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 几阵高风鸿雁远 1犁春雨杏花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兄弟姐妹!
诗曰:
落日映红责任田,养殖户外晓星繁。勤劳致富苦当甜。
四海潮欢轻戏水,八方风笑恣扬帆。小康路上敢为先。
——作者调寄《浣溪沙·改革开放》
序章
一朵黑云寒,亭亭杳霭间。天垂沧海阔,地镇白云闲。
五岳名虽隐,三神道可攀。时观触石化,甘露沃尘寰。
——《题艾山》·丘处机
艾茶山耸立于胶东半岛中部,绵延数十里,山高谷深,奇石峥嵘,主峰灵艾顶海拔814米,素有胶东屋脊之称。从远处眺望艾茶山主峰,巍峨挺拔,直插云霄,左右辅有两座耳峰,常有帽子云笼罩峰顶,蔚为奇观;因丘祖在此修行,三座并列的山峰被称作“琴心三叠”,意为修道的好地方。
艾茶山盛产一种艾蒿,唤作灵艾,《栖霞县志》记载:“艾山上产灵艾,苍紫茎光,异凡种传世,五月五日,神人采之,遂以名山。”灵艾可以制茶,每逢端午前后,山民采集灵艾嫩叶,经过蒸煮焙炒,除去苦味,制成艾茶;艾茶汤色金黄,口感饱满,清香回甘,经常饮用,能够温经止血,散寒祛湿,平喘镇咳。艾茶山因艾茶而得名。
钟灵毓秀的艾茶山孕育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道教传奇人物——丘处机。丘处机,字通密,金末元初道士,道号长春子,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掌门人,山东栖霞人。公元1221年,应成吉思汗邀请,74岁高龄的丘处机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清心寡欲,止杀爱民,被成吉思汗尊为神仙。丘处机出生在艾茶山下的滨都村,常年在艾茶山修行,并修建了太虚宫、老君庙、三清观等道场,给艾茶山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为胶东半岛的神仙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人敬称其丘祖、长春祖师,并在太虚宫设道场常年祭祀。有诗为证:
一朵帽云拥翠峰,琴心三叠向三清。松风皓月修真性,春雨艾茶悟道经。也曾万里传功业,只为一言致太平。九九归一逢燕九,玄风浩荡做长生。
且说就在这神仙故里、艾茶山下,有一座长满了桃树的山谷,叫做桃花沟,相传丘祖在艾茶山修行时,就在此居住,并筑有一所石屋,山谷里的桃树就是丘祖修行时所栽,历经八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遍布整个山谷。桃花沟南北走向,长约十里,两边都是大山,东山低缓,西山陡峭,两山从北山引出,向南绵延到旗杆山水库。桃花沟里流淌着一条小河,因总长约八里,得名八里河;就在八里河源头、北山坡下,有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因桃花而得名,叫做桃树夼村,一座座石头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远远看去,碧水环绕,绿树掩映,如同仙境一般。
八里河从北山流出,源头是一座约有十几亩水面的土坝水库,建设于*****初期,有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红卫水库。一汪绿水荡漾,灌溉着八里河两岸千亩良田,哺育着生活在桃花沟里的山民。一条弯弯曲曲地土路穿行在八里河东岸,土路两旁,低缓的山坡开垦成了梯田,一层层延伸到山顶;陡峭山坡上满是各种各样的树木,野生林以松树、刺槐等乔木为主,也有棉槐、腊梅等灌木,山腰处长满了桃树,比较低缓的地方还栽种了核桃、板栗等耐旱果树。每到春天,各种花朵次第盛开,灿若烟霞,美不胜收。
顺着土路走进桃树夼村,生活的琐琐碎碎扑面而来。泥土筑就的街道表面被雨水重刷得坑坑洼洼,
坑洼比较深的地方歪歪扭扭地铺设了几块青石;街道两侧堆砌着大大小小的柴草垛,几只瘦小的土鸡不停地用爪子着散落在地上的柴草,啄食柴草下的虫子;各家各户的院墙外面都有一座猪圈,一头头瘦弱的黑猪把两只前蹄搭在低矮的圈墙上,探出半个猪头,张着大嘴大声嘶叫着;孩童们三五成群,聚在街道上玩耍,男孩子们在甩沙包,女孩子们在跳方格,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身上的破衣烂衫丝毫不影响他们灿烂的心情。
其时正是1983年10月底,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收拾完毕,艾茶山马上就要进入锄犁归库、牛马闲槽的冬季。此时,村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晾晒地瓜干了。村头向阳的山坡上摆满了白生生的地瓜片,这些地瓜片就是未来一年的口粮,村民们在生产队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年,分到手的最主要的粮食就是地瓜。地瓜不耐储藏,容易腐烂,只能用擦刀切成约半厘米厚的薄片,在太阳底下晒干,制成地瓜干,装入特制的大筐里储存,这样就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秋收。
北山有一处低缓的山坡,满山都是裸露的青石,被唤作青石坡,石缝里长满了野生的蜡梅和樱桃。因为青石坡上的土壤太少,不适合种植庄稼,村民们就在坡上建了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北边是一溜高大的仓库,用来储存粮食;南边都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玉米秸秆垛,生产队有十几头耕牛,冬季植物枯败,玉米秸秆是耕牛的主要饲料;东边建有两个敞口库房,停放着拖拉机和小麦脱粒机,这两部喝油的铁疙瘩是桃树夼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标志,也是桃树夼村的脸面。
打麦场永远是桃树夼村最热闹的地方。农忙时节,各种各样的庄稼堆在这里,脱粒、去皮、晾晒;农闲时节,生产队在这里召开社员大会。平常孩子们也喜欢到打麦场玩耍,在平整的场地上跳格子、捉迷藏、赶趟儿。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公社放影队来村里放电影了,周围村庄的村民都闻讯赶来,将打麦场挤得满满当当;当柴油发电机“哒哒哒”地响起,将一个大灯泡点亮时,村民们就会发出阵阵惊叹。
打麦场的地面平整结实,是最好的晾晒场地,妇女们三个五个聚成一堆,坐在马扎上,拿着擦刀切地瓜片,男人们把切好的地瓜片摆在打麦场上晾晒,打麦场摆满了,就摆在旁边的山坡上。
贫农王万全和妻子何田田也在切地瓜、晒地瓜片,他家六口人分得两千多斤地瓜,要全部切成片。何田田坐在马扎上,身边放了一堆白皮地瓜,身前放了一个木桶,桶里放着一把专门用来切地瓜片的擦刀。擦刀就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中间安装了一把刀片。何田田左手扶着擦刀,右手拿着一个地瓜,摁在刀片上,不停地滑动,一片片薄薄的地瓜片便落进木桶里,只一会儿功夫,一个地瓜就都切成了片,顾不得歇息一下,又拿起一个地瓜,继续切片。等到木桶里堆满了地瓜片,王万全就提着木桶,把地瓜片倒在地上,一片片地摆好。夫妻俩的手上密密麻麻全是裂口,冰凉的秋风吹过,一阵阵钻心地疼。
这时,一个妇女说:“听说今年包干到户,究竟有没有个准信?”“是啊,中央号召农村包干到户都好几年了,咱们烟台地区还是老牛走老路——照旧。”
“听广播说,是因为咱们烟台比较特殊,不用单干。”
“凡是单干的地方,农民都富裕了,早就不吃地瓜了,每天都是馒头、包子、苞米饼子,把人都吃胖了。”
提起包产到户,妇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包干到户就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村从集体生产模式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所以农民简称为单干。
农村实行改革,土地包干到户,已经在艾茶山沸沸扬扬地传播了好几年,村民们通过广播,听到全国各地农村都实行了包干到户,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家家粮食满仓,禽畜成群,吃上了馒头和鸡蛋。可是整个烟台地区却岿然不动,仍然继续着效率低下的集体生产,村民们依旧吃着毫无营养、聊胜于无的地瓜饭。
这时,何田田身边的一个妇女说:“公社都召开好几次村干部大会了,传达了地委的精神,年底前各村必须包干到户。”她名叫灵凤,是大队会计高有成的妻子,一向消息灵通。
“高有成,你来说说,现在是什么形势。”大家说着,纷纷看向
一个穿着一身蓝色涤卡中山服的中年人,他就是大队会计高有成,只见他笑眯眯地说:“为了在烟台地区全面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今年春天,烟台地委、行署召开了地区五级干部有线广播大会,一共有40多万干部群众参加了这次广播大会。会议的精神就是做好农村工作,大力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包干到户。”
何田田问道:“政策会不会变啊。”
“大嫂,放心吧,不会改变。”高有成信心十足地说,“包干到户是社会潮流,谁也不能逆潮流而动。”后面那句话文绉绉的,应该是他到公社开会时,听哪个领导干部说的。
妇女们顿时欢呼起来。
“那就太好了,改革的春风终于吹到穷山沟了。”
“自己有了地,来年多种几亩小麦苞米,馒头、苞米饼管够,再也不用吃地瓜了。”
“嗯,我也坚决不种地瓜了,早就吃够了。”
何田田直起腰,甩甩胳膊,蜡黄的脸上泛起一丝血色,有些兴奋地喊了一句:“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村民们嘻嘻哈哈地跟着喊着,清冷的山野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桃树夼村就开始了大包干前的准备工作,先是丈量土地,并给土地定级,作为征收公粮的依据;接着公社的驻村干部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美其名曰包干到户动员大会,希望村民们能积极参与,不要有抵触情绪。村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哪会有抵触情绪,谁都知道,真正有抵触情绪的是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瞎指挥的人,否则艾茶山早就包干到户了。
在村民们的企盼中,准备工作终于就绪,村党支部决定在立春节这天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立春这天,风轻云淡,艳阳高照,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打麦场周围一丛丛蜡梅花儿开得正艳,一簇簇黄灿灿的花朵挂在枝头,散发着幽幽清香,传达着春天的信息。打麦场上人头攒动,非常热闹,全村老老少少近五百口人都来了,来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仓库的一面白墙上已经贴上了一张用红纸毛笔写成的告示,内容是耕地的定级情况和分配措施。桃树夼村的耕地分为两种三级,一种是水浇地,一种是旱地。水浇地属于一级耕地,是指位于红卫水库下方、八里河两岸能够自流灌溉土地,也叫泊地;泊地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旱地分为两种,分别是二级和三级耕地。三级耕地就是位于山坡上的梯田,又叫山塂地,土地瘠薄,保墒能力差,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二级耕地是指位于山脚下的土地,距离水源较近,但地势比水源高,没有灌溉设施;且与山塂地一样,都是砂性土,透水性强,保墒能力差,土壤肥力低,但土层较厚,靠近水源,保墒能力较强,所以粮食产量比山塂地要高很多,也叫二薄地,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二薄地的粮食产量不比泊地差;由于二薄地适合种植所有农作物,所以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作黄金地。桃树夼村僻处深山,多是梯田,一级耕地和二级耕地比较少,一级耕地每人只能分得二分,二级耕地每人只能分得三分半,而三级耕地每人能分得八分。之前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时,村民们都参与过,告示的内容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现在最关心的是赶紧把土地分到手。
一个没有门的仓库里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算盘,一个账本,还有三个用报纸粘成的盒子,盒子里装满了白色的小纸团。村干部们围着桌子,或站或坐,没有了以往开会时的严肃,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大队书记高耀辉穿着军大衣,坐在最中间,右边是副书记牟发支,左边是生产队长高伟东,高有成坐在桌子旁边翻着账本。看到乡亲们都来的差不多了,高伟东挥了挥手,说:“大伙静一静,现在开会。”
村民们顿时安静下来,都一眼不眨地盯着坐在仓库里的村干部。
高耀辉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会议内容大伙都知道了,也不用重复了,咱们长话短说。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指示精神,为了充分调动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艾茶山公社决定实行联产承包制,咱们村的耕地分成三级,按照人口平均分配。”
听到这里,村民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使劲地鼓掌,高耀辉双手不住地往下压,才让大家安静下来。
“老少爷们的心情都能理解,不过耕地虽然定为三级,但同等级的耕地也有好坏之分,谁也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为了避免争执,生产队决定以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各户的土地坐落,抓到哪块地就种哪块地。大家同不同意?”
毕竟众口难调,抓阄是最公平的方式了,村民们纷纷表示同意。
“既然大伙都同意,那就开始抓阄吧。三个纸盒子里面装的阄分别代表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各户根据人口,家里有几个人就抓几个阄。从第一生产小队开始,高有成喊到谁的名字,谁家就派个代表过来抓阄。”
高有成摊开账本,开始喊人。被喊到的村民进入仓房抓阄,打开抓出来的阄,高有成将耕地坐落记录在账本上。每个抓完阄的村民都满面春风,拿着阄,述说着自家分到的耕地有什么特点,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还没抓阄的村民盯着高有成,焦急地等待着。
王万全夫妇也领着子女来到了会场,他们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了四个子女,长子王大富,1968年出生,刚刚初中毕业;长女王春华,1972年出生,小学五年级学生;次子王山贵,1977年出生,刚上小学一年级;次女王秋荣,1980年出生,还抱在何田田怀里。四个孩子的名字里寄托着王万全的希望,荣华富贵都有了,可是他家日子却过得困苦不堪,连吃饱穿暖都是奢望。
这时,小儿子早就跟小伙伴们玩去了,大儿子跟高有成的独子高志腾凑在一起,在地上画了个格子,下着五子棋;高志腾正在县一中读书,长得白白净净,不像个庄稼人;大女儿静静地站在一株蜡梅树旁看梅花;何田田抱着小女儿,跟妯娌杨梅坐在一张长凳上,看着大伙抓阄;王万全跟弟弟王万友并排坐着,抽着旱烟,聊着家务事。
王万全问:“万有,大富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了?”
王万友说:“已经办好了。让他跟张瓦刀学瓦工。”
王万全叹了口气,说:“他要是能跟你学木匠多好。木匠在家里干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瓦匠在露天干活,风吹日晒多辛苦?这孩子就不是享福的命,愣是学不会木工活。”
听到丈夫数落儿子,何田田有些不满,说:“你是享福的命?学手艺讲究天分,大富学不会木匠活,说不定就是个好瓦匠呢。”
王万友急忙打圆场,说:“瓦匠比木匠吃香,我还是赞成学瓦工。”
这时,正好高有成念到王万全的名字,王万全扔掉手中的旱烟卷,大踏步走进了仓库,乡亲们在一边起哄。
“万全,你家合适啊,能分六个人的地。”
“俗话说破手如刀,你一定能抓个好阄。”
“荣华富贵,你家是盼着了。”
王万全只是咧着大嘴笑,郑重地把手伸进纸盒子里,在每个纸盒子里都抓出六个纸阄,寄托着一家人希望的土地就在这些小小的纸阄里。打开纸阄,高有成将承包地的坐落写到账本上。王万全一家六口人,分得一级耕地一亩二分、二级耕地二亩一分、三级耕地四亩八分。其中四亩八分三级耕地有三亩位于一座山坡的坡顶上。王万全看着纸阄,心里稍微有些失望:“刺槐坡,地皮一寸薄。下雨顺山淌,旱天死一窝。”这座山坡叫刺槐坡,山顶的土层极薄,雨天的时候雨水顺着岩石流走了,旱天的时候庄稼往往就会干死。桃树夼村的塂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山坡上,另外两个山坡叫樱桃坡、泉水塂,山势低缓,土层较厚,粮食产量比刺槐坡高多了。王万全的另外一亩八分塂地都位于樱桃坡的山腰上,还算令人满意。不过令王万全稍微安心的是二薄地都位于水库旁边,是种植花生的黄金宝地。
高有成一边记录着土地坐落,一边说:“不要丧气,我和高书记的塂地都抓在刺槐坡。”
王万全咧嘴笑了笑,分到土地的喜悦涌上心头,豪气地说:“这些年来,刺槐坡的小麦亩产都是一百多斤,玉米不过三百斤。从今天起,我王万全就把它们改造成千斤田。”
高有成高兴地说:“你有这个信心,就一定能脱贫致富。”
千斤田是指一年两作,粮食亩产达到一千斤的耕地,这也是所有山区农民的愿望。只是山区土地瘠薄,靠天吃饭,平常情况下两季亩产能够达到六七百斤就算大丰产了,亩产千斤,似乎永远都停留在想像中;现在王万全大声说出来,瞬间点燃了村民们心中的愿望,会场上的气氛越发热烈,一些分到土地的村民聚在一起,谈论着来年的计划,有人想多种一亩花生,有人想多种一亩小麦,有人甚至想栽种苹果树……畅想着来年的丰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每个人身上都充满了干劲。毕竟,种了这么多年地,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自主经营,再也没有人来瞎指挥了。
抓完阄,日已西斜,一轮火红的夕阳挂在西山,将天空染得一片通红。王东伟简短地做了总结:“地都分下去了,我这个生产队长也干到头了。最后说一句话,土地里能够长出出什么花样来,就看各家各户自己的本事了,不知道大伙没有没有信心打个翻身仗,努力干两年,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有!有!有!”村民们热情高涨,欢声四起。
时令正值寒冬,会场上却如夏天一般火热。农村土地包干到户,这个受到全体农民热烈欢迎的土地改革制度,轰轰烈烈地在全国推行了几年后,终于来到了古老的艾茶山,虽然姗姗来迟,但也正当其时。
有诗为证:
正愁风雪乱光华,山里腊梅先盛发。
清气流传千万里,报得春信到天涯。
本章结语:
结尾这首诗写在1983年有些不合适,写在70年代末更贴切一些。“山里”指的是农村,“腊梅”指的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春信”指的是改革开放。
部题“几阵高风鸿雁远”指的是解放思想,放飞思想;“一犁春雨杏花红”指的是只要努力,就有收获。题意来自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浣溪沙》下阙的“四海潮欢轻戏水,八方风笑恣扬帆”也包含了这个意思。下海: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媒体热词,指机关、国企干部留职停薪,创办企业,活跃经济,被称作时代的弄潮儿。八方风笑: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初开,各种思潮涌起,强烈碰撞,称作八方来风。
本章主要介绍了本书的起源地艾茶山,介绍了桃树夼村的土地承包情况,以此为时代背景,本书拉开帷幕。
“作家的话”这个功能不能用,把结语写在这里。