺史王睿闭城不纳,让饥寒交迫的孙坚军赶紧滚,自生自灭去。

逼的孙坚一狠心攻破襄阳城,一刀砍了王睿,抢了荆州粮食才能北上讨伐董卓。

这也造成了荆州士族和孙坚结下深仇,后来孙坚回军长沙时被刘表派部将黄祖设伏,乱箭将其射死的后果。

刘备吸取了这些人的教训,所以时时刻刻宣称自己是汉室宗亲。就是为了宣告天下,他的身份绝不是底层寒族,而是高贵的皇族子弟。

所以尽管他多次换主,风评却依然不错,各地士族都愿意接纳他,把他当做自己人看待。

如今天子刘协亲口认他为大汉皇叔,这来之不易的身份刘备怎么可能丢掉。

就算贾成势力庞大到根本难以撼动,就算事败后自己极有可能满门处死,刘备也绝不会将这诏书交出去。

他甚至心怀侥幸的想到,如果事成,那他将一跃而成汉室讨逆最大功臣,不要说三公,就连大将军之位也是唾手可得。

将来手握朝廷军政大权,又是汉室皇叔,是不是也能......

但是理智随即击溃了他那不切实际的想法。

董承无能之辈,来敏、孔融等人名气不小,但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刘备发现这些人只会夸夸其谈,做事能力有限的很。

与这些人合谋,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做或许还有一丝成功的可能。

可是他不确定的是,天子刘协既然给了自己血诏,会不会也给他们同样的诏书?

若是撇开这些人,不但没有了内应,或许还吃力不讨好,平白惹恼了他们。

将来即便事成,也得不到这些人的支持,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

想到这里,刘备又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唉......”刘备懊恼的一拍大腿,糜竺、简雍、孙乾受到朝廷重用得偿所愿,这等同叛乱的大事已经不敢和他们商量了。

关羽张飞一介武夫,跟他们两个说这件事,他们只会嗷嗷叫着提刀杀向司空府,枉丢了性命。

而许褚这段时间更是暧昧不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再说许褚加入他的部下也是为形势所逼,是不是真心他也不敢确定,刘备更不敢和许褚商量。

没有可靠的人一起商议,刘备举棋不定,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只能把这件事深深的藏在心里,忐忑不安的观望局势变化。

......

司空府。

贾成见识到了传说中的衣带诏玉带,满足了自己的恶趣味,一时间心满意足,带着一帮不明所以的手下呼呼啦啦回到府中。

看着贾成面上带着神秘的笑容,沮俊不禁问道:“主公,您说天子赐给刘玄德的玉带中有诏书,为何不当场戳穿?”

钟繇也用探寻的目光看着贾成,对他的行为很是不解。

贾成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恶作剧得逞之后的喜悦感,但他又不能明说,让手下觉得自己过于轻佻。

便想了个理由问道:“刘玄德入京以来,天子颇为重视,屡屡设私宴款待,你们不觉得其中或有蹊跷吗?”

钟繇脸色一变道:“明公是说天子想借刘玄德之手助其重返朝堂?”

沮俊却不以为意道:“天子亲自下诏不问国事,待天下初定后才临朝亲政,此事言犹在耳,怎么可能短短数年便反悔。再说刘玄德名声虽不错,手下兵不过千,陛下仰仗他临朝岂不是笑话?”

贾成笑着指指沮俊:“公美啊,你历练还不够啊。这回是元常猜对了,咱们这位小天子看来还是心有不甘,又要给咱们出难题咯。”

听到贾成这么说,沮俊虽然心中还是不信,不过出于对贾成的信服,知道贾成没有把握不会这么明说,便马上道:“既然主公断定天子给刘备下了诏书,何不当场拿下以绝后患?”

贾成又笑了,指着钟繇问道:“元常,你来说说我为何不这么做?”

钟繇知道这是贾成在考校自己,若是答案满足贾成心中所想,以后便能真正成为贾成心腹。

沉思一会,钟繇心中便有了定计,拱手道:“明公此举乃是一举两得。”

“哦?说来听听怎么个一举两得?”

“一是欲擒故纵,放长线钓大鱼,二是打草惊蛇,迫其行动起来揪出其同党。”

“元常,继续说。”

“欲擒故纵不用说了,明公知其身怀诏书却故作不知,让刘玄德心怀侥幸,自然会暗中行事。而明公在刘玄德出宫之时便突然出现,挑明宫中发生一切明公洞若观火,刘玄德定然觉得时间紧迫,必须及早联络同党以对付明公。”

顿了顿,钟繇还是不放心的问道:“明公适才亲手接触过那条玉带,其中真有诏书吗?”

贾成哈哈一笑:“元常,玉带中暗藏诏书我已摸的清清楚楚,毋庸置疑了,日后你们定能知晓。不过我不戳穿此事,确实如你所言。刘玄德也算是难得的人才,我甚爱之。若是我当场破开玉带取出诏书,又能用何罪治他呢?他要是说不知情,我们怎么办?不顾天下人耻笑杀了这员名将吗?”

沮俊插口道:“主公,那我们怎么办?眼看他慢慢成事吗?”

“元常,你说接下来该如何做?”贾成并没有直接告诉答案,反而又把问题踢给了钟繇。

钟繇这时候心中已是非常确定了,当然立即有了对策。

“明公,不如顺水推舟,陛下不是在运作让刘玄德担任左将军吗,索性成全他,将新设之萧然将军部拨付与他。另外遣鲍出将军之安国营精锐秘密监视皇叔府,探查出他与何人同谋。待到水落石出之时,便可一举成擒。”

萧然因为在郑都平叛时护卫有功,升任中郎将,挑选对贾成新政获益的五千农家子弟入伍,驻军在郑都城外。

这支部队兵员多数来自于当初长平馆屯田农户,官学读不上去才参军入伍的农家子弟。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对贾成忠心耿耿,是他未来对外战争的核心力量。

拨到刘备麾下,贾成相信这支部队不会因为刘备的小恩小惠而背叛自己,站到他的对立面。

而鲍出武力虽然比起甘宁、徐晃等众将差的很多,但他善于结交市井游侠,在江湖上有一定威望,打探消息方面有独到之处。

贾成便给了他一个营头名额,取名为安国营,其实类似于后世的锦衣卫,专门作为他的内卫部队使用。

“嗯,”贾成点点头,“元常此计稳扎稳打,滴水不漏。就依元常所言行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