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末世龙脉觉醒 > 第五十七章 鉴宝

第五十七章 鉴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末世龙脉觉醒!

徐厦听罢一惊、连忙上去握手:“原来是欧少,我叫徐厦,久仰久仰!”

“你就是徐厦?呵呵,听说这几年圈里混得不错嘛。”

“哪里哪里,欧少真是过奖了…”

“欧阳志远?”罗胖子反应过来当下也是十分震撼,不顾一旁洛琰的黑人问号脸,正色道,“欧少你好!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想裁一块给徒弟做印章。”

“如果我加价到五千万,你还愿意切吗?”欧阳志远吸了口烟,轻松地倚在一旁的金箔柱子上,“这块料很大,潜力也很大。”

“呃…”罗胖子在一旁犹豫起来。

洛琰见状忙道:“欧少,这里有没有质地接近的玉料,我们拿两三方当印章坯。”

“发叔,麻烦取几块过来。”欧阳志远看着解石师傅道。

发叔立即走上二楼的保险室,不一会儿就拿出三块两公分见方、品相比之前略差的老坑冰种,估计是那弥勒佛身上的边角料。

“欧少不愧为商业奇才,打得一副好算盘。”罗胖子接过玉石、确认无误后和欧阳志远谈起了价格,一番拉扯后在四千万成交。

之后罗胖子帮徐厦看了块二十万块钱的毛料,在欧阳志远玩味的眼光中解出了四百万的兰花冰,收到打款后,三人就此满载而归。

刚一出门,徐厦就抛着手中多了几百万的银行卡,笑得风骚无比:“嘿嘿嘿,这下不仅捞回了以前的全部亏损,还净赚了!”说罢一把搂在罗胖子和洛琰的肩上,“我说二位,你们可真是福星,走,咱今天不醉不归!”

“那我可要多点几个菜了。”

于是三人就近找了个土菜馆,小包间里点上商枝肉、糖醋里脊、酸菜炒米和西凤酒等等,你来问往的喝了起来。

酒至酣处三人放开,徐厦和罗胖子两人碰了一杯道:“你哥…在圈里混这么多年,北边煤老板…南边土夫子,那是什么没…见过,吹牛逼老弟们…还能胜过我?”

“那是那是…”罗胖子也大着舌头回道。

洛琰闻言眼前一亮也大着舌头道:“我…我一朋友有批货,徐哥可…可认识古玩鉴定师?”

“洛老弟你…你不早说,包在哥身上…”

第四天洛琰两人就和一个师傅联系上了,于是晚上约好地点碰头。

开车在城市里左转右转,他俩来到了一家名为“一琼居”的茶楼前。

进入馆内,但见四周放有书画屏风,仿古柱灯发出柔和的光线,珠帘沉木、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茶楼音壁纱帘后有俩汉服妹子,其一低头弹筝,其一手抚琵琶,琴曲悦耳,端的是令人耳目一清。

洛琰两人随着服务员的指引来到一间雅室,一老者端坐其中,一身中山装看起来六十多岁,身体瘦削颧眉高突,双目暗隐精光,正把玩着桌上的一个瓷瓶。

“想必这就是苏老先生了,久仰久仰!”洛琰朝房内拱了拱手,“胖子,这位是苏弘古师父,古玩鉴定专家。”

“洛先生和罗先生言重了。”苏弘古笑着回礼,“一点眼力而已,名声不在外,专家不敢当。”

略作寒暄后,众人临窗而坐、开扇点茶。

服务员将沸腾的山泉倒入壶中,片刻启壶而饮,只见碧波荡漾一抹香,端的是芬芳甘冽、清香怡人!

茶至浓处,苏弘古对洛琰好奇道:“小兄弟带了什么好东西?”

洛琰闻言一笑,将兜里的吊坠放到桌上,罗胖子也将包里的物件掏了出来:“老先生能不能看看这是哪朝的东西?”

苏弘古戴上白手套一个个过了起来,当看到铜杯时,他眉头一挑没说什么。

洛琰见状不由纳闷,罗胖子却道:“实不相瞒,我们几个月前帮人挖坟,无意间找到了一个晚清墓,这些东西并非家传、而是明器。”

苏弘古听到“明器”二字、点了点头:“罗先生无需担心,我以前鉴定的也基本都是明器,先生好运气,这些都是一眼货,它们可是从何北出土的?”

“不是,就在阿三灵鹫山那。”

“这就奇怪了,因为除过那个青铜碗,剩下的很可能是慈禧墓或者清陵里的东西。”苏弘古斩钉截铁道。

“慈禧墓?”洛琰和罗胖子面面相觑,“这老婆子死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了吧?”

“这也是我想问的问题。”苏弘古道,“那个墓主的来历定是不同寻常,你们可曾读过墓碑上的文字?”

“没有…”罗胖子抢先两手一摊,“它只是个无字碑。”

“那就不清楚了。”苏弘古摩挲着手里的物件,“你看这个樱桃,是用红宝石雕刻而成,外形逼真、刀工精湛,定非寻常工匠所制。”

他又拿起其余东西:“帮我确定年代的是这个吊坠,它的材质没有玉石温润,所以是碧玺,碧玺自清始为宝石,前朝无载。

这上面雕刻的波浪状纹路,其实是螭纹,此纹始于战国、兴于汉代,元明清时期复古之风盛行,螭纹广为流行,渐渐与龙纹分庭抗礼。

这吊坠采用浮雕手法,是清代典型的五螭纹,外形逼真但十分僵硬,这是由于闭关锁国导致,螭纹本多用于玉雕,因慈禧爱好碧玺,故才有这种新兴雕法。

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一枚,叫‘蓝碧玺螭龙坠’,但这枚通体绿色,可直呼作‘碧玺螭龙坠’。

至于这个青铜器,它的学名叫‘儿簋(癸)’,簋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容器,一般比较巨大,此器浅腹双耳、鼓腹敛口、古朴少纹、小巧轻便,应是一整套儿簋中的一个。

我记得长安历史博物馆里就陈列有一套宝仓出土的西周晚期儿簋,先生的明器可是在斗鸡台挖出来的?”

“没有,还是在阿三。”

“这样吗?真是阴差阳错啊。”苏弘古叹息道,“单个的儿簋值不了多少钱,此器的考古价值远大于其本身,若是得以重见天日,必将引起学界震动。”

洛琰之前问过徐厦得知苏弘古以前在蜀城鉴宝,最近才搬到长安来,见时机成熟,便起身道:

“实不相瞒,我和胖子两人不熟此道,平常没空来市里,因此…想劳烦老先生代为捐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