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第179章 赵军突围在北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长平之战开始!
就在晋鄙的传令兵刚刚离开之时,廉颇派来的援军便已经到了。
六千七百八十二人,看着这数量有零有整的援军,晋鄙知道,这是廉颇将军所能派出的最后的援军了。
三柱狼烟,不仅是给援军发起进攻的信号,也是在给包围圈内的秦军增加信心的信号。恐怕如今廉颇将军那儿的战事也不会太过顺利吧。能再挤出数千的援军,想来廉颇将军已经是费尽了心力了。
只是理解归理解,战场可不会因为一句理解而改变它的法则。晋鄙心力清楚:刚刚自己的兵力占优,尚且只能与那秦军打个平手,如今秦军增了数万的骑军,战力几乎翻倍,自己却只有不到七千的援军,如何能打得过?
可是打不过也得打!
外围已经全数落入了秦军的手中,便是想要突围也不可得。只能跟秦军硬杠,就看是廉颇将军那里先突破,还是自己这里先那秦军给被破了。
战至此时,晋鄙作为龙贾将军拼死护下的将军,又在战场厮杀多年,心中其实已经对此战的结局隐隐有了预料——魏军终究不会是秦军的对手,哪怕有着赵军的帮助。
而在晋鄙的视角中,此战失败的原因或许还是要归结到自身:因为自家大王也好,信陵君也罢,因为种种的缘故,导致自家出兵太晚,进而导致赵军的战力削弱太多,根本无力对秦军形成较大的威胁。
这样规模宏大的战斗,要羸弱的魏军担当主角来抵抗秦军,哪怕是鏖战日久、战力危殆的秦军,魏军依然不是对手,显然此战一开始,魏军从上到下就都有些过于的自信了。
但这些心思,晋鄙只能默默地埋藏在心底,不论是战败还是战败的原因,晋鄙都只能深埋心底——龙贾将军之死,晋鄙可不想重蹈覆辙——跟领导对着干,没有好下场的。
晋鄙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为魏国几乎不可能的胜利,保留哪怕一丝丝的希望。
「传令:收缩防线!」看着远处不断攒射着的秦军骑兵,晋鄙颇有些无奈地下令道。
「是!」一名传令兵领命而去,随即后军之中蓝色的旗帜翻滚,众魏军闻令而退,很快将外围阵地放弃,整个防御圈收缩了一大圈。
晋鄙如此作为,尤其是面对骑军,实际上是有些反常识的。防御圈的缩小,不仅将自己本就不多的纵深拱手相让,平白少了一道防线不说,更是让自己军队的密度提升不少,这也就给了攒射的骑军更好的发挥空间。
当然,晋鄙如此做也自然有他的道理。
面对秦军的骑兵攒射,缺少骑兵的他不可能进行对攻,与其让秦军在更广大的正面随意地射杀我军,不如将军队收缩,从而缩小正面。如此一来,若是秦军骑兵来攻,因为空间的减少,我军的弓弩也随即有的放矢,虽然不能击退秦军,但总归还是能给秦军骑兵造成一定的威胁与损失的。
同时,兵力的收缩,也更有利于单兵作战能力较弱的魏军对秦军精锐进行阻击。
简单来说,晋鄙的打法就是用空间和魏军士卒的性命,尽可能地拖延住秦军攻破后营的时间。
不得不说,作为魏国最后的大将,晋鄙还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表现出了一名大将该有的风范。可惜,他的对手是秦军,令六国侧目的秦军。
三柱狼烟,彻底地点燃了魏秦两军最后的生命之火,而就在魏秦在东南部的主战场的狼烟下打生打死之时,被围困在最中心的赵军也随着狼烟的号令而动。
没错,因为探马无法触及太远,赵括无法得知秦军的行程情况,担心秦军随时可能折返的赵括选择了一个最为妥当的时间——秦军对魏军发起总攻的时候。
而已如今有限的通讯手段,秦军想要一令而动,无碍
乎号角、旗帜和狼烟几种办法,而结合午时的狼烟,赵括判断秦军极有可能继续以狼烟为号,发起对魏军的进攻。
于是,「狼烟起,大军出!」的命令被传达到了每个赵军士兵的耳中。
当然,给赵军士卒的命令不是撤退,而是向北进攻,回长平关修整!
「打回长平关」这样的口号也随即被传了出来。只是在明眼人眼里,自然明白:大军这是要撤退了。当然,有这样心眼的人,自然也不会轻易将这些话语给说出来。
只是,赵括这样大张旗鼓地反攻秦军,显然将要遭遇秦军极力的阻击,损失之大,不战可知。
但赵括别无选择。
事急矣!只有牺牲掉一部分,才能保住另一部分,此事古难全。
近六万大军齐齐反扑,刚刚还处于进攻态势的秦军顿时有些懵了!赵军怎么还有这么多兵力?他们哪里知道,为了这一击,赵括已经将四面的战兵全部集结到了一起,这一击,便是最强也是最后的一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赵括很是明白。
一旦一击不成,以白起的老道,很快便会发现自己的企图,不需要去往南部战场的大军回援,只要西面的大军死死黏住自己的后军,那自己这六万的残兵,恐怕能成功逃离的不到万人。甚至连自己也得交代在这儿。
所以,防御是没有意义的。
要的就是趁其不备,集中全部的力量,以绝对的碾压的态势,杀出一条血路。等白起反应过来,想要派兵追击,也是来不及的。
而北面的地形也是赵括做出这一决定的重要因素,与东南面不同,上党的地势是越往北地势越是宽阔,宽广的正面,给予了赵军充分的展开空间,也令兵力短缺的秦军防不胜防。
令旗挥舞,伴着天边的狼烟与残阳,六万赵军呈六路,各依锋矢之阵,向着秦军便猛打猛冲了过去。
刹那间,声声战鼓闷如雷,万人嘶震寰宇,千人踏黄沙漫天,应是残阳、狼烟羞见,声色具丧秦军胆。
「速报于武安君:赵军突击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