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卖疯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
“这就是你搞出来的?”江宁围着一台可以推着走的施肥车,观察了好一会。
李泉摸了摸脑袋,有点不好意思。
说到底,他还是县城来的,对于用手捉农家肥,至今还是有点不太适应。于是,也就搞鼓出来这个。
“嗯!也有其他人帮忙。不过,好像不太实用,用它的话,需要先把农家肥打碎,才能施肥均匀。”李泉讪讪道。
江宁寻思了一会,说道:“农家肥晒干,粉碎倒也不难。”
发明效率更高的机械,这是一种进步。尽管这发明还有些缺点,但江宁认为,应该给与奖励,并且做出修改,然后推广出去。
随后,他点出几处缺点,让李泉改进。
“你把这玩意弄好,我到时候给你奖励两千元,好好干。”
此话一出,围观的人全都瞪大眼睛,包括李泉自己。
一个小小的发明,就奖励两千元?差不多是他们两年的收入呀!其他普通的工人,更是三四年的工资。
李泉无比激动,连忙保证:“老板,给我三天时间,一定做出更完美的施肥机。”
“嗯!慢慢搞,不用着急。在这里,我也跟大家宣布,以后这种发明,我都会奖励,奖金2000元。所以,以后大家不妨动动脑筋。”江宁跟大家说道。
他当众立下了这个奖励规矩。
一时间,好多人都感觉自己要疯了。
大家都服了江宁,合该人家成为大富豪,对自己员工真的从不吝啬。
发明农具这件事,在双河村引发了热议,也提起了很多人的热情,包括双河村的村民。毕竟两千元对他们而言,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最开心的,无疑是李泉,大家纷纷恭喜。
尤其是同样来自县城的人,心里那个羡慕呀!
此外,还有一件事值得大家高兴的。那就是江宁告诉他们这些老员工,今年的工资涨10块钱。
这涨工资的速度,比在厂里强不少。
对于新来的而言,只要他们工作满半年,也将涨10块钱。
又过了几天,制药厂正式投产,两款产品面世。一种感冒冲剂,另一种是痔疮膏。通过江宁的运作,成功登录岛国和美国。
当然,这离不开川井次郎和乌拉卡的帮忙。
两人现在对江宁的依赖都有点大,尤其是川井次郎。前些日子的凸顶柑,再次在他们岛国爆火。
这时候,岛国也没有保护自己农产品的意识,或者说不强烈。
加上江宁的凸顶柑比他们国家种出来的,品质和口味确实差距有点大,完全碾压他们国家的。所以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凸顶柑才是最顶级的。
但是,他们的专家依旧不死心,再次对江宁的产品进行研究,希望能搞出一模一样的。
在岛国,一种中国生产的汉方药出现在他们的药店中。因为中文和日文有不少相似的,所以一时间竟然没有人注意到,那是一种中国药。
而从去年开始,岛国和美国都爆发了流感,感冒的人真不少。
于是,到药店买感冒药的人多起来。
江宁的感冒冲剂,定价不便宜,一包就要2美元,一盒10包,所以一盒要20美元。而销售员每卖出一盒,将有2美元的提成。
这也导致了一种情况,每次顾客要买感冒药,药店销售员就给他们推荐双河牌感冒冲剂。
要知道,这款感冒冲剂可是众多老中医根据古药方改进而来,药效不凡。很多人试了一下,一天三包,不少人一天就好了。
如此一来,这款药的口碑迅速提升上去,很快得到了岛国民众的认可。
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情况下,药店的双河牌感冒冲剂被一抢而空。
有人甚至开始囤这种感冒冲剂,毕竟现在他们国内还流行流感呢!家里多备一点比较好,谁还没个头疼身热呢?
很快,压力就来到了江宁这边。
赵镇长、周大利他们瞪大眼睛:“感冒冲剂在岛国卖疯了?”
他们这边全力生产,那边竟然还在催货。
江宁苦笑:“我也没想到,他们那边爆发流感呀!我们这款药,药效真的不错。被他们民众囤货,也是正常。
我打算搞两班倒的制度,分日班和夜班。上夜班的,每天有1块钱的补贴。”
同时,江宁要增加感冒药的生产线。
赵镇长和周大利自然是赞成的。现在创汇要紧,两班倒的制度,无疑是最好的。反正上夜班的有1块钱补贴,相信很多人愿意上夜班。
而且,这就又要增加工人的数量,他们何乐而不为?
“行,工人我帮你找来。”赵镇长说道。
好多人排队要进制药厂呢!人是不会缺的。
这批工人,赵镇长打算都用本镇的名额。作为本镇的父母官,他当然得先考虑“自己人”。
制药厂的厂长是唐秋,江宁就做个幕后老板。而副厂长两人,其中一位是县里派过来的,对于这种安插人的行为,江宁也不恼,身在中国,有些事就得看开。
响石镇的制药厂不是普通的工厂,政府派个人来监督,倒也正常。
另一位副厂长则是当初卖药方给江宁的曹世仲,曹世仲负责生产。而县里下来的那位,则是负责行政方面的工作。
唐秋则是主捉财务等方面。
感冒冲剂在岛国卖疯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县长等人的耳中,甚至传到省里。
众人大为吃惊,都没想到,中药能在国外火到这种程度。早知道的话,他们也开始搞了呀!
无论是上头,还是各地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地想要创汇。可有谁想到往国外输出中药?这都来源于国人的不自信,以为先进发达的国外看不上中国的东西。
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有省领导忍不住提议:“搞中药研制生产,我们能不能搞?”
大领导点头:“无论如何,中医药我们都得重视起来了。”
他很了解,现在中医药的窘境,在国内不受待见,很多医院还在搞敌视。他也清楚,中医药如果崛起,势必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