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之后 > 第六十三章 猪的战术

第六十三章 猪的战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之后!

“徐先生,你想请从自家开始,能不能聊聊你的想法?”朱颐垣笑道:“我认为志同才能道合,我们走到一起,共同做一件事,第一条,便是要彼此知心,徐先生以为如何?”

徐镇惊讶地看了看朱颐垣,皱眉头道:“朱佥事觉得和百姓也能知心吗?”

朱颐垣哈哈大笑,“如何不能?要知道我可是被莱芜的乡亲送进县城的。”

徐镇面带思忖,朱颐垣过来,询问均田事宜,解答百姓困惑,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农社的那些乡亲,也能和他对谈,朱颐垣又和士兵吃住一起,并无差别。

徐镇若有所思道:“佥事作为,倒像是卓吾先生的主张。”

“是李贽吗?”

徐镇点头,“没错,卓吾先生说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窃以为这话更胜孟子一筹。”

李贽是心学门下,有名的狂生,考中举人后,并没有参加会试,而是四处讲学,每到一处,应者如云,其中甚至有许多妇女。

徐镇虽然没有亲自领略李贽的风采,但是早年却读了不少李贽的书籍文章,自然而然厌恶理学空谈误国,他又秉持李贽的民本主张,头脑一热,上书要求自孔家开始,抄没巨室,充实军用,也就不奇怪了。

只不过二十来年以后,他还不改初心,倒是让朱颐垣刮目相看。

“大明纵容士绅,不恤民力,以至于国破家亡。我等皆为亡国之人,就连发肤衣冠都不能保全,想做人而不得。这个教训还不惨痛吗!”朱颐垣缓缓道:“大凡轻视百姓的朝廷,都不会有好下场。”

徐镇听到这话,眼睛都冒光了,这么多年了,总算能碰到一个志同道合,还愿意支持自己的。

“朱佥事,既有此言,某愿为马前一小卒。”

徐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第一个就杀到了自己叔叔家里头。

徐家在莱芜,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富户,而且出了好几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这些年也积攒了不少家底儿。

按照朱颐垣的分田计划,如果听话的大户,只要把田地交出来,家里的浮财能够保留,另外还能按照二十亩的上限,保留土地。

富户可不光是有地,他们还有存粮、钱财、耕牛牲畜、种子农具……这些朱颐垣可没要,也没拦着他们放贷。

其实是留了余地的。

但是无奈有些人就是不满足,最让他们受不了的,就是朱颐垣要求释放奴仆,让奴仆按照普通人一样授田。

又拿田亩,限制大户人数。

这就要命了。

徐镇叔父的四个小妾全都被接走了,家里的仆人,长工短工,也撂挑子跑了,堂堂徐老爷,连挑水烧火,都要自己来。

还有劈柴,洗衣,种地耕田……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这位整天唉声叹气,听说钱谦益到了济南,恩待士绅,赦免罪过。这可真是救命的菩萨,他拍拍屁股,连妻儿老小都不顾,就去济南投奔钱谦益去了。

徐镇也不客气了,当家人走了,你们家也不能一点不受惩罚……“把他们的粮食钱财,全都带走,还有八头耕牛,三匹马,两条驴,也都带走,分给没有牲畜的乡亲。”

民兵按照吩咐,直接进了徐家的大门。

徐镇的婶娘嚎哭着阻拦,民兵哪里会搭理她,直接推开。

这位婶娘随后又冲到了徐镇面前,气急败坏。

“你,你混蛋!哪有祸害自己家的,你对不起徐家的祖宗,你该千刀万剐!”

面对咒骂,徐镇淡然自若,“婶娘,你也出身庄户人家,嫁给我叔二十年,就连农活都不会了?我拿走这些,你家还剩下田产,自种自吃,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别跟我叔学,他鬼迷心窍,以为钱谦益是什么好人!名为读书人,气节不如青楼女子,要不了多久,我叔就会后悔的。我现在不查办你们,等到时候,就是全家的死期!”

婶娘还不服气,切齿咬牙道:“都是他们太狠,不给人活路,再说了,你叔走了,你怎么不帮着瞒着?”

“闭嘴!”徐镇勃然大怒,“徐家这么多人,凭什么跟着你们倒霉?你再敢纠缠不清,我就把房舍收回来,分给村民!”

婶娘瞪大眼珠子,恶狠狠看着徐镇,随后一声哀嚎,扭头跑进了房子里,呜呜大哭起来。

徐镇果然没管那么多,他又奔向了下一家。

这位婶娘在家里待了一天又一天,到了第三天,她出门了。

没办法,家里还剩下些口粮,但是没有烧柴了。

她把原来的绸缎衣,绣花鞋都收起来,换了破布衣,也去背麦秸了,而且还一次背了两大捆,和寻常农妇没有什么区别。

地主婆也出来干活了。

这可是天大的新鲜事。

百姓们看在眼里,只觉得痛快。

就该这样,没有谁能高高在上,没有谁可以不劳而获!

经过徐镇的一番处理,凡是听了钱谦益的话,逃离朱颐垣治下的,纷纷被抄家,存粮、金银、交给了朱颐垣,充实军用。

牲畜分给了老百姓,大家伙都得到了实惠,都有美好的未来。

不过这一波的出逃也并非毫无波澜,比如莱芜的一家大户,就足足带着上千人,既有家眷,又有兵丁,一起跑了。

这一家就是亓家。

他们家能够发达,全靠一个人……亓诗教,此人言官出身,是首辅方从哲的门人,在明末党争迭起的时候,他是齐党领袖,曾经出任过右都御史,还当过河南巡抚。

亓诗教在外为官清正,但是他的家人却迅速富了起来,兼并田亩数万,豢养打手几百,莱芜有一半田产是孔家的,剩下一半,差不多就是亓家的。

朱颐垣公布均田,亓家表面上没有反对,而是默默蛰伏,毕竟朱颐垣是承诺在秋收之后,才会均田。

而就在这段时间,莱芜的老百姓纷纷支持朱颐垣,又接连打败了马得功和刘之干。朱颐垣的兵力多达几千人,更有数千民兵。

昔日那些嚣张跋扈的亓家管事家丁,全都老实了,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战战兢兢。

亓家已经看出来,随着均田真正落实下来,大族拆分,亓家的下场绝对不会好。

因此他们聚拢亲族,召集家丁,瞧瞧离开莱芜。

他们很聪明,没有走长城岭这边去济南府,而是从徂徕山南下,去了兖州境内的泗水县,这里距离曲阜不远,有衍圣公罩着,肯定比济南府要安全。

……

“朱佥事,不光是亓家,新泰这边也有十几家士绅富户,包括一些寒门读书人,受到了钱谦益蛊惑,纷纷逃跑,其中去泗水县的非常多。”

宋琏也向朱颐垣汇报情况。

不是士绅们不反对朱颐垣的政策,而是大家伙都是有家室的人,不能说跑就跑……而且朱颐垣政策落实,又也需要时间,还没有损害利益的情况下,这帮人是不愿意跑的。

而且就算跑,往哪里跑?

万一让人当贼给宰了怎么办?

所以这一次钱谦益来得太好了,他不来,大家伙根本不敢跑,他这一来,朱颐垣的治下才出现了大批士绅逃亡的情况。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是还有像徐举人那种明白事理的,用不着担心。”朱颐垣反倒斗志昂扬起来,宋琏也不由得为之一振。

“没了这么首鼠两端的东西,确实只会更好。我们还要感激钱谦益,帮我们沙里淘金,哈哈哈!”

朱颐垣没觉得怎么样,可泗水县一下子多了两三千人,还都是光吃饭不干活的士绅老爷,他们来的第一天,泗水县的肉就涨了三倍,到了第二天,干脆买不到了。

随后粮价也暴涨起来,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逃去泗水县,很快就发现他们没有住的地方,客栈都满了,没有吃的东西,一斗米比以往贵了五倍不止。

简直要了命了!

商人们都哪去了?

怎么不往泗水运粮啊?

就在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在泗水县城外面,出现了大批头裹红巾的士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