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曾经的3线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向妖部尚书还房贷!
“李总,我……我算是服了你们这些人!”丁少臣咬着牙,紧握方向盘,目视前方,一副奔赴战场的表情。
老李见车子飞速了起来,心情也顺畅了些,虽然还是重伤的状态,但明显少了些许担心,他呼哧了几口气,渐渐调息着状态。
“你小子目前很幸运,还是个生蛋子,等你慢慢强起来,就……”
“别,别了……我可不想强起来,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丁少臣越来越想摆脱这些邪门的事儿,更主要的是,他不觉得自己会多么强,他也不信任何人的画饼和忽悠。
看过很多书后,他自始至终就坚信一个道理,平凡的人,小富即安就好,做任何事之前先得「看清」自己,不要因为「高估」自己而做出一些坑了自己和连累家人的事情,毕竟平凡的家庭经不起风吹雨打。
“我明白,我明白,你给不起……只能转身向大海走去……”老李突然整出了这么一句。
丁少臣哭笑不得,看着后视镜里面蜷缩着的老李,他像是看到了什么,老李抽象的表情,看着窗外那副回首依然望见故乡月亮的样子,想必是泛起了曾经的思绪……
像极了自己曾经的某个时刻,仅仅是这瞬间的感触,丁少臣觉得老李亲切了不少,说不清楚,怎么突然感觉他也有一种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的遗憾?
老头乐弱不禁风地逛荡了半个多小时,蜿蜒盘山的景象渐渐呈现,大山的翠绿是一种久违的洗礼,山野之间的气息笼罩和隔离了太多霓虹中的倦累。
丁少臣想起了小时候,在六岁之前还有没搬到城市里的那些岁月,就是在这样的大山深处……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左右,为了「抵御」外部威胁,国家进行大规模军工企业“三线厂”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腹地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作为国防安全的第三道防线。
丁少臣的爷字辈很早就已经加入进来!
小时候的他,记得在那种特别的生活环境下,遍布厂区、家属区的有线大喇叭,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吹起床号,然后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伴着新闻人们开始吃早饭,开始骑着自行车奔向车间和学校,最后大喇叭以《运动员进行曲》或《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结束广播,早中晚各广播一次。
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每家都有自行车,上班时汇成壮观的长龙。
露天电影,暖和的天气里每周1--2场,下午小娃儿们就开始占位子了,没占到好位子的还可以看银幕的反面。后来有电视了,露天电影就消失了,不是家家都有电视机的时候,就在露天放投影电视。
三线厂的小孩过得都很快乐,男孩都会滚铁环、掺陀螺、打弹弓,赢烟盒,女孩都会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
三线厂的小孩都会游泳,一般三线厂在选址时就考虑到水源问题,都是沿河、临湖而建,厂区一般都有条十分干净清澈的小河,夏天的河里就是三线厂小孩的天然游泳场,小孩们无师自通,从狗刨开始学会了游泳。
三线厂的小男孩一定不会把稻苗认成韭菜,一定知道什么样的藤子下长的地瓜,
什么样藤子下长的是红薯,知道什么时候玉米熟了,什么时候向日葵熟了,因为基本上都去挖过农民的红薯、地瓜吃,去掰过农民的玉米、向日葵。
三线厂的小孩胸前都挂有一把家门的钥匙,因为家里除了上班的父母就是小孩自己了,学校不会天天补课,下课了就自己打开家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线厂的车间都在山洞里,山洞里面就是大厂房,各个岔洞就是各车间班组。一个厂往往有好几个山洞,山洞都有编号。
随着九十年代国家体制的改革,大部分三线厂经历了「改革」合并重组,也有很多三线厂迁入就近的城市,三线厂原来的闭塞性被打破。
对于那些「扎根」深山一辈子的人来说,丁少臣赶上了好时候,在六岁那年随着所在厂区的搬迁,走出了大山,进入了城市,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但从三线厂出来的孩子们,心中都刻有一个永不磨灭的信念,正是有了前辈们岁月永久的付出,才有了自己能感受新时代的美好,曾经的付出才换来了如今的广阔,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发展无悔奉献不仅是时代的「记忆」,而且是永久的「传承」。
丁少臣从没想到会在这样的时刻回想了曾经的岁月……就像上中学时做广播体操的感觉,喇叭会喊:“时代在召唤……”
他突然夹带着五音不全的歌喉,充满深情地哼起了毛毛的那首: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
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听着听着,老李突然眼珠一动,蹦出一句:“小子,再快点!它要是追上来,你就没心情唱了……”
“啊?啥玩意儿追上来了?……”丁少臣突然被打断了思绪……
老李不知道是在说实话,还是在吓唬他:“你想知道的话,停车就能很快看到。”
丁少臣倒吸一口凉气,再次握紧方向盘,然后猛踩电门:“我有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