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说服(5更来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顾盼成欢!
顾青未还记得前世的(情qíng)况。
秦家由秦朗踏出了第一步,秦朗还中了探花,后来人们提起秦家,都道是出了个探花郎的秦家。
有了秦朗作为开始,之后的四十年,秦家先后涌出许多优秀子弟通过科举进入朝堂,家族势力不仅没有因为改朝找代而渐弱,反而更显几分昌盛。
反观顾家和五姓七望的其余几家,固守着世族的骄傲,将族人圈在自己画出来的往昔辉煌里,虽然靠着祖辈存下来的底蕴不至于现出颓势,但与有兴盛之象的秦家相比,却是差了不少。
后来其他几家也醒悟过来,不再死守着无用的骄傲,可到底已经落后了这么多年,想要追赶上秦家,又岂是一时之间就能办到的。
顾青未也是到那个时候才明白过来,既然大环境已经变了,顾家坚持不改变自(身shēn)又有何用,只有更好的融入新朝,才能给顾家带来发展的力量。
那时候,有颇受皇室重用的定国公府这门姻亲,顾家本可以先行一步的,只不过……
暗暗摇头,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甩开,顾青未又道:“父亲,秦朗表哥明年也不过十八岁,若明年表哥真的中了进士,便可入朝为官,十八岁就入仕,便是从前世族大兴之时,又有几人能越过他去?”
“而且,三哥自幼就喜欢读书,没有名师教导都能中了秀才,若是父亲您愿意给他这个机会,说不定,三哥就能像秦朗表哥这样,走出另一条路呢?”
“将来大哥掌家,三哥六哥总是要分出去的,几代之后,顾家仍在,但哥哥们除了有个顾氏旁枝的(身shēn)份,还能剩下什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又能有什么?既然如此,为何不让哥哥们有走另一条路的可能?这条路若是可行,以咱们顾氏的底蕴,族中子弟自然不用为读书的花费犯愁,只要顾氏子弟自己肯努力,何愁此路不通?到时候百花齐放,顾氏一族何愁不兴?”
……
顾青未说了许多。
顾锦源的面色凝重中带着些复杂。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不到十岁的女儿说得有些动摇。
世族已经走完了最好的时代,虽然过程缓慢,但若无其他变化,顾家也真的只能一点点走向衰亡。
顾锦源自接掌顾家起,就一直在思索着要如何重振家族的声威,但现在,他的小女儿,将这法子送到了他手上。
他从前不是没有想过科举这条路,只是他是顾家掌舵者,世族子弟的骄傲早已镌刻进他的骨血里,想让他低下昂起了近四十年的头颅,确实无比艰难。
“父亲,所谓的世族的骄傲,前提是世族真的强大到让人心折,若咱们最终只能走向末路,就算守着那骄傲,又能得到什么结果?走科举这条路并不意味着向任何人低头,毕竟,规则已经改变,适应规则,并利用规则替家族求得不灭的生机,才是最重要的。”顾青未说得不疾不缓。
她前世做了几十年的国公夫人,往来的俱是大周朝的顶级权贵,即使是这样,她也是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才悟出了这些。
所以,她是真的想说服父亲,让她的家族比前世提前几十年迈开这关键的一步。
顾锦源低下头,看着女儿面上的坚定之色,“欢姐儿……”
虽然早在前段时间从常家回来之后就知晓自己的女儿并非不知世事的闺阁千金,可一直到现在,他才真正明白,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在他印象中(娇jiāo)软懵懂的女儿,已经成长到了让他都觉惊叹的程度。
能接掌这偌大的顾家,顾锦源并不是一个能被轻易说服之人,但说出这话的是顾青未,这让他觉得,连一个小女孩儿都能看出这其中的关键点来,他这个做父亲的,难道真的只能做一个顽固守旧之人?
“欢姐儿,你如何会突然提出让你三哥参加科举的?”他问。
只听顾锦源这话,顾青未便知道父亲已经有些意动了,她笑着抱住顾锦源的手臂,“父亲,方才秦朗表哥向您讨教时,女儿就看着三哥很是羡慕的样子,再加上三哥自幼就喜欢读书,想必十分希望能通过读书来走出自己的路。”
顾锦源见顾青未流露出这等小女儿(情qíng)态,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头,一时间却有些感慨:“你三哥素来聪慧,就是这(性xìng)子太过沉闷了些,连你都知晓有事与父亲直说,他明明有这样的想法,却只暗自闷在心里。”
顾青未抿唇一笑。
三哥哪里是沉闷,他只是有些畏惧父亲罢了。
也许父亲自己不曾察觉,父亲每(日rì)里忙着族里的事,就算是在三个哥哥面前,也总是板着一张严肃的脸,长久下来,别说是几位哥哥了,就是前世最受宠(爱ài)的自己,不也一样有些不敢与父亲亲近吗?
冲顾锦源灿烂一笑,顾青未道:“那这样说,父亲是同意了?女儿这就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三哥,父亲放心,这次女儿不再从中传话,一定让三哥自己来与父亲说。”
然后也不等顾锦源反应,匆匆施了礼就赶去追几位兄长了。
看着女儿的背影,顾锦源笑着轻轻摇了摇头,然后暗暗下定了决心。
连九岁的女儿都能想得这般透彻,他(身shēn)为人父,又决定着顾家的未来,又怎么能让家族耽于自己那无谓甚至有些可笑的自尊与骄傲?
大舅兄既然能让秦朗走出这一步,那他,自然也能让安哥儿跨出这一步。
就如欢姐儿所说,只要安哥儿在科举上有了建树,自然多的是想要效仿的顾氏子弟,待朝廷之中重新有了顾氏子弟的声音,顾氏又何愁不能兴盛?
想到这些,顾锦源完全没有了以往对科举制度的抗拒,只觉心中一阵轻松。
他是顾家的掌舵者,他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自然要先考虑家族的利益,只要家族能兴盛,他个人的这点子喜恶又何足挂齿?
就这样罢。
顾锦源想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