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河桥之战(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538年,七月,洛阳。
从去年十月开始算,独孤如愿坐镇洛阳已经将近十个月了,这段时间他修葺宫室,接纳豪杰,抚慰百姓,各项工作完成得非常不错。
在西魏阵营之中,独孤如愿基本上是仅次于宇文泰的存在,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身和履历,更是由于他曾经有过抛妻弃子单骑追随元修西奔的光辉事迹,以及流亡南梁之后再次弃家远投长安的忠义之举。所以,虽然他资历不如赵贵,战功不如李弼,谋略不如于谨,但政治影响力却要比这些人大得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孤如愿就是忠于魏室的一面旗帜,他忠君爱国名声已经天下皆知,成为很多人效法的榜样,这也是他进入洛阳之后河南地区的将领们纷纷望风款附的主要原因。这些人大部分并没有直接入关去见宇文泰,而是留在洛阳协助独孤如愿开展工作。
除了安置这些投奔过来的将领之外,独孤如愿还主动去招抚一些流散在各地的人才。洛阳被高欢荒废之后,有不少忠于西魏的人才坚持不去邺城,其中代表人物有原散骑常侍裴宽、原大司马记室裴诹之、原镇远将军柳虬等,独孤如愿把这些人都召到自己的府中任事。
如今独孤如愿的帐下已是人才济济,他也希望在各路力量的帮助下,做好洛阳的建设和防守工作,尽快恢复旧都往日的荣光,早日迎接皇帝还朝。
但遗憾的是,匡扶魏室只是独孤如愿的一厢情愿,宇文泰可并没有把洛阳以及整个河南地区当作战略重点,他不仅配给独孤如愿的兵力非常有限,甚至后期在独孤如愿攻城略地之后也没有及时帮助增兵协防。
东魏虽然在沙苑之战中损失惨重,但毕竟家底厚实,很抗折腾,经过将近一年的休整之后,元气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这回高欢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他没有亲自出马,而是在晋阳坐镇,把河南地区的指挥权委托给了大行台侯景。
东魏大军在侯景的指挥下,在河南开启了平推模式,一鼓作气把前期投降西魏的河南诸州全都收了回来,独孤如愿兵力有限,抵挡不住侯景的进攻,只能一再收缩战线,最后眼看着外围州郡全部失守,洛阳又变成了一座孤城。
即使如此凶险的情况下,独孤如愿也没有放弃洛阳的打算,他在全力组织防守的同时,一方面向宇文泰告急,请他立刻出兵增援,另一方面跟皇帝元宝炬联系,让他抓紧时间过来祭祖,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经过元宝炬的以死相逼,宇文泰终于决定亲自领兵过来增援洛阳。
半个月前,侯景把东魏在河南的全部兵力集中起来,对洛阳发动了总攻。
独孤如愿手里只有不到两万人,没办法防守整个洛阳城,所以他还是全军退到洛阳西北角的金镛城内,凭城固守,外面的洛阳主城只能先让给侯景了。
侯景进入洛阳之后,把城里城外独孤如愿刚刚修缮好的宫殿寺庙,以及百姓修建的房子一把火全部烧掉,胆敢投奔独孤如愿的士民官员也统统抓起来清算,之后挥军包围了金镛城。
金镛城虽小,但城墙宽厚,地势险要,攻打起来非常困难,独孤如愿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这里率众抵抗,没让东魏部队占到任何便宜。
八月初三的时候,东魏已经围攻金镛城十几天了,依旧没有任何进展。看到独孤如愿这么难搞定,侯景也很头痛。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西边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带领倾国之兵,正在赶过来支援洛阳的路上,听说前锋已经到了谷城县附近。
谷城县位于谷水以东,距离洛阳只有四五十里的距离。
谷水是洛阳西边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洛水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有两条支流都叫做洛水,北面的洛水跟渭水合流之后,在潼关西侧汇入黄河,渭洛之间就是高欢惨败的沙苑;南面的洛水跟伊水合流之后,在巩县附近汇入黄河,伊洛交汇处以西,洛河以北,就是北魏的首都洛阳,亦即洛河之阳(山南水北谓之阳)。
洛阳号称“四面环山,六水并流”,所谓六水,除了洛水和伊水之外,另外四条分别是涧水、瀍(chán)水、谷水和甘水。其中伊水和甘水在洛水以南,涧水、瀍水和谷水都在洛水以北,洛阳以西。而谷水和涧水后期合流,所以最终汇入洛河只有涧水和瀍水。当年元修逃出洛阳的时候,就是先在瀍水西岸临时驻扎。
眼看着西魏大军已经近在咫尺,侯景赶紧把将领们召集过来商讨对策。
侯景本人的意见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就呆在洛阳附近等着宇文泰的部队过来。反正咱们人多,只要阵地稳固士气不出问题,正常打的话肯定不会吃亏。
侯景是高欢授权的河南地区总指挥,其他将领名义上都要受他节制,而且他的方案也很合理,所以大部分人,包括司徒高敖曹在内,都表示赞同。
但此时高欢过于纵容部下的后果又暴露出来了。大都督莫多娄贷文站出来表示不同意,他觉得侯景这个毛头小伙子胆子太小,根本没有战略眼光。现在敌军急于赶路,防守肯定不严密,最好的方案当然是搞偷袭干他一下子,灭掉宇文泰的前锋,这样对方士气受挫,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侯景坚决不同意,他心说大哥你也不想想对手是谁,宇文泰强就强在将领和士兵的战斗力上,咱们派的人少了根本打不过,派的人多了动静又太大,与其搞这种没把握的偷袭,不如呆在原地严阵以待,直接拼综合实力。
但莫多娄贷文是跟随高欢在信都起兵的老资格,广阿之战、韩陵之战、平定尔朱兆的秀荣之战等几次重要战役全部参与过,战功卓着,心气也很高。他完全不理侯景的命令,出帐之后点齐一千骑兵,离开大营就往西边冲。
东魏阵营的组织纪律是很成问题的,高欢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人太宽厚,对于老战友老同事过于纵容,导致莫多娄贷文这样的人完全不把军令放在眼里。
我可是最初起兵的元老,高王都要顾及面子让我三分,侯景是后来才投奔过来的,凭啥对我发号施令?再说了,侯景只是个小跛子而已,年纪没我大,武力没我强,有什么资格指挥我?等我灭了宇文泰的前锋,让他见识一下什么叫打仗。
莫多娄贷文不光自己出兵,还顺便把好朋友可朱浑道元给叫上了。
可朱浑道元虽然觉得抗命不对,但他跟莫多娄贷文关系很好,担心这个莽撞老哥一个人打仗会有闪失,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走。
莫多娄贷文和可朱浑道元率领轻骑一路向西,果然在孝水(谷水支流)边上遇到了西魏的前锋。
问题是他俩的运气实在太差,因为西魏的前锋是李弼和达奚武。
达奚武是侦察兵出身,对情报工作从不含糊。莫多娄贷文和可朱浑道元的偷袭部队还在路上的时候,就被达奚武派出去的斥候给发现了。
说好的偷袭变成了自投罗网。
收到情报之后,李弼和达奚武决定将计就计,吃掉这支敢来出击的敌人。
李弼派一部分人去周边的山上扬旗鼓噪,另一部分人的马后拖着树枝,在林中来回奔跑,折腾起漫天的尘土。
莫多娄贷文和可朱浑道元赶到附近的时候,天已经开始黑了,模糊之间他俩只看到前面的山上旌旗招展鼓号喧天,周边又人喊马嘶尘土飞扬,估摸着人数没有十万也有八万。
莫多娄贷文尬了,我就是想捡个小便宜搞掉敌人的先锋而已,怎么这么倒霉撞上宇文泰的大部队了?现在自己身边统共才一千来人,这仗还有个打么?
莫多娄贷文虽然武力很强,但并不傻,赔本的买卖肯定不会干。算了不打了,撤吧。回去可能会很没面子,但跟保命比起来,面子问题就忽略了吧。
慌乱之中,莫多娄贷文勒住战马,抬手示意身后部队别走了,全军立刻向后转撤退回营。
问题是他带的可都是骑兵,刚刚又是全速前进的状态,停下来都很困难,更别提向后转了。后面的人没想到前面的人突然不走了,来不及刹车,一时间后马撞前马,队伍乱成一团。
就在莫多娄贷文和可朱浑道元拼命整顿队伍秩序的时候,李弼和达奚武带领西魏部队突然杀了出来,东魏部队仓促之间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很快就被全部击溃,莫多娄贷文被当场斩杀,其余的士兵全被俘虏,只有可朱浑道元跑得快,单人独马跑回大营向侯景认罪。
宇文泰得知李弼和达奚武干掉了莫多娄贷文,也非常高兴。莫多娄贷文在东魏官居仪同三司、车骑大将军兼南道大都督,也是属于级别非常高的将领,能搞定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看来运气还是站在我这边。他下令把莫多娄贷文的首级送回长安,抓获的俘虏统统押送弘农。
首战告捷,西魏部队士气高涨,宇文泰下令继续东进。这次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西魏大军顺利度过瀍水,到达瀍西。
此处距离东魏的大营只有二三十里,宇文泰见天色已晚,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休整队伍,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时刻。
这时,皇帝元宝炬的祭祖队伍也到了附近,他得知西魏大军旗开得胜,不禁也欣喜异常,他连夜跑到宇文泰的军中,重重表扬了各位将领,同时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一口气灭掉东魏的部队,再把洛阳夺回来。
有了皇帝的肯定,西魏将士们士气更加爆棚,大家摩拳擦掌准备第二天跟东魏部队好好打上一架。
宇文泰虽然对元宝炬这次一反常态主动显示影响力的行为有些不满,但毕竟这是激励士气的行为,也没啥坏处,所以也没多说什么。
而侯景这边则气得要死,大战在即,想办法鼓舞部队士气还来不及呢,莫多娄贷文和可朱浑道元这俩哥们居然给我来了这一出戏。莫多娄贷文本人违抗军令死不足惜,但开门就搞了个大败仗,还折了这么重要的一个高级将领,东魏将士的情绪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后面的仗让我还怎么打?
看来按原计划在洛阳附近开战的方案已经有风险了,因为背后的金镛城里还有个独孤如愿,如果他趁机跟城外的西魏部队搞个内外夹击,局势可是大大的不妙。
侯景跟高敖曹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放弃对金镛城的包围,重新选一个更有利的战场,避免腹背受敌。
东魏大军在侯景的指挥下,在夜幕的掩护下连夜离开洛阳,向北撤退到黄河岸边。
结果就是八月四号凌晨,西魏部队准备打仗的时候,发现洛阳城外已经没人了。没多久斥候回来汇报,说东魏部队已经向北退到了黄河岸边。
宇文泰没搞懂侯景的意图,他心想莫不是这个小子害怕了?看起来这是要从河桥继续退到河北去的架势。
如果真让侯景的大军退到黄河北岸,再据守河桥北口,或者一把火把河桥烧掉,那打起来就费劲了。我兴师动众跑这么老远,可不是光为了保住一个破败的洛阳就完了的,还是要趁机把东魏的有生力量再消灭一批才好。
前期连战连胜,宇文泰此时心里也有点儿飘了,他生怕侯景跑掉,于是亲自带着几千轻骑开始追击,同时命令身后的大部队尽快跟上。
此时的宇文泰对侯景还不太了解,他只是觉得高欢都被我打得找不到北,你一个小跟班能掀起多大风浪?
如果打交道再多几次,估计宇文泰绝对不敢如此托大,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离开主力部队轻敌贸进。
侯景后退只是表面上的示弱,他并非真的想撤军,而是以退为进,打算在对自己更有利的位置上跟宇文泰较一较高下。这跟当初宇文泰选择渭曲跟高欢作战的思路如出一辙。到达黄河南岸之后,侯景指挥大军背靠河桥摆出一座严整的阵型,静候着宇文泰的到来。
而宇文泰则完全没有考虑到前面可能遇到的凶险情况,或者是想到了但根本没放在心上。他率领轻骑绕过洛阳越过邙山,一路向北穷追不舍,距离侯景布下的大阵也越来越近。
东西魏之间的第三场重要战斗,亦即河桥之战,即将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