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名人投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方以智自从来到安南,就一面领导天地会搜集情报,一面以南京高座寺禅游僧人的身份在升龙府一带开坛弘法。
安南以儒家治世,以佛教安民,本就对得道高僧抱有好感。
方以智佛法高深、博涉广闻,又是精通天文、音律、书画、医理的大家,更是备受欢迎。短短一年时间,他便在升龙府一带博得极高声望。
大智禅师的名号在贵族名流间极受推崇,很多高官贵胄都以能邀请他到家讲佛为荣。
这日御前奏对结束,他又连夜乘船返回升龙城,路上一直在苦思如何解决当前难题。
安南的局势错综复杂,如果不是他这一年在为高官贵族讲佛的过程中搜集到很多情报,还理不清其中要害关系。
阮、郑、武、莫四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其中阮家崛起可以追溯到权臣阮淦,在黎朝复辟的过程中成为一方之主。
郑家第一任掌权者郑检则是阮淦的女婿,在阮淦被毒死后继承了阮家的权势。
后来阮家到广南开辟自己的领地,不再听从郑家号令,两家才反目成仇。
这两家实力最强,又都以帮助黎朝复兴的功臣自居,所以都想控制整个安南。
高平莫家则是安南上一个王朝莫朝的后裔,因大明怜悯从中斡旋才苟延残喘下来,目标当然是借助大明的力量重建莫朝。
宣光的武家在黎朝复辟的过程中出了大力,胜利果实却被郑家窃取,因此一直耿耿于怀,以黎朝的忠臣自居,一直高举保黎派的旗帜。
从莫登庸叛乱建立莫朝,到阮家助黎朝复辟,再到郑家夺权,四家的恩怨纠葛已持续百年。
他们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平时互相攻伐,征战不休。
到了郑柞这一辈,除了高平莫家,其他三家无非是为了“黎皇郑主”还是“黎皇阮主”,亦或是“黎皇武主”而争斗。
面对声望日隆的朱由榔,他们现在又有了一个共同的担忧,那就是担心大明以天朝上国的身份再度统治安南。
一旦大明中兴,重新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这些人就都没戏唱了。
除了朱由榔占领的新兴、谅江两府,安南其他地方的本土豪强在这个方面和他们高度一致。
这些人都觉得安南本就是华夏后裔,当大明的藩属国理所应当,直接回到大明治下却不太愿意。
朱由榔要求租借升龙府是一个敏感的信号,很多人都觉得一旦升龙府回到大明治下,距离重建交趾布政使司就不远了。
升龙府对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个安南国都不但人口稠密、丰饶富庶,位置还极为关键,关系到明军的战略部署,不可以不夺取。
拿下升龙府是必然的,但是不能打成一片白地,要让整个安南上下都心甘情愿接受这个事实才算圆满。
方以智坐在船头,一双眼睛却穿过星点渔光,望入无边的黑夜。
他身体随着江水上下晃动,脑中想着的,却是朱由榔临走前交代的特别任务,思考着那个命令是何用意——那个人早已是一具傀儡,还有接触的意义吗?
或许,陛下认为那会是一个突破口?
“师傅,明日才能到升龙,不如先入舱歇息吧。”一个小沙弥走到船头,双手合十劝道。
“阿弥陀佛……”
方以智念了一个佛号,犹豫了片刻吩咐道:“明日你入城一趟,就说为师可以入宫开坛弘法。”
“师傅,你不是说近日局势不稳,要谢绝那些个大官们的邀请。引起郑主怀疑,我们就……”
“陛下仁德,不忍升龙府生灵涂炭,吾等如何能惜身忘义?”
方以智长叹一声,接着道:“大明如今就像这些渔火般微弱,一步也错不得啊……你就说请安南国王稍候一日,后天为师就可以入宫。”
……
自从朱由榔和张煌言取得联系,通过海路来到安南投奔朝廷的江浙士人可真不少。
在返回云南大战的几个月里,舟山一股脑往志灵城送来屈大均、魏耕、祁班孙、钱瞻百、钱缵曾等十几个大儒。
张煌言还特地修书一封,讲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原来前年郑成功和张煌言携手反攻江南,曾收复长江下游大批州县,士人百姓箪食壶浆以迎,声势十分浩大。
后来郑成功在南京失利,兵败如山倒,自然也顾不得把那些忠义之士一起带走。
对于那些心怀大明的人,清廷全部以“通海”论处,下令追查,株连甚广。
本来战事已经过去两年,事情也逐渐平息,不料江宁巡抚朱国治是个酷吏,重提此事,再次大肆搜捕相关士人。
魏耕等人自江南沦陷后暗中结社,秘密筹划抗清,一直与张煌言有联系,是真正的“通海”之人。
在朱国治的搜捕下,这十几个大儒东躲西藏,形势十分危急。张煌言得知后,马上安排他们乘坐返航的商船前来安南避祸。
屈大均原是广东士人,本来没有参与“通海”,只是游历到浙江,去拜访大诗人朱彝尊的。
哪知在祁家诗会上见到魏耕,一见如故,也毅然加入到反清的行列当中。
这次一行人乘船前来安南,路上诗都做了好几十首,真可谓文以船载。
朱由榔前世是广东人,今生是广西人,对江浙士人真是一个都不认识,这一行人中只听过屈大均的名号。
不过既然张煌言都说这些是大儒,那肯定没有错,只好硬着头皮接见,耐着性子听他们高谈阔论。
朱由榔对作诗和写文章一窍不通,手持厚厚一沓新诗装模作样地品鉴了一会,又对他们的忠义和文采狠狠地夸赞了一番。
在朱由榔心里,这些人写文章肯定个个都是一流的,如果在承平年代,这些人的诗词能陶冶情操,文章能启发民智,都有很高的价值。
现在仗都打不过来,他实在想不到怎么去安排这些人。
让他们去当先生,教士兵们识字还算物尽其用,可这些有身份的人肯定觉得这是一种侮辱。
最后,朱由榔给这些大儒一股脑全安排了翰林编修的职务,就当花钱养声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