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异案调解:我当律师那些年 > 第87章 把梦做完

第87章 把梦做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异案调解:我当律师那些年!

我在网上只查到国外对人格分离病人的诊断。

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N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dSm一1V)中关于dId的诊断标准如下:

A.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联系以及思考环境和自身的方式)。

b.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c.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d.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混乱行为)或一般的医学情况(如复杂部分发作)。

诊断

诊断需要全面的身体和精神检查,包括对分离性现象的特殊的检查.有时精神科医生可以用延长谈话时间,催眠,药物诱导催眠,或者让病人对不同来访者进行记录等方法,使病人在检查期间出现人格上的变换.特别制定的问卷也可以帮助识别分离性身份障碍.

精神科医生也可能试图通过要求病人与意识中的某一部分进行交谈来接触并消除其他的人格,而这一部分意识所涉及的行为正是病人已经遗忘的或者是以人格解体或非现实的方式经历过的.

区分

精神分裂症:

长期以来,普通大众经常将分离性身份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区别混为一谈。把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人说成是具有”分裂人格”的这种情况也并不罕见。对有关概念的滥用,反映了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的普遍的错误理解。而精神分裂症,根本不包括“分裂人格”,或者“善恶二重人格”。

但分离性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是有所不同的。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人并不具有不断变化,并控制其心灵与行为得多种不同身份。他们可能有妄想,并坚信他们是某个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显示出伴随着声音、语调、词汇以及身份外貌的改变而在身份方面的变化,正如在解离性身份障碍中所常常见到的身份变换那样。进而解离性身份障碍患者不会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杂乱的行为以及幻觉与妄想。

百度的知识,没有解决我心中的所有疑惑,可有一点好像是明确了,我是一个人格分离的病人,我是程寻,徐敬业只是我的一个分离人格。

可真正的我是怎样一个人呢?

我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我想起了玄明说的我就是他的主人,也想起了方芳让我选择。

我的世界是假的,什么阴界、阳界,重创的世界,这一切都是假的,他们都是我创造的世界。

我抓着头发,努力回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感觉有点不对,按心理学来讲,多重人格一般来说主人格都是创伤性人格,次人格是主人格无法面对某些情景后突然出现的,帮主人格在面对、应对。

“程寻,你想起什么了?”

方芳不知什么时候就坐在了我面前,或者说她一直都在,她蹲下身抱着我的头,泪流满面。

“不!我什么都没想起来,我只是感觉我失去了一段记忆。”

我说着一把推开方芳,我知道她应该是章一天的女朋友或者老婆。

我还想去翻看其他笔记,方芳却顺手收了起来,她看着我,口中却叫了一声:

“徐律师!”

我惊呀地抬起头,没错,是方芳在叫我。

她不是应该叫我程寻吗?

方芳给我这些笔记看,分明就是想让我认清自己是程寻的身份。

我迷惑地看向已坐在沙发上的方芳,不明白她为什么还叫我程寻。

“我希望你还是做回徐敬业律师,不管你想起了什么。”

其实我很想告诉她我什么都没有想起来,可我还是想听听她让我做回徐敬业究竟是什么原因。

“章一天其实和你有同样的病,韦医生觉得你应该配合他让他把梦做完。”

方芳的话惊得我目瞪口呆。

不是说章一天是在配合我演戏吗?他怎么也是多重人格?那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没等我仔细思考,方芳再次说道:

“我知道你现在想不起来你是程寻,韦医生说了,只有你配合章一天,先让他醒来,你才可能真正想起你的身份。”

顿了顿,方芳再次说道:“你和章一天,需要相互治愈,你做回你的徐律师,这样,章一天就会做回他的章大师,你完成了你的十年之期,章一天就会完成他的一次人格融合或人格合并。”

见我听得有些茫然,方芳把人格融合及人格合并的的知识给我讲了一遍,并强调这是韦医生让她给我讲的。

人格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人格,通过某种方式合并为一个人格,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心理状态。通常情况下,人格融合后的人格仍然是原来的主人格,但在某些情况下,人格融合可能会导致主人格的转换或者失去。

例如,在某些精神疾病中,可能会发生多重人格障碍,这些人格可能会相互交替出现。主人格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并被其他人格所取代。

我有些担忧地问道:“人格融合或合并后会不会把其他人格杀死?”

我不知道这是为我而问,还是为章一天而问。

“不会?”

方芳给了我肯定的回答。

接着,方芳还安慰说,就算是普通人也会有不止一个人格,在应对不同的社会场景时人们通常会以不同的人格特征去面对,这就是着名的人格面具理论。

不同的是,正常人通常会意识到自己在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应对不同的社交场景。

就像你自己知道上班的时候要穿职业装,让自己看上去像一个专业人士,而下了班以后可以不用这么严肃,表现的随性点,放松点就行。

而去相亲的话,则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幽默感,尽可能的吸引对方等等。

但以上所有的你都不是真是的你,在不用面对任何人独处时展现的你才是卸下人格面具的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