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四合院之平凡之路 > 第 62 章 腊八节

第 62 章 腊八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四合院之平凡之路!

64年1月22号,农历腊月初八,星期三。

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能有上千年。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传说在腊月初八,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因此,腊八节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自然,关于腊八,我国的传说故事更多。

腊八这天民间百姓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

从清代开始,每年的腊八节,京城雍和宫还会举行盛大的腊八仪式。喝着腊八粥,不少北方人还爱搭配着吃八蒜。腊八蒜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在关中地区,还流行吃腊八面。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北方一些地区不产或少产大米,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京城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

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关于为什么老京城人要在这天准备腊八蒜?

据说还有这么一个小典故: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旧时京城各家商号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即要算一年的收支盈亏,查算一下自家所欠外债和应收货款债款。

当时,一般是在腊八日这天起查算,正如俗语说的“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旧时把腊八节也称“腊八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

腊八节也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从腊八起,街上会多好些卖货的摊子,像什么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

这些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也是从现在开始,迎接春节的心越来越迫切。除旧迎新、准备年货、扫尘洁物...

就等着春节的到来了。

老京城还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京城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

过了“腊八节”,便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欢乐的事会连连不断展现眼前。妇女们忙着做针线,做新鞋、绣枕头,裁新衣,为着过年做打算。

民间花会也开始操办,文化活动抓紧了演练。尽管“腊八”时节正值数九严寒,但满怀豪情喜迎新年的京城人民,家家户户积钱备物,尽享辛劳一年的好收成。火热的心温暖着和谐的幸福家园,使生活充满了无限欢乐与温馨。

晌午,何雨柱把“腊八粥”、“吉祥饼”加上红糖、白糖温热,端上桌子,一家人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欢欢乐乐共度“腊八”,共同品味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祥和,这还多亏了之前何雨柱让人装的地笼。

喝完粥,提罐出门,把特意准备好的“腊八粥”和发糕,送到大院里的人家,也备好茶水糖果接待上门的邻居和亲友。这种和谐的氛围充满了深情厚谊,让何雨柱感到温馨。

腊八节也有着她的美好寓意。

首先,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

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

但仔细想想,这种信仰崇拜活动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实用的目的,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质功利性。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作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是无可厚非的,要从迷信的外衣下看到那赤诚的心。

其次,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也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最后,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我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