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郑举人的麻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窃秦!
御书房里面的睿帝看了司马贺和庞鸿文的奏章不禁轻轻一笑,这一里一外的两个人借着表彰李化的名义实际来说的是要权柄的事。这样的谋划,他又怎么看不出来呢。
司马贺在家里不装铁皮炉子的事,睿帝是知道的。一个把李化恨到如此的人怎么会真的是要表彰对方。司马贺是他的儿子,什么德行他最是知道。
睿帝把奏章往书桌上一放,对身边的老太监说了句:“去把杨威叫来”,就闭上眼假寐。不多会儿的功夫,黑卫统领杨威就到了,他是睿帝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跟在睿帝身边的人,睿帝即位后不久就把负责监督朝廷内外的黑卫交给了他。
“陛下”杨威在御书房外轻声道。
“进来吧”正在假寐的睿帝睁开了眼,对御书房外的杨威说。
“陛下唤微臣来是?”
“叫你派人去盯着礼亲王,最近他那里有什么动静?”睿帝问道。
“他的客卿去了豫郡的山南县,我派人跟了过去,不过那个客卿在山南县谁都没有见就回来了。”杨威谨慎的回答。
“嗯?谁都没有见,那他跑过去做什么?”睿帝继续问。
“臣不知,臣只是如实向陛下陈述”。
“杨威啊,说说你的看法,朕想听听。”睿帝说话的时候,又指了指房内的一个墩子。
杨威没有坐下,而是接着站着回答说:“应该是想去拉拢李化,不过礼亲王府的内线说礼亲王的客卿回来说了他去山南县的事之后,礼亲王摔了个杯子。”
听到这里,睿帝说:“嗯,那李化最近和太子交往了。”
“微臣,恭喜陛下。”
“恭喜什么,恭喜李化没有和司马亚义勾搭到一起?那你应该去恭喜太子去。”睿帝语气中带着点笑的说。
“臣忠心于陛下,太子是陛下的儿子。”
“那,老二是不是我的儿子?”
睿帝说着话,伸手把书桌上司马宇的奏章递给了杨威。
杨威打开略微看了看,低头说:“二皇子也是陛下的儿子。”
“杨威啊,就听不到一句你自己的看法。”睿帝看着好像不满意的说。
“臣只是陛下的眼,是陛下的刀。”杨威本来就低着的头低的更低了。
“你啊,这样吧,你派人去山南县,不管李化有什么动静,和谁来往,都要汇报给朕,朕对这个小子有兴趣了。他倒是个人才,不但在山南县立足,还做出这个烧煤的铁皮炉子,朕想看看他还能做什么。还有,司马亚义那里不要放松。”睿帝说王这话,摆了摆手,示意杨威退下。
作为大秦帝国的帝王,他对谁都不相信,即使是他儿子。太子司马哲与二皇子司马贺的明争暗斗他看的明明白白。他虽然宠爱二皇子,但目前还没有废掉太子的想法,他现在还没有老到要考虑皇位交替的时候。
杨威退下后,睿帝在庞鸿文的折子上批了个“准”,但把司马贺要在京畿地带建民团团练的奏章留下不发,他可不愿意让太子司马哲与二皇子司马宇之间的势力过于不平衡。
走在县城大街上的任鹏很是志满意得,现在的他不但管着县城的治安,还兼管了新盖房子的事,原本以为这事很简单,不就是买点砖瓦木材什么的,在找些匠人就好了。可他那里知道,李化让他管的更多,现在县城里面不少原本早已垮塌的房子都要新建,李化要求所有新建的房子都要在县衙备案,用李化的说法,叫“规划”。
任鹏慢慢猜知道了这规划的妙用,就是不管你是谁,只要盖房子都要到他这个典史这里批。虽然他不敢收受钱财,但在县城的地位那是日渐高涨。前日他看到齐秀才手里总拿着把扇子,觉得很有风雅,所以特意找了人给自己做了一把拿在手里,他觉得自己有了扇子,那就更是李化的人了。
到了听风楼,任鹏遇到了郑举人,他不愿意和这个郑举人有什
么瓜葛,因为他知道李化和齐秀才都很不喜欢郑举人,随意就只是打了个拱手算是招呼,然后往慕名轩那里去听书。
看到任鹏的郑举人一样不愿搭理对方,他来到山南县后就没有受到过照顾,先是齐秀才让他给州府里面要银子修缮县学,后来李化办了义学又让他在知府刘步彤那里受到责骂。因此他很后悔来到山南县,私下找了刘步彤多次,想换个地方去做教喻,都被刘步彤婉拒了。
郁闷的郑举人现在除了在县学呆着,就只能时不时的到慕名轩或者听风楼打发时间。他今天本来是要去慕名轩的,看到任鹏后改了主意去听风楼,那里有新来的唱曲的很是不错。
任鹏在慕名轩李喝茶听书正在兴头,就听到听风楼那边人声嘈杂。他赶紧结了茶钱往听风楼去,县城的治可是归他管理的。
听风楼外围了不少人对着一个人指指点点,任鹏自习一看,是郑举人正冲着人群大声喊着“让开,都给老爷我让开。”她身后有一个女孩子拉着他的衣衫不放手,哭着说:“你为何打伤了我爹爹?”
任鹏扒开人群,看了看郑举人说道:“郑教喻,您这是?”
郑举人看见任鹏,顾不得平日里两人关系不好,拉这任鹏的手说:“这刁民陷害我,麻烦任典史将这刁民到到牢房里去。”
任鹏没有管郑举人,而是对那个女孩子问道:“你为何事拉着郑教喻不放手。”
那女子看到任鹏穿着官府的衣饰,就放开郑举人,对任鹏下拜说:“小女子和阿爹是唱曲卖艺的,这位老爷刚在楼里点了我们的唱曲,却不给钱,我爹爹去理论,反被他打伤,官爷,您要为小女子做主啊。”
听到此处,任鹏就大概明白了,不过为民做主这样的事,他是不好做出来的,而且这个郑举人不会听他这个典史的话。他稍一思索,就对郑举人说:“郑教喻,你看着街上人多,是不是都到县衙里面说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