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小知县 > 第 19 章

第 19 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知县!

中秋节后入秋分,年景无忧迎丰收,这是句农家人耳熟能详的农谚。

意思是中秋过后便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接下来便迎来收获的季节,大部分农作物在这个时节可以开始收获。

东边的水稻,西边的小麦,已经陆陆续续到收割的时间。

接下来这半个月里要抓紧抢收,如果收割时多雨水,不仅对农作物收获不好,后面的晾晒更是容易发霉生虫。

所以要趁着天晴赶紧收割粮食。

粮食的长成殊为不易。

拿麦子来说吧,播种之前提前三四天翻晒种子,这样可以保证播种下的出苗率。

等种下去,担心雨水不够,麦子长成率不高,可雨水过多,种子又会闷在土里沤烂,更是长不成。

好不容易长出来,病虫害又来了,若遇到害虫多的年份,一夜之间就会遍地枯黄。

麦苗长出,还要瞧这些麦苗长得整不整齐,壮不壮。

麦子抽穗,既要防虫,还要防鸟,更要防旱涝,这个时间天气热一点,阳光充足,麦粒就更饱满。当然,不下雨也不行,否则又是旱灾,粮食必然减少。

终于熬到麦子收获,还盼着收获的十天半个月里,一定不能有雨。

谁都知道有雨水凉快,可他们宁愿顶着大太阳收割,把麦子收下来,打谷,晾晒,保证粮食晒得足够透,囤积的粮食水分少,就不容易生虫。

讲起来都如此复杂,更不用说播种之前的耕地,耕牛不足的时候,则有人力来做。

古代的耕地,大部分都是人牛同耕,意思是大部分的耕地,都是人代替牛完成,这也是古代耕牛如此珍贵的原因。

地里厚实的泥土要不断翻耕,其中汗水可想而知。

这么辛苦地劳作之后,麦子终于可以磨成粉,做成饼子,面条,馒头,吃到人的嘴里。

一步一汗水,一步一艰辛。

了解了他们的辛苦,就能明白现在的喜悦。

但即使秋收如此重要,纪炀去各个村子查看化肥情况的时候,各家都抽出种田最厉害的人来跟知县大人一起翻看化肥的情况。

纪炀在中秋过后,安排好衙门里的事,便带着玉县丞,两个捕快,还有小厮平安一起去扶江县五个村子查看情况。

既是看看各村制作化肥的进度,也要了解秋收情况。

县城附近的三个村子,马家湾,玉家湖,三江村的已经去过了。

现在的上集村的情况也了解得差不多,等再去最后的凌家湖,差事也就办完。

几个村子的问题大同小异,纪炀早整理出一本册子,化肥的各种情况都有标注,只可惜村里都没有识字的人,否则把这些册子抄录几份留下来,很多农人不会那样为难。

所以纪炀在的时候,定是知无不言,几趟下来,别说他了,跟着的平安,玉县丞,捕快卫峰卫蓝,也成了解答问题的好手。

了解的情况里,各家从八月初五左右开始动手制作土化肥,如今八月下旬,各家化肥基本都能用了,现在已经用在各家菜地上面,估计不久就能看到成效。

纪炀不是一定要在秋收的时候打扰他们,而是秋收过后,很快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耕作。

提前制作好化肥,接下来的种植便会事半功倍,现在就是要抢时间,各家早点学会合理使用化肥,那接下来的增产必然有他们。

同样的辛苦,却多了回报,谁都愿意的。

所以各个村子只有欢迎的份,秋收累,做肥料累,可想想之后的收获,什么疲惫都没了

纪炀从上集村出来,不少村民自发过来送,看向纪炀的眼神根本不像看什么官老爷,反而像是看神农转世的神人一般。

毕竟田地施不施肥,真的是两种样子,他们越做化肥,动力就越足。

不过各村里的问题也比较多。

其中最严重的便是制肥材料不够。

人畜粪便也好,各种落叶桔梗也好,这些都是有限的,现在各家门前的落叶都不让别人碰。

可这对土地需要的化肥来说,实在不够,还有很大缺口。

如果是一亩肥力比较足的良田,那一亩地一年使用两千斤化肥,那就差不多了。

但换成贫瘠的土地,肥料的使用至少翻一倍,那便是四千斤。

所以说各家怎么凑,都是缺肥的。

缺归缺,现在做多少就做多少吧,总不可能直接补齐。

纪炀一行从西边种麦子的上集村再去东边种稻子的凌家湖,这中间要路过一座矮平的山。

路过的时候纪炀看了看,询问道“这是墨子山吗”

玉县丞道“对,这就是墨子山,当初来扶江县开耕种田的退役兵士们,便葬在这里,也是我们扶江县百姓们的先人。”

说到这话的时候,玉县丞跟卫峰卫蓝显然有些骄傲。

七十多年前,保卫过承平国安危的将士们被安置在这里休养,将士们老去便葬在墨子山下。

那边还有一片将士陵,逢年过节附近村子的人都会前去祭奠。

扶江县前知县老大人也会在冬至的时候带着衙门众人过来。

祭奠先人,这既是去先人尊重,也是感激他们做过的一切。

既然都路过这了,若不去看看倒不合适。

纪炀干脆带着众人顺便去趟墨子山下的陵墓打扫祭拜,算是扶江县的传承。

墨子山的山并不高,但风景秀丽,葬在这里,也算个好去处,一排排将士墓也不显得阴森,反而有种说不出的正气跟肃然。

等把这里打扫干净,纪炀带着众人祭拜过后,这才继续启程,去最后一个凌家湖。

凌家湖也是凌县尉的老家,他这会带着兵士留在衙门看守,并未同行。

不过凌县尉觉得,就算去不去都一样,他们知县大人是最公正的人。

可凌县尉的爹,凌家湖凌里长倒不这么想,来接待的时候战战兢兢,以为自己儿子犯错,所以才没带他。

纪炀笑着对凌里长道“凌县尉做事极好,我们出来一趟,县衙要有人管着,才让他留下的。”

这话安了凌里长的心。

接下来自不用说,都是纪炀等人做熟了的,趁着各家休息的时候抓紧时间去看看肥料制作情况。

如果堆肥的地方距离人居住的房屋太近,还会让他们立即改了。

这东西容易滋生细菌,不好离人屋那样近。

还有一些堆肥出现的问题,全都一一解答。

看到最后,纪炀似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倒是凌里长开口道“知县大人,其实我们凌家湖还有个堆肥的地方,能不能请您去看看”

这自然没问题。

不过纪炀到的时候,人有点傻。

凌家湖村子靠近后山的地方,临时在阴凉处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子,这棚子还未靠近就闻到肥料的味道。

纪炀看看后面的姜家山,看看这屋子,下意识道“鸟粪肥,都在这”

他方才觉得不对劲,就是因为鸟粪的缘故,之前不是说凌家湖后山鸟粪极多,但刚刚看在各家情况的时候,发现他们家里其实没什么鸟粪的。

原来都堆在这了。

凌里长赞叹“不愧是知县大人,您还未靠近,就已经猜到。”

凌里长接着说起这个简易棚子的由来。

之前里长托人找凌县尉带话,问纪炀鸟粪能不能作为肥料来用,纪炀的回答当然是可以。

甚至在现代,鸟粪的价值都是惊人的,同样是制作优质肥料的重要材料之一。

鸟粪里含有大量的磷,这种营养元素作为底肥最为合适,可以很好地促进植物根部生长。

有了知县大人的肯定,凌家湖村里人全都涌到姜家山,全都在抢鸟粪,为这还起过争执。

其他做化肥的材料还需要花些钱,虽然不多,但大家自然能省就省,去挖这不要钱的鸟粪。

凌家湖以中间的湖水建村,能抢在水源边建村的百姓性格多躁劲,一言不合打起来都是常有。

当年凌里长凭借打遍整个村子,这才坐稳里长位置,就连他儿子也因为遗传他的力气足,还去当了扶江县的县尉,可见他们的村的风气。

深知村人习性的凌里长直接让人把持上山口子,各家不许再抢,省得打起来再结仇。

还吩咐村人一起建造这个临时房屋,再各家派人过来采集鸟粪堆到此处,等到能用的时候各家平分。

纪炀刚听到这话,下意识挑眉。

集体劳动,集体分配。

厉害啊。

作为凌家湖后山里的东西,这样做确实最合适,甚至能照顾到老弱家里,一个村子里还能互相帮忙。

都是同村人,又有凌里长这样的强力协调,大家也不会有意见。

纪炀靠近一看,只见棚子里的肥料多得惊人,至少也有大几千斤。

五千斤的鸟粪,如果做成肥料,约莫能做成一万五千斤底肥,足以用在四五百亩田地上。

已经足够凌家湖一半耕地使用。

要知道这才刚开始做化肥,估计等播种的时候,凌家湖三十三户人家,一千二百多亩田地,都能领到足够的底肥。

别的村子还在缺肥的时候,这里已经足足够了

眼前的棚子,绝对是纪炀这次出行的惊喜。

纪炀看了看后山,开口道“这林子的鸟粪还有多少”

凌里长略略沉吟,答道“可能会用之不尽”

用之不尽

纪炀震惊,用之不尽的磷肥

这是肥料吗这分明是宝藏

纪炀被凌里长领着又去了后山林子里查看情况。

这林子外围常有村里人过来采蘑菇抓野兔,再往里面就不敢进了,深山老林,去了可别想出来。

采集鸟粪的地方也在外围,但这边每年都有大量鸟类在聚集繁衍,平日村人同样不怎么过来的,要来也必须像纪炀他们这会一样戴上帽子,否则就不用说了

谁能想到这里的鸟粪还能起到作用

纪炀走到这里,被眼前的一幕震惊。

作为现代人,他想象力还是太匮乏了,他脚底踩的厚厚一层并非泥土,都是鸟粪

不过想想也是,这林子至少存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鸟粪,对凌家湖的人来说,可不就是取之不尽

纪炀一边震惊,一边心痛。

出了林子就是贫瘠的土地,林子里面则是这么好的肥料。

要是早点把鸟粪做成化肥来滋养土地,这土地早就变肥沃了啊

简直越想越心痛

此时就不得不提土地的事了。

不少人都知道,种田最好的地便是黑土地,但原生的黑土地实在很少,大多数土地大差不差。

但为什么渐渐能分出什么是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

很大程度就是人力改造的过程。

除开特殊地理位置,更多土地,都是依靠人的双手从荒芜变得优渥。

打个比方来说,一块平平常常的土地,看着干巴,泛着黄土,还带着沙石,你一看就知道,这土地不好得很。

但一个人过来,土地细细翻开,让干巴的土地变得松弛,土块变小变细,然后浇水施肥,继续翻,翻的同时把里面石子砂砾捡出来。

经过十多遍反复耕作,反复浇水,反复施肥,反复找出石子。

那这块土地会不会成为较为理想的庄稼地

这便是简易开耕的过程。

种地的过程也是养地,只有经过深耕细作的田地,才更好养活庄稼。

一块地一年不耕种,两年不耕种,也会渐渐变成荒地,重新荒芜,重新聚集砂砾。

明白了这个概念,种地的过程就是养地。

那养地需要翻开土地,需要水,需要肥料。

翻土是为了让土地松弛,给种子呼吸的空间,需要水自不用说,这是生命之源。

那肥料呢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吃五谷杂粮,也就是吃食物来维持生命需要的营养,吃得好皮肤头发都会好。

对土地来说,各种肥料即它的食物,吃得好,吃得营养均衡,那土地就好,土地上的庄稼就好。

现在可以做成磷肥的鸟粪就在贫瘠的土地附近

等于一个十分饥饿的人旁边就是食物,但他不知道这东西能吃所以一直饿着

这种场景让纪炀怎么不心痛

如果早点发现鸟粪的作用,早点合理使用化肥,那凌家湖的粮食产量肯定能提高很多

没记错的话,使用化肥的土地能比不使用化肥的土地增产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原本一亩地产水稻二百斤,用过肥料就会产近三百斤

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有数据依据的。

纪炀之前不说,是觉得讲出来也没人信,虽说芥菜的收获让知情人震撼无比,但那毕竟是蔬菜,跟粮食谷物没法比。

最重要的是,经过化肥一年年地滋养,原本贫瘠的土地会变得肥沃,使用化肥的重量也会逐渐减少。

肥料使用减少,等于养育土地的成本降低,种植成本降低。

其中好处自不用说。

纪炀虽心痛,也知道不能怪其他人,毕竟人类对工具对原材料的探索都是一步步来的。

他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才能超前窥探到肥料的妙用。

所以不说了

凌家湖确实有一座宝藏山。

这么多肥料,别说一个凌家湖了,整个扶江县用此处的鸟粪做磷肥,对凌家湖后山来说也是毛毛雨。

上百年上千年累积出来的财富,后人自然受益无穷。

纪炀心里狠狠震撼,看向凌里长的眼神愈发不同,最后拍拍凌里长肩膀道“你们凌家湖,要发财了。”

凌里长

发财怎么发这东西怎么发财

还怎么发财

咱们来做潞州,不对,做承平国第一个土化肥加工厂

纪炀实在没想到,来巡查一圈,竟然能发现这个意外之喜,其他村子百姓想方设法抢材料制肥的时候,这边已经有了开加工厂的规模

这里可以直接补足整个扶江县,乃至周边县城的肥料空缺

纪炀仿佛看到沉甸甸的谷穗朝他招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