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第017章 苟利战事何惜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长平之战开始!
红色的浪潮一遍遍地冲刷着黑色的城墙,一层红血、一层黑泥。
红与黑在丹水西岸的狭长地带之中爆发出最后的悲壮,忽地不知从何处又窜出来一股鲜艳的红色,突然朝着黑色的秦军猛打猛冲了过去。
紧接着,又一股子红色不知从何处迸发了开来……
哪里来的军队?
看着沙盘之上突如其来的变故,廉颇与田单皆是面面相觑,若是赵军早有这些兵力,还何必想那么多办法,直接莽过去就是了
显然,这并不是自家的赵军!
不待二人询问,赵括便将自己的计划托盘而出。
“能行吗?”廉颇显然有些迟疑。实在是这种事情,他也是第一次做啊!根本毫无把握,尤其还是瞒着朝内,这就更令廉颇心里没底了。
甚至连几乎不需参与的田单也陷入两难之中,倒不是他对赵括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有把握,相反,他认为依据赵括的办法,至少有七成的成功几率。
可是,曾经“功高盖主”的经历告诉他:若是如此施为,便是胜了,也讨不到好果子吃。
面对着两位队友的不放心与不信任,赵括倒也早就料到,微微一笑,说道:“此战,我为主将,一切罪责皆在本将。”
说着,又继续补充道:“苟利国家死生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赵括的声音不大,却如同黄钟大吕一般,狠狠地敲打在两位老将军的心头。
短短一句话,却勾连出两位将军无限的回忆。
“苟利国家死生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这不就是自己曾经从军的初衷吗?恍惚间田单仿佛回到了当年苦守即墨城的日子,而廉颇也似回到了那在北疆纵马驰骋,肆意收割胡人头颅的年少时候!
那时的自己,应是多么的纯粹,杀敌报国的心思将整个胸膛装满,再容不下一丝的自私的阴霾;
那时的自己,该是多么的畅快,习得文武兵法,报得父老家乡;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畏首畏尾,将这些统统忘却,竟将自身的得失置于国家民族之前?
是从齐王嫉贤妒能不断地排挤自己的时候吗?
还是从齐王为了十五座城池就将自己卖给了赵国的时候吗?
又或者是从被迫离开赵国中枢的那刻开始?
……
想着想着,双眼之中竟又有些湿润,不知不觉之间,两双长者厚重老茧的手,牢牢地握上了那只还略显稚嫩的“小手”。
“愿追随上将军左右,虽久死尤未悔!”
赵国双壁显然不愿让赵括,这一后生小子专美于前,纷纷伸出双手,将赵括的小手包围,口中更是郑重地承诺着。
粗粝的手掌之中,股股暖意在指尖老茧之中无声地传递着,同样传递着的还有两位老将是对赵括认可、信服与无限的希冀。他们渴望看到赵军在赵括这位新主将的带领下走向胜利,走向辉煌。为此,他们会向蜡烛一般,不惜以自身为代价,为赵括照亮前路。
赵括明白,自此刻起,只要自己彻底拿下了长平之战,只要自己不是犯下了天怒人怨之罪过,这两位大将都将是自己的坚实拥趸。
终于达成一致的三人,随即对计划的细节继续商议了起来。
眼尖的田单一眼就望向了最后从丹水东岸突然冒出来那只赵军,颇为不解地问道:“上将军,这丹水东岸的伏兵从何而来?我长平关、故关一线的大军并未有所动作焉?”
赵括点点头,说道:“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阴阳相济,谓之道也。若言此战之中,诸多布置,虽为暗暗行之,却多为阳谋之举,可谓正之路也,而此举则为彻底之阴谋也,为致胜之奇也。”
闻听此语的二人,顿时越发来了兴趣,刚刚的计策已经是天马行空地超出了一个将领的职权,如今还有更奇伟的计策,二人探寻的目光随即锁定了赵括。
“若我军果如前方设想那般,全军陷入秦军之包围之中,即便有魏军最后来救,又能救出几万大军?更何况,若是魏军不自量力,妄图在我军覆灭之后在对秦军动手,恐怕以魏军之羸弱战力,被秦军再败也不是不可能也。”赵括指着魏国的疆土不屑地说道。
倒不是赵括瞧不起魏国,实在是如今的魏国弱得可怕。
原本号称无敌的魏武卒在大魏王的数通骚操作下被搞得分崩离析,就连其主帅吴起也投奔他国。
好容易来了个能打的将军庞涓,又在太子申和公子卬连翻搞事情之下,先败于桂陵,后折于马陵,最终落得个身死道消的结果。
紧接着,不作就难受的公子卬又在河西之战中,一举将老将军龙贾送上黄泉,竟然还将战败的原因一股脑儿推给了老将军龙贾。此战过后,广袤的河西之地不复为魏国所有,致使魏国国力大降,再无力负担魏武卒的训练和封赏。
而此战,也成为了了秦国这一西陲小国的崛起之战。
再后来,先丢河东、再丢河内,不可一世的魏军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可以说,秦人的就是踩着魏人的尸骨崛起的。
最后的最后,伊阙之战里,人屠白起彻底将魏国打服,最后的魏武卒更是几乎全部交代在了那里。
至此之后,魏国就几乎再没有重回七雄争霸的舞台中央,彻底从三家分晋后的历史主角,沦为了为秦国输送人才的配角。
当然了,魏国也不是就此寂静无声了,如同回光返照一般,在长平之战后的公元前247年,秦国攻魏之时,魏无忌率五国之师,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更是乘胜攻至秦国函谷关外。
可惜,终究被函谷所阻……
以此可见,魏国的家底是有的,可能发挥出的实力却实在是没有保障,也不怪赵括想要留一手了。
当然,最终的原因还是赵括想要保存赵国的生气以及未来争霸的可能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赵括显然比之古人,要理解得更为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